2017年,這款「巴菲特摯愛」的櫻桃味可樂第一次登陸中國市場,好多人迫不及待地去嘗新,結果沒幾個人能撐過一罐。網友對其的形容,有加了氣的止咳糖漿,還有杏仁露,胡椒粉,牙膏味...
但你不知道,這款「臭名昭著」的飲料,是可口可樂的人工智慧根據消費者大數據計算得出的結果。也就是說,這些「畫風清奇」的口味恰恰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
可口可樂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在200多個國家擁有160種飲料品牌。可想而知,了解世界各地消費者不同的偏好,是一件極其複雜困難的事情。
2017年,可口可樂與人工智慧公司 Pandorabots合作,推出智能化DIY飲料機。
消費者通過各種糖漿的搭配,可以在機器上「Freestyle」超過150種碳酸飲料的口味。這些機器都與雲端連接,通過收集分析銷售數據,可口可樂就能知道最受當地人歡迎的口味。
於是,我們在不同國家,會見到「地區限定」口味的可樂。比如美國的肉桂味可樂,日本的姜味可樂,羅馬尼亞的大蒜味可樂... 而櫻桃味可樂,其實是美國市場的選擇。這也難怪,中國的消費者不買帳。
此外,可口可樂還計劃為飲料機內置類似Siri的聊天機器人,來提供更人性化的購物體驗。這意味著,不同地方的機器會有不同的「個性」。比如,大學校園裡的飲料機會更活潑有趣,醫院裡的則會更沉穩冷靜。
簡而言之,可口可樂通過AI技術,給自動售貨機注入了「靈魂」。
另一邊,老冤家百事可樂也不遑多讓。為了更好地迎合年輕人的愈發個性化的口味,百事英國與數據公司Black Swan合作,通過收集各種數據—— 搜索趨勢、熱門話題、甚至是天氣預報,預測下一個「網紅零食」。
結果,生薑芥末、辣味芒果和青醬牛排味的薯片也就應運而生。這一切都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創意。
多虧了AI,喜歡吃零食的小夥伴以後有口福了。
大家或許聽過這樣的坊間傳聞——全球只有3個人知道可口可樂的配方,而且知道配方的兩個人不能同時乘坐同一架飛機。
但如今,橙汁的配方或許成為了可口可樂公司新的「最高機密」!
當你喝美汁源橙汁的時候,有沒有好奇過,該如何保證橙汁的口味穩定不變?畢竟,橙子的酸甜千變萬化,想做出品質一致的橙汁,絕不是採摘、榨汁、裝瓶三步走這麼簡單。
可口可樂公司在世界各地收購橙子。從農場到生產線,整個過程充滿了變數,包括溫度、降水、產量、價格、裝箱、運輸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橙子的品質。相比之下,製作可樂這樣的軟飲料則相當簡單。
於是,可口可樂公司的工程師們自主研發了「黑皮書」(Black Book)算法模型(source:techtarget)。「黑皮書」能結合大量的外部數據(其中甚至包括衛星圖像),計算出最佳採摘時間,最科學的成分組合,以確保消費者喝到的每一瓶橙汁都一樣。
參與該模型的工程師這麼形容它——「這個算法是商業智能中最複雜的應用之一,它需要分析多達一千億個決策變量,才能做到口味上始終如一。」(source: Bob Cross)「這是我處理過的最複雜的優化項目之一,甚至比造飛機還難。」(source: Jon Higbie)
小小一瓶橙汁的背後竟是人工智慧的大智慧。毋庸置疑,未來的生產,AI當道,數據為王。
Coca‑Cola 是全世界理解度第二高的詞語,排名僅次於「OK」。要保持這種知名度可不是容易的事,可口可樂公司每年在廣告上的投入超過40億美元(Source:investopedia)。
飲料的銷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消費者對品牌的態度,而90%以上的消費者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其中涉及到非常龐大複雜的數據,因此可口可樂又找來了AI幫忙。
憑藉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識別技術,以及對各類社交參與度指標(轉發、評論、點讚等)的深度學習,可口可樂將實現更精準的廣告投放。
這意味著,可口可樂不光能知曉消費者的年齡、地理位置等個人信息,還能推斷消費者會在何時、何地、為何在網上提及可口可樂的產品。
還意味著,人工智慧可以識別用戶的一舉一動,推斷他們是否為潛在客戶。比如,你在網上點讚的照片暗示你喜歡喝橙汁,那麼算法就會針對你投放美汁源的廣告。根據可口可樂代表的說法,此類定向廣告被點擊的可能性是其他方法的4倍。而未來,甚至可能通過人工智慧來量產廣告,做到「千人千面」。
從研發、生產到營銷,人工智慧技術如今是可口可樂公司做任何事情的基礎。在此時代下,AI將重新定義食品製造業,乃至整個工業。
Reference:
https://artificialintelligence-news.com/2019/05/07/how-coca-cola-is-using-ai-to-stay-at-the-top-of-the-soft-drinks-market/
https://searchbi.techtarget.com.cn/4-2179/
https://digital.hbs.edu/platform-digit/submission/coca-cola-leverages-data-analytics-to-drive-innovation/
https://www.sohu.com/a/231893685_1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