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個,兩個,三個,三個金字塔的尖端,排列在尼羅河畔,是否是尼羅河畔,一個高,一個低,一個最低。——郭沫若
時間仿佛是條分割線,割裂了古今兩個時空。現代科技飛速發展,車輛霓燈,摩天大廈,電子器械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反觀古代,卻是清一色的馬車,燈籠,和紙張竹簡。這類巨大的反差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現代人智慧較古代人更高,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先不說時代的局限性,單說我能享受到的科技成果,就是由前人一步一鑽研出來的。除此之外,古人的建築智慧也讓人難以想像,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古埃及金字塔。
作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它以自身獨特的造型與龐大的建造工程量聞名世界,引得後世讚揚稱奇。這又為人們增添了新的疑惑。既然古埃及建築工藝如此精妙絕倫,那麼古代中國人建築水平又如何?古埃及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在忙什麼?這些問題提出後,很快便有人去查閱了史料。查閱結果令人大吃一驚,眾人紛紛感嘆古人的智慧難以想像。
古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金字塔實際上是法老王的陵墓,古埃及對自己國家的統治者也有著特殊又切合文化的稱呼——法老王。法老王在古埃及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他們的陵墓也要「至高無上」。傳說金字塔用260多萬石塊堆砌而成,就算是傾盡全埃及青壯年勞動力,修建這麼多,這麼大規模的陵墓也得700年的時間,更別說還要考慮其堅不可摧的外觀及質量問題了。
即便不知道古埃及人是怎麼解決的這些問題,但他們的設計理念及切身的行動的確非同凡響。除此之外,金字塔內也有一些神秘的傳說。據史料記載,生物及考古學家們曾先後在陵墓中發現埃及公主仍有活力的皮膚細胞和一隻灰撲撲的大貓。時至今日,這些謎團也都未能被解開。
金字塔修建時我們的祖先在幹什麼
觀世界史可得知,古埃及修建金字塔時,我們並沒有形成正式的朝代,但這並不意味著同時期的我們沒有形成獨特的文化。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就是最顯著的例子。那麼那時的中國,又有什麼引人注目的地方呢?倉頡造字的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只是那是我們的祖先建立朝代之後的事了。在沒有形成文字的時候,古代人以石頭為媒介,在上面畫畫,以表達自身想法,這便是巖畫的由來。
紅山文化與石頭有關,那麼良渚文化必然與水有關。果不其然,專家曾在良渚文化遺址發現了11處大壩,這些大壩有著精密的水利網絡,引洪抗洪功能顯著。由此可見,早在部落聯盟時期,古人就已經有著修建人類工程,抵抗自然災害的先例。除此之外,專家還在遺址內發現了一些紡織機碎片,這證明那時的人們已經有了運用機器為自身謀利的能力。
金字塔建成後的我們
古埃及修成字塔時,我們相當於幼年期,正在建造朝代的道路上一通摸索。公元前2690年左右,胡夫金字塔正式建成,彼時炎黃兩帝與蚩尤正爭奪地盤,部落戰爭頻繁,人員傷亡嚴重。戰爭最後以蚩尤的失敗告終,炎黃子孫也在代代繁衍。不同於古埃及「血緣即是皇位更替標準」的奴隸社會,當時的中國還處於部落統治的時代,統領的繼位一般都是能者居之。
這種情況一直到公元前2070年大禹之子建立夏朝才結束。由部落聯盟向奴隸社會過渡,我們的文化工藝也有所發展,不但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字,還出現了青銅鍛造技術。可以說那時我們的祖先的進步相當大。
結語
不論是古埃及人還是我們的祖先,他們的智慧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作為後世人的我們,不應站在科技和歷史的制高點看待先人留下的足跡,而是應該以尊敬與欣賞的態度對待那些文化遺產。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