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歷史屬於承接過去的載體,保留下來的證明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的領略到人類文明的魄力。歷史的體現是遍布全世界角落的,書籍、繪畫、文物、建築等等都屬於歷史的記錄。其中建築可以說是最為直白的,通過對歷史建築的研究會有非常多有趣的發現。
像古埃及的金字塔與中國的秦陵兵馬俑,都屬於歷史建築中相當有名的存在。即使現在科技水平日益發達,但看到這些古人的建築時還是會被震撼到。在當時那麼艱苦又貧瘠的條件下居然能夠完成這麼宏偉的作品,古人的智慧真的很強大。
不過有意思的是,這兩大著名歷史建築的建造時間可是相差2000多年,當古埃及人在進行金字塔的建造時的時間點對於中國來說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呢?是否會有一絲聯繫?史學家在經過資料研究和數據考察後給出的回答卻是:這將會顛覆你的認知。究竟出現了什麼情況?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時古埃及的社會環境。公元前2590年古埃及第四代王朝的法老胡夫正式上位。胡夫上位後就下令修建自己的陵墓。據史料記載,胡夫金字塔是規模最為宏大、工程最複雜的,可想而知建造的過程是多麼繁瑣了。
胡夫金字塔採用的石塊計算精準,每個石塊之間並沒有使用黏著物連接,而是單純依靠石塊與石塊之間的契合,在4千多年有這樣的技術也難怪被稱為世界奇蹟。而這段時間的中國屬於正處於「三皇時代」神農氏向夏商過渡的時代,原始的部落逐漸被世襲制朝代替代,對於中國而言當時正處於建立發展王朝的初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家天下」制度。
隨後時間推移, 公元前一千年對於埃及來說已經開始完成帝國的雛形,並且有計劃的通過戰爭來說完成周邊地區的擴充。這時埃及的版圖已經擴大了一倍了,在地中海區域可以說已成一霸。同時埃及也不忘加大金字塔的建造,這段時期埃及到處在修建金字塔。接著埃及的發展進入後王朝時代。這個階段的埃及與之前的繁榮鼎盛相比國勢微弱,不僅僅在軍事水平上差其他國家很多,政治掌權也逐漸下降。
到了公元前332年,這時的埃及不再是獨立的國家了,而是波斯帝國中一個普通的行省。公元前332年的中國正處於戰國時期,歷史上著名的「齊魏伐趙」事件也是在這一年發生的。這時的中國既保留了春秋的亂世和戰伐,同時在文化和思想領域有了極大的發展和開拓,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現象。
這一時期也是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社會確定的關鍵時期,科技、軍事、政治發展等等方面都在這裡得到了成長,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黃金時期。根據世界兩個不一樣的國家進行分析,不僅更利於世界觀的確定,同時也能幫助我們了解更多關於歷史的形成,豐富了我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