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是發展得比較早的一個,早在五千多年前,尼羅河一帶的奴隸制小國家就開始陸續走向統一,最終形成古埃及。
同時,古埃及也是比較神秘的一個國家,金字塔的出現直觀地體現了這一點,埃及全境內的金字塔,共有九十多個。
金字塔雖形態不一,但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且中間雖不用任何的粘著劑,但據說連一張A4紙都插不進去。
金字塔可以說是古代埃及智慧與科技的結晶,代表著當時社會發展的最高水平,至今仍令世界矚目。
這不禁讓人聯想,同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當時在做些什麼呢?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一、金字塔奧秘重重
「法老」,是古代埃及的一國之主,享有最高的權利和地位,國內的所有臣民都必須為法老服務。
生與死是人類永遠面臨的兩個問題,與很多追求長生不老的人不同,古埃及的法老們一致認為「生存只是暫時的,死亡才是永恆」。
因此,為了在死後能夠擁有一個奢華、安逸的處所,法老們常會早早地給自己修豪華的陵墓。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字塔應運而生。從外觀上來看,金字塔不過是一個個稜錐一樣的石頭堆,除了龐大的規模和剛硬的線條,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震撼之外,似乎也沒有太多美感。
不過隨著對金字塔的研究,一個又一個未解之謎,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以著名的胡夫金字塔為例,如果它的高度乘以十億,恰好與地日平均距離吻合;如果將其總重量乘以10的15次方,又剛好是地球的重量。
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幾乎沒有可能測算地日距離,也沒有可能估算地球的重量。
但數字是不會騙人的,如果說金字塔的這些設計,是古埃及人有意為之,那麼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將是十分驚人的。
當然也有人大膽推測,或許古埃及有自己的一套文明,當時的社會風貌,與我們常規思維推測出來的可能大相逕庭。
不過,古埃及早已湮沒在歷史中,誰也說不清它到底是什麼樣子。
二、「中國」稱呼的變遷
與古埃及的歷史橫向對比之前,有一個常識是需要明確的,那就是「中國」這個稱呼的由來,以及它在不同時期代表的含義。
其實「中國」這個詞源於商周時期,不過當時這個詞並不能代指整個國家。按照文獻的記載,「國」即指「城」或者「邦」。
所以「中國」,指的其實是一座城或者一個邦的中央,這一點與我們現代人的觀念,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後來的歷史中,「中國」這個詞逐漸演化出了五種含義,即國家首都、天子直接統治的地方、中原地區、國內所有地區或者華夏民族居住的地區。
可見,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一詞代指的地理範圍也在逐漸擴大。不過封建時代的「中國」,僅是一個地理上的概念,它真正成為國家的專有名詞,是在辛亥革命之後。
而現在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知道,「中國」代表的是世界東方,一個擁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大國。
三、同時期的「中國」
「中國」一詞在不同時期代指的內容,我們已經很清楚了,那麼在古埃及人修金字塔的時代,生活在中國的人們都在忙些什麼呢?
其實,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長江的中下遊已經出現了文明的身影,屈家嶺文化已經形成。在如今的湖南省境內,曾發現了屬於屈家嶺文化古城,足有九千多平方米。
在同時期的黃河流域,龍山文化也出現了。龍山文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地理位置上涉及到了當今的山東、河南、河北和江蘇等省份,規模空前宏大。
更重要的是,在龍山文化的遺址中出現了很多的陶具、玉器和文字,這足以說明在近五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制陶和打磨玉石的技術。
同時,這時候的中國正處於「五帝時期」。黃帝和炎帝正帶領著部落為榮耀而戰,帝舜宣布「德先重教」而成為了道德文化的鼻祖,大禹忙著四處治水、疏通河道。
彼時的中國,正忙著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變革。而後的數千年裡,中華文明抵擋住了一切的風雨磨難,始終閃耀在世界東方。
結語
從金字塔的規模與科技含量來看,古埃及的發展是領先於中國的。但是,金字塔的榮耀背後藏著數十上百萬勞動人民的血汗。
一個只以服務法老為社會發展動力的國家註定具有局限性,所以最後古埃及消失在歷史中。
中國則恰恰相反,在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的時候,他們正在鍛造一個偉大的民族,正是這樣的民族精神,支撐著中國一次次站在世界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