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買鑽戒的時候不一定要買牌子的,如果以後想回收鑽石或者升值的話,可以買大顆鑽石的鑽戒,如果鑽戒的鑽石不大的話,可以去清洗下戒指,以後留作紀念也好,因為賣不了多少錢。所以買鑽戒更要看重款式和鑽石的質量,不用太講究牌子。牌子越大,商家加的利潤也就會越高,這樣在鑽戒回收的時候價格下來的也就越多,因為鑽戒回收的時候是要按照國際鑽石報價來做的,不含有品牌價值,希望你在購買鑽石戒指的時候綜合情況做好考量。
2、高仿鑽石:莫桑石是大粒的碳化矽單晶體。人造的莫桑石價格不到鑽石的十分之一,以前卻是非常罕見的東西,——至少比金剛石稀罕多了,因為只有一些隕石坑才能找到莫桑石,而透明的幾乎沒有。第一塊天然碳化矽單晶是莫桑博士190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的一個隕石坑找到的,所以被叫做莫桑石。
莫桑石摩氏硬度9.2,非常接近鑽石。導熱性、比重也和鑽石差不多,可以騙過一些鑽石檢測工具。更絕的是,莫桑石的折射率比金剛石高,色散比金剛石大。所以,莫桑石比真鑽石明亮而色彩更豔,「比鑽石還鑽石」。如果沒有用放大鏡之類的工具細看他對光線的折射,一般人靠肉眼和簡單的工具根本沒法區分莫桑石和鑽石。
如果你只是把鑽石當首飾看看,又何必在乎它是立方氧化鋯還是莫桑石?反正這兩種東西都可以磨得比鑽石更好看。等到10克拉的大鑽石降價到一塊錢一粒,淘寶店主可能會用鑽石冒充莫桑石和鋯石,那時候,你一定要給差評。
3、鑽石也能通過人工合成的方式產生!人們用機器完全模仿出鑽石生長的溫度、壓力等各方面特徵,讓鑽石快速長出來。這種合成鑽石的成分、各種性質都跟天然鑽石一模一樣,只有通過專業的大型儀器才能鑑別出來。人工製造鑽石的技術越來越先進,據知名國際投行摩根斯坦利分析,人工鑽石將和天然鑽石和諧共存,人工鑽石將成為天然鑽石的有益補充,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並且共同擴大鑽石珠寶市場的整體規模。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併購買人工鑽石,人工鑽石在款式,大小上也不負消費者所望,更大更美的人工鑽石被不斷地製造出來。想要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鑽石產品,人工鑽石是一個不二選擇。
4、鑽石原石的表面並不是平滑的,在沒有切割打磨之前並不能顯現出諸位在珠寶店裡看到的璀璨奪目的打磨後的鑽石所展現出那麼強烈的亮光、火光和閃光,這些價值屬性是在鑽石本身特性的基礎上,人類對其形狀的獨特設計形成的切面(如最為常見的明亮式圓形切割的57或58個切面)帶來的折射反射效果。故而切工是天然鑽石的4C中唯一人為賦予的價值屬性。
5、為了提高每一顆裸鑽的價值,鑽石切割師在切割時如何取捨克拉重量(也就是大小)、顏色、淨度方面,需要豐富的經驗以及精湛的技藝支持。通俗地解釋來說,鑽石價值主要來源其稀有性,一顆2克拉但是包含一個很明顯內含物(俗稱瑕疵)的鑽石價值很可能不如一顆1克拉但是接近無暇的鑽石來的高。因此,在原石的切割過程中(準確地說是切割前),切割設計也是一個耗時且技術要求很高、附加值非常高的環節。例如一顆幾十克拉的特大原石,設計切割有可能會耗時一年半載,才能決定最終的切割方式。切工是唯一一項人為參與的4C因素,它賦予了裸鑽第二次生命,讓本質樸實的原石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切工分為EX、VG、G、F與P五個等級,除了普通的分級,切工還細分出對稱、拋光、切磨等標準。一般消費者選擇G級或以上的切工鑽石就足夠了。
6、鑽石從一開始的被發現而默默無聞,到如今的名聲大噪,這一整個過程其實就是它的價值大小變化的過程。作為一塊石頭來說,鑽石無疑是最成功的營銷案例之一,因為它被附加在內的文化放大了人類對其的需求,所以它被需求了,最後有了價值。
鑽石在不同人眼裡價值有所不同。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鑽石也是這個道理,對於感性消費者來說,鑽石的文化價值比鑽石本身的價值更來得吸引人,所以她們願意掏腰包把鑽石買下來;對於理性消費者來說,鑽石只是在滿足了日常生活條件下的一個附屬品,可有可無。這是鑽石被人類附加的價值大小的一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