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海技術尚不夠發達的時代,艦船觸礁時有發生。但艦船集體觸礁的情況極為罕見,一次創下7艘驅逐艦觸礁損失的記錄,就是美國海軍創下的,位置在海難多發地:加利福尼亞州遊聖巴巴拉海峽北部入口處的翁達角。
1923年9月8日上午7點半,美國第11驅逐艦隊14艘驅逐艦由舊金山返航,準備返回母港聖地牙哥。這14艘驅逐艦均為最新建成的克萊姆森級,它們以旗艦「戴爾菲」、第33、第31、第32驅逐艦分隊的順序浩浩蕩蕩地從金門大橋下通過,駛向波濤洶湧的大海。
旗艦「戴爾菲」
返航航程約為427海裡。指揮官華生上校下令全艦隊保持20節的巡航速度,途中艦隊還抓緊時間進行了炮術訓練以及一些其他的演練科目,並決定在當天夜裡通過聖巴巴拉海峽。華生上校是一位剛上任不久的原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的航海教官,他對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指揮經驗信心十足。
不久,海上迷霧升起,加利福尼亞的海岸漸漸變得模糊不清。艦隊以航速20節、航向150度在海面上前進,因能見度甚差,華生上校和「戴爾菲」號上的另兩名有經驗航海官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航行只能使用航位推算法,即不藉助任何天文及目力、測深儀器,而僅通過航行的方向和距離來推算船隻的具體位置,這種方法雖不精確,實際艦位會受到風流的影響,即便是修正也為產生誤差,但在當時是唯一的選擇。
根據測算,華生上校認為當天21點艦隊即可抵達聖巴巴拉海峽,於是計劃在該時刻全艦隊左舵,轉向航向95度航行,以穿過海峽。聖巴巴拉海峽北部入口數海裡遠的地方,有一個荒涼的海角,當地人稱之為翁達角,其附近海域海況惡劣,經常多霧。強烈的拍岸浪終日衝蝕著翁達角,周圍遍布只有在退潮時才露出水面的暗礁,故該海區素有「魔鬼的下巴」之惡名。
傍晚時分,大霧變得更濃了,華生上校命令所有驅逐艦以單縱隊緊跟旗艦航行,這就意味著旗艦要作出所有航行上的決策,而其餘艦隻只是跟著它後面,航行易於組織實施,但要求旗艦不能出錯。在這種情況下,艦隊理應降低航速,謹慎航行,但艦隊仍在旗艦的帶領下保持著20節的航速。
在聖巴巴拉海峽以北、翁達角以南的阿圭洛角有一座美軍新建的無線電測嚮導航臺,這是一種全新的導航技術。18時15分,旗艦戴爾菲號獲得此導航臺測得該艦的方位後,即根據該方位,沿海岸航行。這時艦隊即將接近著名的「魔鬼的下巴」海域,而大霧中的能見度降至僅1海裡。
20時30分,導航臺通知這支艦隊,其航向為320度,嚴重偏航。華生上校認為其艦隊不可能偏航到與原定航向背道而馳的程度,懷疑導航臺測向出錯,故不加理會,繼續航行。10分鐘後,導航臺更正了前一次的錯誤,確認該艦隊航向為168度。
21時,艦隊仍在以20節的航速行進,每艘艦唯一能做的就是緊跟著前面一艘艦,因擔心掉隊,沒有一艘艦敢降低速度來進行測深以確定距海岸的距離。華生上校認為已到達聖巴巴拉海峽的北部入口,因此下令艦隊全體左舵,改以航向95度航行。他根本不知道,艦隊的位置實際上比他估計的要靠北好幾海裡,且更接近海岸。
轉向後3分多鐘,旗艦「戴爾菲」號艦底突然傳來一陣喀喀聲,使該艦的艦員大驚失色,還沒弄清是怎麼一回事兒,軍艦就猛烈地撞上了一塊巨大的礁石。一場嚴重的海上災難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戴爾菲」號觸礁的地點正是位於阿圭洛角導航站以北1海裡處的翁達角,該艦立即發出緊急信號通知其後各艦,但已為時過晚。僅1分鐘後,旗艦身後的5艘艦為避免撞上前面艦艇,紛紛轉向而撞上礁石。
此後就是混亂的自救。最終,7艘驅逐艦有2艘翻覆,另5艘歪歪斜斜地靠在礁石上,23名水兵喪命。關於這場海難發生的原因,一般公認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位於阿圭洛角的導航臺測量不準。這座導航臺是美軍新建的,而早期的無線電導航設備極不可靠,測量誤差很大,甚至無法辨別船隻的真方位以及其反方向,因此誤報艦隊航向320度,與實際航向150度幾乎相反。雖然後來導航臺校正了錯誤,但其測得的168度仍與艦隊實際航向有一定出入,導致艦隊根據此測量值校準航向時向東偏航了近2海裡,更接近海岸的礁石群。
另一種說法則突出自然因素的影響。就在觸礁事件發生一周前,日本東京地區發生大地震,由此而產生的電磁紊亂影響到了太平洋西岸的無線電通訊,而地震引起的海嘯更是跨越大洋,使加利福尼亞海岸出現不尋常的強烈海流,導致大霧中的艦隊無意之中偏離航線。
這兩種說固然有其道理,但人為的因素也不可低估。艦隊指揮官華生上校最大的失誤就是過分相信自己的航海理論知識。大霧天氣,加上又在「魔鬼的下巴」如此危險的海域航行,理應降低航速,並時時利用測深裝置測量距海岸的距離,但華生上校卻始終命令以20節航速航行,使測深無法進行。結果當華生上校滿懷信心地認為艦隊正在駛入聖巴巴拉海峽時,他們實際上是在往海岸的懸崖峭壁上撞!
最終,美國海軍宣布這7艘艦全部報廢並除名。美海軍試圖打撈殘骸,但因難度大而放棄,最後炸個粉碎了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美國南太平洋鐵路公司倒是著實靠這些鏽跡斑斑的殘骸賺了一把,該公司開通了到翁達角海難發生地的觀光列車,許多好奇的人都慕名前來「瞻仰」這片所謂的「太平洋軍艦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