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倒春寒」三個字,在我的記憶裡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的倒春寒,我記得很清楚是4月29號。本來將近五一,即使是北方,也早已是花紅柳綠,人們早就脫去了棉衣,穿上了單衣。可誰也不曾想那天竟然飄起了雪花,一夜之間,所有開花的和結了幼果的果樹,以及路旁的花蕊,全部遭遇霜凍。果農們痛心疾首,那可真是呼天不應叫地不靈,誰也不曾想在五一節前後,竟然來了一場不折不扣的倒春寒。10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對那場倒春寒依然印象深刻,因為很少在五一節前後還發生倒春寒,記得當時有的農村老人說,幸虧這雪沒有下在6月,否則就是竇娥冤了。
巧合的是2010年還真是無春年,也就是農村人所說的寡婦年。在我們農村人的印象裡,沒有立春節氣的年月不吉利,是多災多難的年頭,老人們一般是不願意讓自家孩子在寡婦年結婚的。「寡婦年」三個字,聽上去就讓人覺得不舒服,所以大家要麼就提前一年,要麼就晚一年再結婚,儘量的避開寡婦年。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無春年頭,真的就是多災多難不吉利呢?我各人認為話不能說的這麼極端,像2020年是雙春年,有兩個立春的日子,按照農村的老習俗來說,雙春年陽氣足,是好年頭,但2020年不也同樣是不平靜的一年嗎?
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讓人們經歷了害怕和勇敢,2020年的春天,同樣也經歷了倒春寒。我有個朋友家裡種植了十幾畝果園,今年一個春天,他隨時觀察天氣,經常晚上一個人跑到果園裡睡,為的就是守候在果園裡面,預防倒春寒。一次又下,他給我發微信圖片,告訴我在果園裡面利用煙燻法,保護已經或者正在開花的果樹。有好幾次是下半夜,他說有的果農不上心,上半夜本來天氣沒什麼異常變化,可沒想到到了下半夜突然就開始了霜凍,如果沒有準備,開花的果樹就損失厲害。
我由於沒有什麼防倒春寒的經驗,導致我精心種植的葫蘆苗,在一次次的倒春寒到來時,基本給我徹底都凍蔫了。無奈之下,我只能種植了第二茬葫蘆苗,這樣就影響了葫蘆的生長,延長了成熟期,直到最後,葫蘆幾乎都不成熟。這些都是今年春天的倒春寒鬧的。所以,倒春寒並非只有寡年才會遇到,雙春年也照樣有倒春寒,天氣變化跟有沒有立春沒有什麼關係。
明年沒有立春,那麼明年是不是就一定會有倒春寒?通過一次次的倒春寒,農民們總結出來一條規律,只要冬天氣溫不夠冷不夠低,甚至不下雪,那麼第二年春天倒春寒的機率就會很高。假如頭年冬天氣溫夠低夠冷,大雪不斷,那來年春天極少會發生倒春寒。就拿今年冬天來說吧,元旦前幾天,氣溫要比去年的三九四九還要冷,且大雪連天,這樣的天氣情況,明年春天真的未必會發生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