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老祖宗說的準嗎?

2021-02-22 千閱文書屋

氣象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老祖宗說的準嗎?

我們都知道,氣候的變化對農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適宜的氣候可以使農作物更好的生長。而農民們也可以根據氣候的變化安排耕種計劃。

但是古時候又沒有天氣預報,人們又是如何來預測未來幾天的天氣甚至是幾個月後的天氣的呢?

有問題,肯定也會有解決的辦法,古時候的人們沒有高科技幫助他們預測天氣,但是他們自己可以根據長時間的觀察總結經驗,將氣候的變化規律記錄下來,然後教給後人們,只要後代們多聽多看幾次先輩們的總結,便可以根據天氣變化來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

而先輩們為了讓後輩們便於記住,就將豐富的經驗總結為簡短有趣的諺語或者俗語,雖然它們文字不多,但我們只要細細品味,準能從中琢磨出豐富的內容。

並且非常容易記住,只要聽過一次,便可以牢牢記住,然後傳給別人。就這樣,這些民間俗語被人們口口相傳,直至今日還被人們傳誦著。

今天我們就來品味先輩們總結的包含著其一生生活經驗的俗語,"冬暖必有倒春寒,要過穀雨才脫棉。"

這一句俗語雖然只有14個字,但是若要品讀出其具體意思,一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如果這個冬天的氣候與前幾年冬天相比要暖和一些,那麼在第二年開春的時候,多半會有倒春寒,直到過了穀雨時節才會慢慢變暖,脫下厚厚的棉襖。

正因為如此,每年一到冬季,人們便會注意觀察近來的天氣,然後回憶一下前幾年的天氣是否有這麼冷,如果今年冬天的天氣要更加暖和一些,那麼就要做好面對倒春寒的準備。畢竟當時的人們經濟條件並不好,大多數人都是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

他們隨時都要做好應對天氣變化的準備。如果第二年初春有可能出現倒春寒,不管機率大不大,為了確保糧食不受到災害和損失,農民們在這個冬季還沒過完的時候,就會想好應對措施,防止自己辛辛苦苦種下的農作物被凍死。

如果這一年的氣候良好,農民伯伯們一年到頭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秋收的時候能夠豐收,農民伯伯們在興奮之餘,也不會忘記感恩上天的厚愛,一般都會在秋收之後舉辦祭祀儀式,準備豐富的供品以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也是祈禱來年依舊能夠有個好的收成,希望老天爺多多眷顧這些辛苦的百姓。

雖然古時候沒有高科技,不能像我們一樣每天都可以從電視、手機等工具獲得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天氣變化情況,但是他們擁有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

他們不辭辛苦的勞作,機智地將自己一輩子的經驗總結成俗語,最後還無私地將自己的果實奉獻出來,讓世人一起享受這些果實。從而讓後人都能更好地種植莊稼,少走一些彎路,讓我國的農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可以說,先輩們總結的這些關於農業方面的俗語對我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畢竟農業在我國的地位非常高。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所以俗語不是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資料:

張喜燕主編《俗語小辭典》

邱崇丙主編《通用俗語詞典》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俗語:大寒地不凍,驚蟄地不開,老祖宗預測天氣,今年春天冷不
    除了人力能夠改變的,要想讓莊稼長得好,最需要的一個條件就是適宜的天氣了。過去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本沒有條件隨時隨地能看到天氣預報。那麼老祖宗們是怎麼了解天氣狀況,來及時應對對莊稼不好的天氣呢?答案就是老祖宗們銅通過他們善於發現的眼睛,長時間觀測天氣變化規律,再總結成相應的俗語,等到再遇到相同的情況就不會手足無措了。
  • 2021年有倒春寒天氣嗎?看小寒節氣俗語怎麼說,看完心中有數
    導讀:2021年有倒春寒天氣嗎?看小寒節氣俗語怎麼說,看完心中有數小寒節氣已經在元月5號就已經到來了,如今已經進入小寒節氣好多天了,並且三九寒天的日子也進來兩天了,這樣的天氣就更加寒冷了,最近大家已經見識到了三九天的寒冷,這種冷會有多久,來年春節會有倒春寒天氣嗎?
  •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
    俗語:明九不可怕,暗九大過天,老祖宗說的啥?有什麼講究?人都不是萬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恐懼的事情,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但是每個人又都不想老,不想死,不想得病。因此,古代人為了安慰自己,為了安慰別人,就定了很多需要講究的規矩。
  • 今日小寒,俗語「小寒不見雪,立春倒春寒」,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今天是小寒節氣,一年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過了小寒就是大寒,大寒過後就是立春,在農村,老人們常說小寒是最冷的節氣,因為小寒正是處在二九和三九時段,老話常講「三九四九冰上走」,指的就是在三九天冰面都已經冰凍三尺,人們可以在冰上隨意的走,可見小寒節氣確實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老祖宗說給為人父母的話
    麒麟是我國的瑞獸,老話說「瑞獸出沒,必有祥瑞,」相傳孔子出生前和去世前都曾出現過麒麟,在《禮記·禮運第九》中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麒麟在我國人民的心中也有著特別高的地位。這兩種特別的神獸常出現在古人的口中,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教育子女則是許多父母都特別操心的事情,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育兒經。
  • 俗語「五樹不進宅,財源滾滾來」,說的是哪五種樹,真的準嗎?
    一來可以起到美化心情的作用,人們見到美麗的事物,便會獲得好心情;二來樹苗長成參天大樹後,會讓人會有一種成就感;三來到了炎熱的夏天時,人們可以躲在樹下乘涼,這種感覺十分愜意。若是所種之樹是果樹,那還有水果可吃,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說在種樹方面,古人有著自己的講究與忌諱,並不是所有的樹木,都可以種植在自家院中的。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植物被分為兩類:一類為兇,另一類為吉。
  •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有科學道理嗎?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的更新換代也很是頻繁。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為了快速適應這個時代,人們必須更加辛苦的工作來賺錢養家,很多人為了多賺了錢,熬夜加班都是常有的事情,熬夜肯定對人體損傷很大,那麼與此同時,也使得睡一個好覺變得多麼困難。如果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會很大程度影響你後一天的工作質量。
  • 倒春寒是什麼意思 2019倒春寒具體時間持續多久
    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立春以後都有一種冷,叫「倒春寒」,或許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那麼倒春寒是什麼意思?倒春寒是什麼時候2019?下面來看一下。2019倒春寒是什麼時候  2019倒春寒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氣溫會明顯下降。  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很多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在以前沒有氣象預報的時候,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但就「倒春寒」而言,還是有很強的地域差異,目前也只能做參考,畢竟天氣變化無常,等到了大雪節氣到來的時候,估計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 大寒已過,厄爾尼諾沒「現身」,今年還會是暖冬嗎?有倒春寒嗎?
    除了厄爾尼諾,今年預測的另一個氣候現象「倒春寒」又會不會出現?厄爾尼諾還沒「現身」的原因?日前,專家確實對於厄爾尼諾的情況做出了一些詳細的分析,因為厄爾尼諾這種氣候現象比較特殊,並且會降臨我國影響我國氣候,因此也受到了大家普遍的關注。
  • 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什麼意思?古曰事出反常必有妖!
    今天來給大家說一句俗語:「雞不過六,犬不過八」。不知道這句俗語大家有沒有聽過,俗語種類多樣,涉及了生活的每一個方面,不管是說人理事,還是論天談地都有相對應的俗語,沒聽過也不怪。那麼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也被人說成:「雞不過六載,狗不過八年」,就可以算是談天說地了,因為它說所表達的意思是通過迷信傳說得來的。稍微解釋一下,民間人們都覺得動物與人類有別,人可以活過六七十載甚至是百歲長命之久,但是動物就不成了,雞不能活過六年,犬也就是狗不能活過八歲。
  • 農村人常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這話比天氣預報還準!
    在農村裡面呀有很多很多的俗語,比如說:蜘蛛結網,久雨必晴,還有,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相比這些俗語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我在小學的課本上就學過類似的很多俗語,之所以叫俗語,就是因為在早些的時候,老一輩的農村老人們傳下來的,俗語俗語,就是通俗的語言,而且還很實用,還記得我小的時候,背節氣歌,和十天幹十二地支,都是用爺爺教的方法背的, 沒去學校之前就會了,去了學校之後簡直是真的實用!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01「不聽老人言,必有棲惶淚。」——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古人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養生。
  • 俗語:無春年倒春寒。2021是無春年,是不是真的會有倒春寒
    果農們痛心疾首,那可真是呼天不應叫地不靈,誰也不曾想在五一節前後,竟然來了一場不折不扣的倒春寒。10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對那場倒春寒依然印象深刻,因為很少在五一節前後還發生倒春寒,記得當時有的農村老人說,幸虧這雪沒有下在6月,否則就是竇娥冤了。巧合的是2010年還真是無春年,也就是農村人所說的寡婦年。
  •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俗語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是何意?老祖宗的經驗之談自古以來,我們出過很多英雄,可能這些英雄出名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具有相同的本質特徵,那就是不走尋常路。墨守成規的道路,誰都會走,因為它不具有什麼危險性,已經有千萬個前人幫我們走過並且總結出各種經驗了,只要我們按照他們的方向走,就不會出什麼差錯,但同時,也不會有什麼超越的成就。俗話說「英雄行險道,富貴如花枝」,這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要將這兩句話拆開解釋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句俗語的含義。
  • 會不會有倒春寒?
    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這樣的問題,小編都可以給大家一一解答一下。前段時間,還沒有大寒的時候,氣溫非常低,中國各地出現了很多降溫降雪的天氣。可以說是很多地方都遭遇到了非常冷的嚴冬,也讓很多老農判斷出,今年就是一個冷冬年。但實際上可能不是這樣的,大寒剛剛過去,氣溫就回升了,看起來又像是一個暖冬了。那麼究竟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呢?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奇怪的溫度差異呢?
  • 正值三九期間,農村俗語「三九不掛簾,明年倒春寒」,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關於三九的俗語叫做:三九不掛簾,明年倒春寒,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俗語也是對於來年天氣的一種預測,民間有很多這樣類似的農諺,都是通過對於某一個時間段的天氣變化,對於來年天氣走向的一種預測。這也是古人通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演變而來,很多時候還真的具有很好的借鑑和參考作用。那麼明年會不會有倒春寒呢?
  • 俗語:「人有古怪相貌,必有古怪能耐」,老祖宗此話有何含義?
    俗語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瑰寶,一直流傳了這麼多年,很多人提到中國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詩詞歌賦,可這也只是文化人之間的交流罷了,可俗語是老百姓之間所流傳的,雖然老百姓用自己的實際經驗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可如今社會發展迅速,人們紛紛嚮往城市生活,很多俗語也就流傳不開了,而我們今天說的這句話
  • 老祖宗俗語:「一旋人,二旋鬼,三旋兇過鬼」,究竟啥意思?
    在這片無邊無際的海洋中,俗語、民諺作為最接地氣、最為尋常百姓所能接受的存在,延綿至今,且必然歷久彌新。今天講一下老祖宗總結的一個俗語:「「一旋人,二旋鬼,三旋兇過鬼」,究竟是啥意思呢?頭旋也被人們稱之為發旋,每個人的頭上都會有頭旋,大多數人為一個,少數人為兩個甚至三個,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人的頭上會長頭旋呢?
  • 19年會出現「倒春寒」嗎?
    也許寒冷會在雨後,但是,今冬的首場降雪依舊還未到來,這也讓很多村民擔心,今年冬天氣候真的偏暖嗎?19年會不會出現「倒春寒」呢?很多村民都說,明年是「寡婦年」,什麼是「寡婦年」呢?今天,我們就以上的這些問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