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孕期:一段充滿驚喜的難忘旅程
在某一個清爽的早晨,女人心中突然溢滿了歡喜和滿足,也許就是在那時,一顆小種子剛紮下根來,正在貪婪地汲取著來自媽媽體內的養分,並醞釀著第一片新葉悄悄萌發……
經過細緻的規劃和充分的準備之後,小傢伙如約而至。十月懷胎,你會面臨、經歷很多你未曾有過的體驗,也需要一些幫助和指導,相信你家裡應該也準備了一些孕育類的書籍。限於篇幅,這裡不可能涉略孕產期的各個方面,主要是立足影響寶寶健康和長高、可能從娘胎裡帶來的問題。
1胎檢
健康是長得更高的前提,而體檢是保證健康的最有效手段。整個孕期,如果條件容許,你可以做十次產檢。
(1)第一次產檢孕3月開始第一次產前檢查。嚴格來說,第一次產前檢查應該在你確認自己懷孕的時候就進行,但醫生一般會建議你在懷孕3個月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因為通常懷孕的前3個月是比較危險的時期,過了這段時期以後,孕婦的情況就會相對穩定了,這樣醫生就可以開始有規律地進行檢查了。
第一次產檢可能用的時間最長。醫生會對你進行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記錄你的月經周期、避孕措施、生育史等細節問題。是否有流產史或其他病史,請如實告訴醫生。孕婦還需要和醫生溝通關於藥物過敏的情況和近期服藥情況。家族史也很重要,如有無糖尿病遺傳或其他慢性疾病史。
具體檢查的項目如下:
身高:醫生將通過身高和體重的比例來估算你的體重是否過重或過輕,以及盆骨大小。
體重:通過準媽媽的體重可以間接檢測胎兒的成長,整個孕期體重增加約為125公斤。
血壓:血壓高是先兆子癇的症狀之一,它將影響胎兒的發育成長。不應超過130/90mmHg,或與基礎血壓(懷孕前的血壓)相比增加不超過30/15mmHg。
測宮高、腹圍:估計胎兒宮內發育情況,同時根據宮高畫妊娠曲線圖以了解胎兒宮內發育情況。
血常規:檢查血色素,判斷準媽媽是否貧血;檢查血型,以備生產時輸血;避免ABO溶血。血色素正常值:110~150g/L。
尿常規:檢查尿液中是否有蛋白、糖及酮體,鏡檢紅細胞和白細胞,尤其是蛋白的檢測,可提示有無妊娠高血壓等疾病的出現。
肝功能:檢查準媽媽有無肝炎,肝功能正常值:谷丙轉氨酶0~40U/L;穀草轉氨酶0~40V/L;總膽紅素03~10Mg/dl。
腎功能:檢查準媽媽有無腎炎,腎功能正常值:尿素氮357~535mmol/24h;肌酐53~16mmol/24h。
HIV抗體:檢查媽媽是否感染了愛滋病,正常:陰性。
甲胎蛋白:篩查神經疾病如無腦兒及脊柱裂,正常值<20μg/L。
B肝六項:檢查孕婦是否感染B肝病毒。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a),B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B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e抗體(抗-HBe),B型肝炎核心抗體LgG(抗-HBc LgG),B型肝炎核心抗體LgM(抗-HBc LgM),應均為陰性。
C肝病毒:檢查準媽媽是否感染C型肝炎病毒,正常:陰性。
唐氏篩查:這是一項染色體的檢查,如出現可疑或陽性,應做羊水穿刺以確診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35歲以上的準媽媽由於年齡大危險升高,做此項檢查更有必要。
風疹病毒、弓形蟲、巨細胞、單純皰疹檢查:準媽媽在懷孕4個月以前如果感染以上病毒,都可能使胎兒發生嚴重的先天性畸形甚至流產。正常:均為陰性。
心電圖:排除心臟疾病,以確認準媽媽是否能承受分娩。
(2)第二次產前檢查在懷孕5個月末,如果醫生沒有特別囑咐的話,你應該去醫院做第二次產檢。檢查時要把這一段時間以來,自己身體有無任何不適告訴醫生,特別是還有沒有嘔吐的現象,有無頭痛、眼花、水腫、陰道流血或腹痛等症狀。
檢查的內容:測量體重、腹圍、宮高、血壓、尿常規、骨盆外測量、是否水腫、胎心、B超、唐氏篩查等。
在孕20周以後,醫生會建議你在進行產前檢查的同時,孕婦或家人還應進行自我監測,以便隨時了解胎兒的生長情況,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孕期自我監測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測胎動、聽胎心及檢查宮高。如果發現胎動、胎心音或宮高出現異常,或與妊娠月份不符,則可能說明胎兒有缺氧、發育遲緩或其他不正常情況,甚至可能有危險,你應該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3)第三次產前檢查在懷孕6個月末時,你應該去醫院進行第三次產前檢查。除了應攜帶的東西和注意穿著外,注意在用餐完兩小時之後再接受檢查,以保證各項指標不受胃內食物的影響。如果此次要進行血糖篩查,則要空腹。檢查時,應告知醫生這一段時間的身體狀況,如出現水腫、體重突然增加、頭痛、胃痛、噁心、尿量及次數減少等不適症狀要詳盡地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你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來判斷你的身體是否健康、胎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檢查的內容包括:測量體重、腹圍、宮高、血壓及尿常規、聽胎心、是否水腫、B超、糖尿病篩查等。
(4)第四次產前檢查在懷孕7個月末,你要去醫院接受第四次產前檢查。此次產前檢查除了進行以前幾次檢查的內容之外,應增加胎兒位置的檢查,包括3個內容:
胎產式:胎兒身體長軸與母體長軸的關係,兩軸平行者稱為直產式,兩軸垂直者稱為橫產式。以直產式多見,橫位少見。
胎先露:最先進入骨盆入口的胎兒部分稱為胎先露,直產式有頭先露及臀先露,橫產式有肩先露。以頭先露多見,臀先露少見。這是因為胎兒頭重腳輕,子宮腔上寬下窄的緣故。
胎方位:胎兒先露部的指示點與母體骨盆的關係稱為胎方位,簡稱胎位。胎位以枕左前多見。枕前位是正常的胎位,其他都屬於異常胎位。胎位異常是造成難產的重要原因。
(5)第五次產前檢查到了懷孕八個月(32周)的時候,你應該去醫院進行第五次產前檢查。這次檢查的項目包括之前每次都要進行的常規項目,如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是否水腫、胎心都卜勒監測、B超以及尿檢等,另外根據情況需要,醫生還會建議你進行血檢。
(6)第六次產前檢查懷孕34周時,應去醫院做第六次產前檢查,這次檢查除了常規項目,如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是否水腫、胎心都卜勒監測、B超以及血常規、尿常規等之外,還需要做心電圖。這項檢查是為了排除心臟疾病,了解心臟負擔情況,以確認準媽媽是否能承受分娩。
(7)第七次產前檢查懷孕36周時,準媽媽應該去醫院進行第七次產前檢查,這次的常規項目依舊是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是否水腫、胎心都卜勒監測、B超以及血常規、尿常規等。
(8)第八次產前檢查懷孕37周時要去醫院做第八次產前檢查,從這次開始,檢查的頻率變為每周一次,直至分娩。這次除了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是否水腫、胎心都卜勒監測、B超以及血常規、尿常規之外,還增加了重要的一項,也就是胎心監護。
胎心監護就是用胎心電子監護儀來了解胎兒在宮內的狀況,觀察胎兒在沒有胎動、沒有任何宮縮的情況下,他的心率是否正常,另外觀察在胎動的時候,胎心加快的情況和持續的時間,有趣的是你有時還能夠聽到寶寶在子宮內打嗝的聲音。準媽媽用一個最舒服的姿勢坐著,如半臥位或坐位,進行20分鐘胎心監護。醫生會把兩個探頭綁在準媽媽身上,準媽媽可以從胎心監護儀的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自己寶寶的心跳。胎心監護儀還會自動將胎動記錄下來,列印在圖樣上。如果20分鐘內胎動次數超過三次,每次胎動時胎心加速超過15次/分,並且沒有太過頻繁的宮縮出現,就說明寶寶在子宮內非常健康。
做胎心監護30分鐘至1小時前最好吃一些食物,並選擇一天當中胎動最為頻繁的時間進行。如果做監護的過程中寶寶不太動,那他很有可能是睡著了,可以輕輕拍拍你的腹部把他弄醒,或者出去走走,活動一下再來做。如果胎心監護的效果不是非常滿意,那麼監護會持續地做下去,做40分鐘或者1小時是非常有可能的,準媽媽不要太著急哦。
(9)第九次產前檢查懷孕38周時準媽媽要去醫院進行第九次產前檢查,這次的檢查項目為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是否水腫、胎心都卜勒監測、B超以及血常規、尿常規、胎心監測。另外,這次還要進行骨盆內診。骨盆測量可了解骨盆的形態、大小以及對頭盆是否相稱作一粗略估計,預測胎兒能否從陰道分娩。尤其在檢查初產婦及有難產史而胎兒較大的經產婦時,必須測量骨盆。做內診時準媽媽們都會有點緊張和不適,因此需要儘量放鬆,深呼吸,事前做好心理準備,並和醫生有充分的溝通。
(10)第十次產前檢查懷孕39周時準媽媽要去醫院進行第十次產前檢查,這次的檢查項目為測量體重、血壓、宮高、腹圍、檢查水腫、胎心都卜勒監測、B超以及血常規、尿常規、胎心監測。另外,這次還要進行內診。內診也叫陰道檢查,主要是對宮頸、陰道、外陰進行檢查,從外而內,先是看外陰,然後檢查陰道和宮頸。陰道內的檢查,主要看是否溼疣、血管擴張、陰道畸形、陰道橫格、陰道縱格、雙陰道等與分娩相關的情況。
2謹慎用藥
懷孕期間生病是很讓準媽媽們頭疼的事。一方面很怕自己得病,另一方面萬一病了又擔心藥物對孩子會有不良影響,因此寧可自己忍受病痛折磨,什麼藥都不敢吃,或者採用自己認為比較「安全」的中藥。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懷孕期間生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絕對不吃或者濫用中藥都是誤區。
一般而言,西藥類裡可能會影響胎兒發育的藥物包括:
抗生素:四環素可致骨骼發育障礙,牙齒變黃,先天性白內障等,還可使孕婦發生急性脂肪肝。氯黴素可引起胎兒血小板減少或胎兒死亡。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可引起聽覺神經損害而發生先天性耳聾、前庭損傷,後兩種藥能引起胎兒腎功能障礙。紅黴素可致胎兒肝臟損傷。磺胺類藥物,特別是長效磺胺在體內可存留6~7天,孕期應用可致畸,還可引起新生兒溶血性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故應避免在孕期及臨產前應用。
解熱鎮靜痛藥:阿司匹林或非那西汀可致骨骼畸形、神經系統或腎臟畸形。
催眠鎮靜藥:甲丙氨酯可導致發育遲緩、先天性心臟病;長期服用氯丙嗪可致胎兒視網膜病變;安寧片可造成發育遲緩;氯丙嗪會造成視膜病變。苯巴比妥可抑制新生兒的呼吸及胃腸道張力,還可引起肝臟損害。孕期服用苯妥英鈉可引起葉酸不足而致畸胎。
激素類:孕婦服用大量雌激素可使胎兒發生腦積水、腦脊膜膨出等各種內臟畸形,還會造成上肢短缺(海豹樣)、女嬰陰道腺病、男嬰女性化、男嬰尿道下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的松、潑尼松等)會造成無腦兒、兔唇顎裂、低體重畸形。甲狀腺素會造成畸形。妊娠早期服用過量的黃體酮或睪酮,可使女性胎兒男性化。
維生素類:如果孕婦吃了過量的維生素A也可引起胎兒骨骼畸形及並指、顎裂、眼畸形。維生素D過量,可引起胎兒鈣質過多,主動脈、腎臟動脈狹窄,主動脈發育不全,智力發育遲緩及高血壓。大量維生素K可引起新生兒黃疸。
其他類: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能造成肢體缺損。
而傳統觀念裡被認為是比較「安全」的中藥或中成藥,也應該慎重使用。
中藥材中有很多是帶有劇毒和毒性的,這一類藥有明確的禁忌,禁止給孕婦使用。國家明確發布的28種毒性中藥材孕婦要禁用,此外還有一些藥材也帶有毒性,例如硃砂,抓方前一定要詢問有經驗的中醫。
除了禁用藥材,孕婦尤其是懷孕3個月內的孕婦,應慎用的中藥材主要有活血破氣類、滑利攻下類、大辛大熱類和芳香開竅類。
此外,很多的中成藥中有許多禁用或慎用的中藥材成分,購買時要多留心,一是看上面是否標明了孕婦為禁忌人群,二是當拿不定主意時應先諮詢專業藥師,平時對慎用和禁用的藥材列一個清單,做到心中有數。
準媽媽發燒怎麼辦?
準媽媽的體溫上升至375℃以上時,就有可能是發燒了。一旦懷疑自己發燒,應當馬上用體溫計測量體溫,20分鐘後再量一次,並把結果記下來。
發燒會使人體內水分蒸發、鹽分丟失、熱量消耗,所以應及時補充水分。出汗過多時還應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鹽和白糖,以防止脫水。發燒時,胃腸消化功能會有所減弱,可吃些流食或半流質食物,油膩食物要少吃或不吃。要注意臥床休息,保持室內通風、溼潤。如果發現體溫高於385℃,應馬上就醫。如果體溫不高於這個溫度,且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可以進行物理降溫。
酒精:用30%~50%的酒精加等量白開水後,擦洗額頭、手足、腋下和腹股溝等處,反覆擦拭20~30分鐘後測量體溫,如果體溫不降可繼續擦拭,直至體溫降至38℃以下為止。
溫水:用毛巾浸溫水擦洗全身。
冰袋:將冰箱中的冰塊用塑膠袋包好,外包一塊毛巾,敷在額頭。3謹防流產
如果在懷孕早期,準媽媽發現自己陰道有少量出血,有時甚至伴隨輕微下腹痛、腰痛及下墜感時,就要警醒是否有可能是先兆流產。這種情況下,如果B超提示胚胎生長良好,及時進行安胎治療,就有希望繼續妊娠,足月分娩。如果腹痛等症狀繼續加重,則可能發展為「難免流產」。無論如何,一旦發現有出血現象,就應儘快就醫。雖然流產可能是自然淘汰,將不好的胚胎排掉,但如果胎兒本身沒有問題而是母體的問題,例如黃體酮不足、前置胎盤、子宮頸閉鎖不全等,都可通過安胎措施來確保順產。
而如果是母體沒有問題,胎兒有異常,或妊娠26周以內的早期破水,經由醫師的告知,患者應選擇是否安胎。如果勉強安胎,產下來的寶寶也是有問題的寶寶,或者可能在妊娠後期胎死腹中。
早期先兆流產的臨床表現常為停經後有早孕反應,出現陰道少量流血,或時下時止,或淋漓不斷,色紅,持續數日或數周,無腹痛或有輕微下腹脹痛,腰痛及下腹有墜脹感,宮口未開,胎膜未破,妊娠物尚未排出。根據流血量和積聚在陰道內時間的不同,顏色可為鮮紅色、粉紅色或深褐色。如果從傳統民間的說法上講,先兆流產的主要依據就是「見紅」。
有輕微先兆流產症狀的孕婦應該注意休息,減少活動,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陰道檢查,減少對子宮的刺激,同時避免過分的精神緊張,否則會引起流產。在流血停止後,最好休息兩周後再恢復工作。
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不要做重體力活,尤其是增加腹壓的負重勞動,如提水、拎東西、搬重物等。
防止摔跤和磕磕碰碰。出門最好穿平底鞋,孕早期儘量不要外出旅遊,做家務時避免危險性動作,如登高等。
及時解除疲勞。避免長時間乘坐公交車或者火車,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
營養均衡,遠離菸酒,清淡飲食。不吃辛辣的食品,儘量少食多餐,必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腸胃不適。
節制性生活。性生活時腹部受到的擠壓和宮頸受到的刺激均會誘發宮縮,在孕早期,胎盤的附著尚不牢靠,宮縮非常容易導致流產,所以妊娠早期應禁止性生活。
心情愉快,情緒穩定。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內衣。
未經醫生許可,嚴禁亂服藥物。
每兩周需到醫院做孕檢一次。
4預防早產
每個準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經過十月懷胎,平安、準時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可是,仍然有一些寶寶尚未足月就迫不及待地急著出來了,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早產。一般早產兒在今後的生活中,由於爸爸媽媽的特別關愛而茁壯成長。也有少部分早產兒,任憑爸爸媽媽百般憐愛,在生長方面還是會落後同齡的孩子。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最好預防好並避免早產。
在正常情況下,胎兒會在妊娠280天左右(即38~42周左右)降生,這稱之為足月產。而在妊娠已滿28周,但尚未滿37周,這時發生的分娩稱之為早產。在每十個孕婦中,就會有一個提前分娩。早產兒的體重一般在1000~2500克之間,各種器官發育不成熟,體外生活能力較弱,抵抗感染的能力很差,早產是新生兒出生後最常見的死亡及致病原因之一。
早產兒在許多方面的發育都不夠成熟和健全,不僅體重小,且生存能力差,體溫調節功能不良,呼吸功能、消化功能及免疫功能都很差,故極易發生感染。早產兒的死亡率約為5%~15%,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有了較大提高,但遠期的併發症也不容樂觀。因而即使在最適合的環境下分娩,並在精心護理下存活下來,也很容易並發嚴重疾病如新生兒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症、腦損傷、視神經發育異常、聽力障礙、慢性肺病、智力低下等,生存質量並不樂觀,這必然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約有1/3的早產根本就查不到原因,但大多數情況下導致早產的原因是非常清楚的。
感染:絨毛膜羊膜感染B型鏈球菌、披衣菌、念珠球菌、滴蟲等,感染的主要來源是宮頸、陰道的微生物,部分來自宮內感染。感染也是導致胎膜早破的重要因素,早產常與胎膜早破合併存在。
胎盤問題:胎盤應該緊緊地附著於子宮壁上,為胎兒提供氧氣和營養,在胎兒出生後再被排出母體。但某些情況下它或者嵌入子宮肌層,或者乾脆就脫離了子宮,這稱為胎盤早剝。子宮壁出血可能會導致胎盤早剝,有些患有先兆子癇的準媽媽也會發生胎盤早剝。另外,前置胎盤也容易造成早產。
子宮問題:子宮發育不良造成的子宮畸形或子宮腫瘤等。
子宮頸問題:子宮頸口關閉不全,在孕晚期力量較弱的子宮頸口會被動擴張,羊膜囊向頸管膨出,因張力改變以致胎膜破裂,發生胎膜早破而致早產。
雙胞胎或多胞胎:雙胎或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可使宮腔內壓力增高,提早臨產而發生早產。
提前破水:大多數準媽媽會在懷孕38~42周的時候破水。但有些也會提前很多天,就可能會引發早產。
羊水過多:宮內羊水過多,如果超出了子宮的承受能力,就可能會提前出現宮縮,導致早產。
胎兒問題:某些情況下,如果胎兒出現異常,如患有脊柱裂等,會出現早產。
再發早產:發生早產後,下次懷孕再發生的機會較初產婦更高。
其他疾病:孕婦如患流感、風疹、尿路感染、高熱、闌尾炎、心臟病、嚴重貧血、糖尿病、高血壓等,就容易引發早產。
意外或受傷:意外事件或者不小心跌倒都可能會引發早產。
早產的高發人群
媽媽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身材矮於150釐米;體重過輕;吸菸或被動吸菸;酗酒;濫用藥物、毒品;有流產史;孕期營養不良,如維生素K、E等不足;孕期精神受到極大創傷。
(1)早產有哪些徵兆
不規則的子宮收縮:這是早產最早的信號。一般來說,在懷孕20周以後,很多準媽媽都可能會感受到假性宮縮,此時孕婦會感覺到肚子硬硬的,但並不疼痛。但如果宮縮的次數過於頻繁且持續時間很久,那麼很可能預示著分娩就要開始了,必須馬上去醫院。
出血:下身有少量出血,或帶血色的黏液排出,也就是「見紅」,表明分娩即將開始。
破水:下身有溫水樣的液體流出,就是破水,此時可把腰部墊高,不要動腹部,儘快去醫院。
疼痛:感覺腰酸、下墜,下腹、後背、大腿、外陰等處疼痛。
(2)如何預防早產
有效地預防早產,應該從準備懷孕開始。在孕前就與醫生密切配合,找出容易導致早產的危險因素;孕期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評估是否有早產傾向,以便儘早發現問題,採取應對措施。孕婦本身的參與才是預防早產的關鍵因素。
進行規範的產前保健
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應在懷孕14~16周時做宮頸環扎術。
懷孕20周做B超時可注意測量宮頸長度,如確認為宮頸較短,或宮頸有裂傷的,應做宮頸縫合術。
有早產、流產史的孕婦應去醫院做早產預測。
堅持產前的每一次檢查。你可以將你擔心的所有情況都告訴醫生,醫生會為你的健康把關。
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子宮發育不良等高危孕婦,要注意臥床休息,儘量保胎至足月。以左側臥位為宜,這樣可增加子宮胎盤的血流量,從而防止自發性子宮收縮。
重視孕期的健康教育,了解早產的各種跡象,一旦感覺情況不對,馬上到醫院就診。
及早治療各種疾病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病、全身性感染(如腎盂腎炎、肺炎、闌尾炎等)、梅毒、下生殖道感染等。
內分泌失調,如黃體酮或雌激素不足,嚴重甲亢、糖尿病等。
營養不良、嚴重貧血,特別是蛋白質不足以及維生素E、葉酸缺乏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
注意身心健康,儘量避免精神創傷,保持愉快的心情,消除緊張情緒,預防血壓升高。
注意交通安全,減少碰撞、外傷,避免胎盤早剝的發生。
減小勞動強度,多臥床休息,避免勞累,避免睡眠不足。
遠離噪聲、環境汙染,避免不良刺激。
合理平衡營養,不偏食,不節食,保持正常體重。
戒菸、戒酒、戒毒。
保持外陰清潔,防止陰道感染。
儘量避免過於激烈或頻繁的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