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人曾經說過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但這更是一個忙碌的時代
忙著迎合家人和社會對我們的期待
忙著在社交網絡上曬出自己最光鮮的樣子
忙著成為那一隻螞蟻、一簇燈光、一抹影子
去點綴我們生存的城市……
國慶這一難得喘息的時刻
忙於奔波的我們,終於有機會
與心愛的家人
享受這一美好的時光
但卻承受著被人山人海支配的恐懼
坐車排隊,坐船排隊
連走路也要排隊
吃飯排隊,看戲排隊
連上廁所也要排隊……
(圖片來源|網絡)
如今有一處地方
可以既享繁華,又能讓人短暫逃離
與心愛的家人靜靜享受
河西民俗博覽園
河西民俗博覽園集文物展示保護、文化創作交流、農耕文化展示、休閒旅遊觀光等功能於一體,由民俗博物館和高老莊復原工程兩部分構成。民俗博物館由寶卷館、西曲館、陶器館等十三個展館構成。利用高爾戈先生多年收藏的數萬件文物藏品,進行文化創意設計和展示,讓遊客實地體驗河西地區農耕文化和民俗風情。高老莊復原工程是集展示臨澤乃至河西地區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古建文化、商貿文化等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服務項目。
臨澤縣博物館
該館位於臨澤縣棗鄉路南側,2017年3月開工建設,2020年8月全面完工,分為基本陳列展覽、文物庫房和辦公三個功能區。其中:一層包括功能用房(遊客服務中心、存包處、茶水間、安保部、洗手間)、接待大廳、印象臨澤展廳(穹幕體驗、絲路服飾、丹霞互動、認識種子、拼圖、互動射箭、臨澤傳說、美景美食、互動問答)、報告廳、臨時展廳和文創產品銷售區、咖啡書吧區;二層為基本陳列展廳(歷史文化展廳、農耕民俗展廳、休息區);三層為辦公、安防監控中心和機房。
新華鎮大寨村鄉村記憶博物館
臨澤縣新華鎮結合大寨村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堅持以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傳承優良家風,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理念,按照因陋就簡、節儉簡潔、因地制宜的建設原則,突出實物、實跡、實事,以「留住記憶,謳歌幸福」的總體構想精心規劃設計,充分挖掘當地資源,著力打造以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新鄉名人、鎮情、縣情為主題的鄉村記憶精品,利用大寨村空房閒地建成佔地面積340㎡的鄉村記憶館,共布置鄉村記憶博物館、家風家訓陳列館、鄉愁紀念館、大寨村史館4個展區,成為美麗鄉村的一抹亮色。
蓼泉鎮撫彝文化博物館
臨澤縣雙泉村農民宋有彪精選20多年潛心收藏的民族民俗文物600餘件,建成「撫彝民俗文化博物館」。
「撫彝遺夢」—堅定文化自信。180餘件陶器、古幣......再現撫彝故地歷代繁華、商賈往來繁茂、群眾安居樂業;50餘件詩詞、書畫,展現臨澤豐厚歷史文化底蘊。
「鄉村記憶」—弘揚鄉村文明。木質風箱、馬燈、煙壺...... 80餘件生活用具,生動鮮活再現撫彝故裡人文習俗、展示蓼泉傳統民俗。
「民俗農耕」—激發發展信心。大車軲轆、手推車、風車...... 30餘件農具,承載漫漫歷史的年輪,見證農耕文化的變遷。
「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260餘件連環畫、文物史料......再現紅西路軍英勇奮戰、捨生取義的革命精神和血沃祁連、浴血臨澤的悲壯徵程。
平川鎮四壩人民公社
為再現人民公社的發展軌跡和歷史變遷,平川鎮四壩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利用村委會向北100米的廢舊庫房,建成四壩人民公社記憶館一處,記憶館內共有忠字碑一塊,偉人像以及反映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情境的圖像共計46塊,群眾捐贈的生產生活器具若干,展櫃共計26節,分別陳列了毛主席徽章,毛主席語錄、毛主席詩詞、毛主席講話,學習讀本,1959年至1983年保存相對完整的各級文件、講話、會議精神,以及四壩人民公社的會議紀律、帳冊等部分檔案。通過懸掛各類圖像、陳列文件檔案、生活生產器具,人們可以了解當時的行政辦公條件、生產生活方式,感受先輩的偉大勞動智慧,使人們憶苦思甜,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
原標題:《雙節遊|遠離浮沉喧囂,來一場民俗體驗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