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發現7隻珍稀動物,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

2021-01-17 雪靈谷動物地理

據《張掖日報》報導,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在長2.2公裡的調查樣線上,發現5隻國家珍稀動物,次日又發現2隻。這7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的「三不像」,經現場的技術人員判斷,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

馬麝又稱高山麝 、白腹麝、西麝。藏族人稱它為「拉瓦」,在墨脫等地的門巴語中又稱獐子、黃獐子、拉嘎兒。為偶蹄目鹿科麝屬動物,2002年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8年被IUCN列為瀕危物種。

主要分布於中國西部高地,同時延伸到尼泊爾、印度和不丹。其棲息地海拔高度為2500-5200米,從乾旱灌叢草原區一直到溼潤森林地區都有馬麝的分布,常活動在高山針葉林、灌叢與多裸石的碎石山坡中。

01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雄麝長有香腺產麝香,不論雌雄均不長角

馬麝看上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體形一般比原麝稍大,體長為78~92釐米,肩高50-60釐米,體重11-15千克,在麝中算是比較大的一種了。

長相獨特,頭形狹長,吻端尖,上下唇和耳的內側均為白色,眼圈為棕黃色。一對耳朵直豎著,耳尖而圓,耳狹長,約12釐米左右,雌麝比雄麝長。

你說怪不怪?不論雌雄均不長角,也沒有眶下腺與跗腺。但雄麝體腹後部長有香腺,能產麝香。據國家動物博物館資料介紹,一隻成年雄麝可分泌號稱「軟黃金」的麝香50克左右。

雄麝的上犬齒特別發達,呈獠牙向下伸出唇外,且略向右彎,長約5-5.5釐米;雌體的上犬齒長得比較溫和些,不呈獠牙。

馬麝的尾長5-6釐米,大部都裸露在外,上面布滿了油脂腺體,毛髮較少,僅尾尖長有一叢稀疏毛。

02頸背與林麝有類似的頸紋,活動在裸石區的體色較淡,而靠近林區的體色較深

馬麝全身棕黃褐色或淺褐帶沙黃色,背部為淺黃褐色,體側沙黃褐色,臀部色稍暗,腹部、腋下的毛呈淡黃色,細而長,較軀幹部毛柔韌。

頸背與林麝有類似的頸紋,中央有一條縱行暗褐色斑紋,上有數個土黃色毛叢,明顯旋渦狀。四肢前面呈較淡的汙黃灰色,後面較深呈棕黃至濃褐色。

馬麝的體毛在高寒山區不算長,長約5-6釐米,粗而髓質發達,脆而易斷呈波浪式彎曲,尖端狹窄,毛基部乳灰色,向上漸轉為淡褐,接近尖部處有橙色或黃色環,尖部褐色。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多年研究證明,由於棲息環境及地理區域不同,活動在裸石、矮灌區的馬麝,體色較淡,而靠近林區的體色較深。

03膽小如鼠,生活卻講究規律,活動常有固定的路線,就連排便與棲息地都有固定場所

雌雄分離,喜歡獨居,除發情交配季節外,喜歡單獨在僻靜的環境中活動,多選擇伏臥在隱蔽濃密的灌木叢內或者陡峭的石崖下休息睡覺。

走路喜跳躍,善於奔越懸崖峭壁,常居高以避敵害。平常往往以跳躍方式奔跑,在平地也能起跳2米高。一般白天休息,晨昏比較活躍。

馬麝膽小如鼠,生性多疑。活動時總是東張西望,警惕著四周;即使睡覺時也十分機敏,只要有任何微小的響動,立即跳起來逃跑。

馬麝也是有領地意識的動物,它的活動範圍一般在1.5-3平方千米之間,雄麝利用發達的尾腺將分泌物塗抹在樹樁、巖石上,標記領域。

這貨的活動很講究規律,在領域內活動常循固定的路線,就連排便與棲息地都有固定場所。據動物學家研究發現,馬麝一般不肯輕易離開其領地,即使遇到驚嚇被迫逃到較遠的地方,過後不久,它依舊要返回原有的領地來。

馬麝還很懂生活,每年都會進行垂直性遷徙。一到夏季酷暑難當,它們就跑到高山上去避暑,大約在山上過上2個月的日子;到了秋季,又下山重返舊巢。

04食量小,常吃的是薔薇,最愛吃的是松蘿,偶爾也吃一些菌打牙祭

別看馬麝個子不算小,但是其食量小,吃得也不多。它們既吃薔薇等木本植物樹葉、嫩枝與花蕾,也吃多種草本植物,地衣、苔草和苔蘚也不放過。

當然啦,最愛吃的是松樹或杉樹上的松蘿,偶爾也吃一些菌類打牙祭。

一般是邊走邊採食,慢慢吞吞行動較緩慢。不過,每到傍晚時分,就要到溪邊飲水,尤其在枯草季。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利用糞便顯微分析法,對馬麝的冬春季食性進行了多年研究。多年採集馬麝活動區域內糞樣和植物樣本,採用頻率轉換法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馬麝冬春季的食性組成及比例。

實驗結果表明:馬麝冬季一般取食約30種植物,其中,馬麝冬季吃的主要食物有:薔薇科佔17.16%,忍冬科佔16.64%,豆科佔15.64%,莎草科佔10.93%;春季主要食31種植物,其中,薔薇科佔27.37%,楊柳科佔13.28%,豆科佔12.84%

05發情期,馬麝與很多動物不一樣,雌麝尋找雄麝交配

每年秋末落葉前,馬麝就開始進入交配季節。這個時候,雄麝的麝香腺囊飽滿,囊內貯存有分泌的麝香,柔軟且帶有光澤,表面油浸黑褐色,內面棕褐色或黃褐色,有濃鬱的特殊香味。

為了吸引雌麝,雄麝常在領地內的樹幹和小樹枝上不斷擦尾,將尾脂腺的分泌物留在其上。

據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介紹,在發情期,麝與很多動物不一樣,是雌麝尋找雄麝交配,而不是雄麝找雌麝。當然,別的公麝尋到,這時為爭偶也會發生激烈毆鬥,雄麝相互用獠牙刺傷對方。

發情交配後經過6個月的懷孕期。雌麝進入到濃密的灌叢中開始產仔,每胎1-2隻,偶有3隻的,但一般只有1隻會成活。

幼麝到了2-3歲才性成熟,這期間,高山上的狼、猞猁、狐狸和猛禽中的金雕與草原雕,都是它的天敵,它們會將幼麝活活咬死。

結語:險些因為麝香而滅絕

由於作為藥材和香料的麝香需求量大,人為的過量捕捉和偷獵、濫獵,使得我國馬麝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與60年代相比,數量減少了95%,且減少的趨勢還在發展。如果任其下去,不出20年,這種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的動物就會消失在地球上。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科學報、中國動物志、中國綠色時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張掖日報

相關焦點

  • 祁連山發現7隻珍稀動物,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
    據《張掖日報》報導,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在長2.2公裡的調查樣線上,發現5隻國家珍稀動物,次日又發現2隻。這7隻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羊非羊的「三不像」,經現場的技術人員判斷,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
  •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陝西石鼓山出土青銅犧尊:似鹿似羊帶翅膀(圖)     精巧別致的犧尊一擺上桌面就讓考古專家足足端詳了
  • 雲南保山現罕見珍稀野生動物 似豹非豹似貓非貓極其稀少
    七彩雲南昆明9月14日訊(簡南俊)9月14日,雲南保山高黎貢山出現珍稀野生動物「雲貓」的消息聚焦關注。相關消息顯示,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了大量雲貓的活動身影。雲貓,似豹非豹,似貓非貓,極其稀少。
  • 浙江發現「四不像」: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
  • 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快看!「四不像」在浙江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
  • 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快看!「四不像」在麗水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中華鬣羚(學名: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是牛科、鬣羚屬動物。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因此又被稱為「四不像」。鏡頭前的中華鬣羚披著長長的鬃毛,駐足林間左顧右盼,似在辨別方向,而後輕快地往遠處走去,消失在密林中。
  • 快看,這裡發現「四不像」!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
    近日,浙江麗水蓮都峰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野外動物監測時,紅外監測相機首次拍到「四不像」——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鬣(liè)羚的清晰影像。
  • 馬來貘是什麼動物?被稱「五不像」!似象非象,似熊非熊,似豬非豬!
    似象非象,似熊非熊,似豬非豬!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很多動物我們都沒有見到過。說到四不像,六不像大家都知道點,但要說到五不像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真的有五不像這種動物嗎?有的,就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馬來貘,也就是學名亞洲貘。這種動物很奇怪,長相奇特,喜歡吃竹子、樹枝,膽子還特別小,遇到事情就躲在水裡,露出鼻子來呼吸。被很多網友看到後,都被吸引了。
  • 耳朵似馬 身體似豬 鼻子似象 腿似犀牛 尾巴似牛,動物園來了新...
    比「四不像」更不像的動物《封神榜》中有個神獸「四不像」,是姜子牙的坐騎,據記載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由於當時人們見識有限,所以並不知道這種動物是何來歷。如今,幾乎大家都知道,這種動物是麋鹿,是世界珍稀動物,因其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很多人都見過。
  • 中國獨有的10大瀕危動物,你都知道哪些?
    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 新疆還有鹿啊!一種體形似駿馬叫馬鹿,一種像駱駝叫駝鹿!
    這兩種鹿數量日漸稀少,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哦!1.馬鹿。別稱八叉鹿、黃臀赤鹿、紅鹿、赤鹿。因為體形似駿馬而得名。一般為赤褐色,背面較深,腹面較淺,故又有「赤鹿」之稱。馬鹿是大型鹿類,體長180釐米左右,肩高110-130釐米,成年雄性體重約200千克,雌性約150千克。
  • 中國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種類正在走向滅絕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一些珍稀野生動物種類正在走向滅絕。 2001年3月16日,為了進一步宣傳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意義,國家郵政局發行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Ⅰ級)(第二組)》特種郵票,全套版張型10枚。(10-1)為「扭角羚」。屬偶蹄目牛科。
  • 鹿?牛?羊?驢?溫州救了一頭四不像_杭州網
    專家說:「鬣羚也叫明鬃羊,屬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記者 徐慧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羊的身材牛的頭,看似四不像,這到底是個什麼動物?11月26日,溫州泰順司前畲族鎮附近一片山裡面,消防隊員救出一隻被困的野生動物。消防員陶文革說,生平第一次見到這樣長相奇特的動物。陶文革是司前畲族鎮森林義務消防隊的負責人,接到求助電話後,他立即召集6個隊員,帶上救援工具,趕到芭焦壪水庫邊。
  • 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
    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 中國是眾多瀕危動物的故鄉 它們在華夏大地繁衍生息 下列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 您認識多少
  • 牛和羊其實是同科動物
    牛科動物起源於中新世,是由原古鹿類分化的一支混雜而進步的支系,在上新世和更新世,向著很多複雜的適應輻射方向發展,歐亞大陸是它們早期發展的區域,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中部和東部地區是早期偶蹄類輻射的中心地區,很多牛科動物的化石在中國的上新世和更新世的地層中被發現,包括原始牛、水牛、野牛、羚羊和轉角羚羊等。
  • 中國的世界之最,形態最特殊的鹿,珍貴動物金絲猴!
    形態最特殊的鹿。麇鹿又叫「四不象」,是我國著名的特產動物。有人說它「尾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頸似駝非駝,角似鹿非鹿」。它和一般的鹿不一樣。這種稀有的中國特產動物,目前已無野生的存在,但在北京動物園裡,卻繁殖了它們的後代。如今,從中國運到國外餵養的「四不像」,越來越多,據統計已有近千頭。生活在最高地方的大型哺乳動物。我國的西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這裡海拔很高,氣候寒冷,空氣稀薄,有的山上常年積雪,一般動物很難生存。
  • 秘境之眼 | 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
    中國是眾多瀕危動物的故鄉它們在華夏大地繁衍生息下列我國本土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您認識多少?>作為中國的「名片」大熊貓集珍稀、易危、特有等標籤於一身據說它們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至少800萬年有著「活化石」之稱麋鹿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16年《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極危物種
  • 四不像動物出現在保護區,角像鹿、蹄像牛、頭像羊、尾像驢,是罕見中華鬣羚
    在動物世界中,馴鹿、駝鹿、麋鹿和中華鬣羚都有著「四不像」的稱號,是因為它們的外形比較奇特。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現在,馴鹿已經不大用來運輸了,而成了當地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中國唯一的這群馴鹿大約只有1000隻左右了。目前該部落人口為234人,幾十年來,人口數字一直維持在200多人。千年以來,敖魯古雅始終安靜地藏在大興安嶺,任時間流過它的山門,它依舊謹守著自己的古樸,這裡有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
  • 非洲動物百科:那些「似貓非貓」的貓科動物
    非洲堪稱動物天堂,整個非洲大陸就好比一個巨大的野生動物園,耳熟能詳的有 非洲五霸 以及 角馬 長頸鹿 斑馬 等等各種野生動物,但還有很多不太為人所熟知的動物們,比如非洲那些「似貓非貓」的貓科動物。在義大利,藪貓是託馬西家族的象徵動物。同多數貓科動物一樣,藪貓也基本在晨昏或夜間活動。如果在雨季或哺育後代的時候,它們也會白天出來捕食,另外,部分地區的藪貓也會根據獵物的活動情況適當調整自己的作息習慣選擇白天捕食。它們平常基本只捕捉小動物,例如各種鼠類、兔類、鳥、蛇、青蛙、蜥蜴、昆蟲。運氣好的話它們也能抓點小羚羊之類個頭比較大動物好好飽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