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用戶用電意識的增強,幾乎人人都知道,為了安全,要在家裡安裝漏電保護器。但是也有人提出過反對意見,比如常常被拿來說事的——漏電開關在雷雨天容易跳閘的問題。雖然這點小毛病在用電安全面前,很快就被如潮的好評淹沒了。但是既然有人提出來了,我們就不得不考慮一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漏電開關在雷雨天氣裡跳閘呢?
漏電保護器原理
漏電保護器在線路中產生漏電時會自動跳閘,那麼它是怎樣判斷線路是否有漏電呢?方法並不高明——利用的是對比零火線上的電流。
簡單來說,漏電保護器裡面有一個電流互感器。這東西能檢測流經零線和火線上的電流,再用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就會得到結果。
正常情況下,電流從零線流向火線,或者從火線流向零線——無論怎麼流,二者的大小都是相同的。但是在發生漏電時,就會產生新的迴路:零線或火線與人體+大地形成迴路,新迴路裡也會產生電流,就會導致零線和火線上的電流不相等。
當二者的差值大於30mA時,漏電保護器就會做出反應——也就是跳閘了!
為什麼說這種方法並不高明呢?因為它很容易產生誤判——比如不是觸電,而是手動接通了這個迴路的火線和另一個迴路的零線,就像下面這樣▼
這就會使得漏電開關下口的零線和火線上的電流不相等,就會被認為是已經發生了漏電。再比如,遇到了打雷的天氣。
雷電引起漏保跳閘原因1:雷電產生的浪湧電流
浪湧電壓,指的是電網中瞬間升高又恢復的電流,就像海浪一樣。雷電在電線附近放電時,會產生較強的電磁感應,使得電線上產生浪湧電流。
放電位置距離電線越近,產生的浪湧電流也就越大——最極端的就是直接擊中電線。
當二者距離足夠近時,線路中的浪湧電流巨大,就會觸發線路中的過載保護。此時無論有沒有裝漏電保護,開關都會跳閘。
很多人說自己家因為打雷,燒毀了一些電器,就是因為線路中產生了較大的浪湧電流。這種情況下,即使保護裝置及時切斷電路了,對電器的保護依然有限,畢竟電流太大了。
不過隨著放電位置距離電線越來越遠,產生的浪湧電流也就越來越小。當它足夠小的時候,對電器就構不成任何傷害了。
不過別忘了,此時雷電依然使某一根電線上的電流增大了——當這個大小超過了30mA(家用漏電開關的動作電流是30mA),就會被漏電開關認為是漏電,進而引起跳閘。
雷電在家庭電線附近放電,一般發生在農村地區——城市住宅都有防雷裝置,會吸引雷電並使它無法接近樓內電線。
農村地區想要避免雷電對家庭線路的危害,只能通過加裝防雷裝置(徹底避免浪湧電流);或者繼續忍受漏電開關的跳閘(忍受偶爾發生的小浪湧電流)。
雷電引起漏保跳閘原因2:潮溼降低絕緣電阻
這就與雷電無關了,而是只要空氣溼度增加,就會引起漏電開關跳閘——這不是誤動作,而是真的漏電了。
某處有輕微破損,或者絕緣性降低時,漏電電流較小,未超過漏電開關的動作電流(30mA)。但是隨著空氣溼度的增加,絕緣性會越來越差,漏電電流也會越來越高。
直到某一時刻,漏電電流超過了額定動作電流,就會引起漏電開關跳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