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甘南考察的續集,以及在武威民勤和天水小隴山林場的調查經歷。相較 「# 4」,本篇則顯得不甚豐滿,除了常見物種此前早已出現過以外,生境較單一(林下、溼地環境為主)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種的多樣性。話雖如此,其中亮點倒也並不少,作為「甘肅系列」的收尾恰好合適。
寫到這裡,年終總結大概業已過半,剩下的篇幅將著力介紹雲南(滇西北地區)的植物,大家盡可以期待一下~
瑪曲 名自藏語中的「黃河」,有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寒溼地草原
水茫草 單型屬,進入APG時代後依然被保留在玄參科
斑花紫堇 該種於2007年發表,作者認為是草黃堇的近緣種
大耳蝟 Hemiechinus auritus 原本是晝伏夜出的動物,或許是被我們採集土壤樣品的動靜驚擾了,「大耳」能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
半日花 半日花科國產唯一種(鄂爾多斯半日花Helianthemum ordosicum 似乎已被歸併),花瓣五枚,有三枚卵圓形萼片與兩枚線形萼片
鈴鐺刺 陣風吹過時能聽見莢果內種子的響動,聲音清脆
算上五月的麥積山,這是我第二次來天水。目的地黨川林場同樣位於麥積區,是小隴山林區下轄21個國有林場之一。
和尚菜 這個古怪的名字或許來自其棒狀且長滿腺毛的瘦果
更正:光萼血見愁 Teucrium viscidum var. leiocalyx,萼片無毛,白色花
喜冬草 很精緻的杜鵑花科小草本(草本狀半灌木)。拉丁屬名(cheimon冬+philos喜愛)暗示該屬有在冬季開花的種,但此種顯然並不是,大多已進入果期,找了很久才找到正在開花的個體
普通鹿蹄草 和上述喜冬草一樣都是屬於原鹿蹄草科的成員,如今都已併入杜鵑花科
行程最後,我們到達小隴山林業實驗局/林業科學研究所參觀學習,所內有個規模不小的雲杉屬種質庫,栽培了一些不太常見的種
作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