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9年12月25日 /美通社/ -- 2019年12月21日,由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MDT學組、中國腦膠質瘤協作組(CGCG)主辦,領星醫學聯合《NEJM醫學前沿》承辦的2019領星精準醫療神經腫瘤MDT案例大賽總決賽在上海圓滿落幕。
神經腫瘤治療的難點在於復發,需要綜合治療,涉及到神經外科、腫瘤科、放療科等多學科的參與,採用MDT團隊賽的形式充分體現了神經腫瘤臨床診療的未來趨勢。本次大賽的舉辦對於推廣分子診斷在腦膠質瘤治療中的應用,促進腫瘤MDT交流,以及收集中國神經腫瘤患者精準治療MDT管理案例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大會主席團
本次總決賽,領星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江濤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教授擔任榮譽主席,由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楊學軍教授、北京協和醫院馬文斌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建民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李文斌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劉志雄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盛曉芳教授組成大會主席團,數十位國內神經腫瘤領域的專家作為大賽評委,共同對參賽案例進行深入探討,並分享臨床實踐過程中的思考。
開場致辭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學軍教授發表開幕致辭,他表示此次精準醫療神經腫瘤MDT案例大賽已是領星醫學在上一屆案例大賽成功舉辦的基礎上開展的第二屆大賽,自今年5月開始科室宣講到各區域篩選,最終從20餘支隊伍中選出了8支代表隊進入今天的總決賽,希望今年也能延續去年的風格,讓大家在神經膠質瘤MDT領域能夠充分探討,並預祝所有參賽團隊都能夠取得好成績。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馬文斌教授發表致辭,希望大家更多的關注膠質瘤的全病程管理,除了常規的診療,對於疾病的生物學性質、疾病基因變化的靶向檢測、疾病對於認知功能的長期影響以及更多後期治療部分等方面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才能更好地體現MDT的理念和優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建民教授表示,很高興能在這樣綿綿細雨、情意綿綿的冬日,與所有專家和選手團聚在一起討論和交流神經膠質瘤MDT,本次大賽講究的是精準治療,希望在大賽中大家也能嚴格掌控時間,並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領星醫學運營副總裁孫兆成先生在致辭中表示,非常榮幸邀請到眾多專家來參加本次大賽,當前精準醫療的發展十分迅速,但這仍然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其中最核心價值是患者的臨床獲益,包括單個患者及患者群體的獲益。要保證患者的臨床獲益其一是要保證檢測結果的規範化和準確性:領星醫學檢驗所具有衛健委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以及國際臨床最高標準的CLIA/CAP雙認證,出具的報告在全球範圍內均受認可;其二是要保證臨床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而這也需要各位專家協助領星將有效的數據真正體現到臨床應用中。此外,領星所屬的嘉信集團旗下擁有與麻省總醫院聯合掛牌的嘉會國際醫院以及由《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與嘉會醫學研究和教育集團聯手打造的《NEJM醫學前沿》雜誌,不僅能夠為患者提供與國際先進醫療技術實時接軌的醫療服務,保證單個患者的臨床獲益,同時將分子檢測、臨床治療和前沿科教結合於一體,不斷支持醫師學會和各學科專家,一起推動神經腫瘤精準醫療的發展,最終使患者群體獲益。
神經腫瘤MDT案例大賽精彩回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MDT團隊康勳醫師帶來:精準醫療神經腫瘤MDT案例。
患者起病即存在脊髓轉移,診斷為膠質母細胞瘤,標準治療失敗後,聯合治療尤其靶向治療使患者症狀明顯改善,但患者最終由於腦疝死亡。此病例引發的思考包括膠質瘤靶向治療的精準性、聯合治療策略的合理選擇、對於脊髓轉移患者鞘注治療的優勢和局限性以及對腦脊液信息的有效利用。通過案例分享,提示我們有必要以腦脊液為研究平臺,開展腦腫瘤的腦脊液信息學研究;腦腫瘤的精準治療要基於疾病測序結論;對於腦腫瘤脊髓轉移的患者,應開展局部聯合全身治療結合用於腦室及脊髓播散腦腫瘤的綜合治療;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開展創新藥物的臨床試驗。
天津市環湖醫院MDT團隊王均偉醫師等進行:顱內多灶性膠質母細胞瘤病例分析。
通過介紹患者病例簡要病史,詳細分析了患者的術前影像,判斷患者為多灶性膠質細胞瘤,進行了分期手術切除;術中對目標區域腫瘤完全切除,重要解剖結構保護完整,患者術後恢復清醒,四肢活動正常;術後8天,再次進行手術切除右頂佔位,腫瘤切除完整。後續對兩處病灶進行分子病理檢測,分別為IDH野生型、MGMT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膠質母細胞瘤。術後輔助治療選擇了STUPP方案,並進行單純局部化療,使用TMZ長程治療。對於多灶膠質瘤MDT治療,目前尚無規範方案,臨床推薦儘可能的選擇手術切除治療,術後行多病灶局部放療結合規範化療有助於改善膠質瘤患者的預後。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市第一醫院腦膠質瘤MDT團隊唐勇醫師等帶來講題:一例多發GBM綜合治療病例分享。
患者CT檢測及術前MRI檢測結果提示胼胝體及右頂葉多灶膠質母細胞瘤,腫瘤切除後行TMZ START方案進行治療。患者分子檢測結果為IDH野生型提示預後較差,在領星醫學的協助下,聯繫到國外專家進行會診並確定了進一步使用納武利尤單抗(免疫治療)及貝伐單抗(靶向治療)配合的方案。治療8月後,腫瘤復發,進一步改進治療方案使用電場治療及姑息治療,患者最終OS 16個月,PFS 10個月。通過總結免疫治療在膠質母細胞瘤治療中的應用情況,指出目前膠質母細胞瘤的綜合治療仍然處於瓶頸階段,希望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能夠有所突破,為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帶來希望。
東部戰區總醫院膠質瘤MDT團隊潘灝醫師等匯報的是:快速進展的「瀰漫星形細胞瘤」。
患者MRI檢查提示多發病灶,通過MDT團隊討論,對患者進行右側顳葉海馬病灶切除術。綜合考慮術後病理檢測及分子檢測,診斷為瀰漫性星形細胞瘤(IDH野生型,WHO II級)並發現患者免疫治療獲益受限,綜合考慮後使用放療聯合TMZ劑量密度方案,後續聯合靶向藥物綜合治療。然而患者術後2月出現右側頂葉血腫,再行手術治療仍出現病灶進展;最後,結合臨床全外顯子組測序(CWES)結果考慮患者PTEN高頻突變及VEGFR突變,啟用安羅替尼+TMZ劑量密度+依維莫司進行治療。案例提示瀰漫星形細胞瘤的治療,應該組織與分子診斷並重,通過MDT協同決策,在CWES指導下積極治療。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膠質瘤MDT團隊易國仲醫師分享的是: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1例及相關診療思考。
通過術前影像初步診斷患者為膠質瘤腫瘤卒中,並對患者進行手術及術後綜合治療。術後病理顯示為高級別膠質母細胞瘤伴蛛網膜下腔播散,判斷為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分子病理檢測顯示BRAF-V600E突變,提示存在靶向藥物治療可能。患者接受STUPP方案治療,術後同步放化療時出現嚴重禁忌症,這時採取BRAF-V600E的靶向治療,症狀有所好轉。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是2016年WHO新增的GBM罕見亞型,早期出現軟腦膜播散及轉移極易復發且預後差;對於上皮樣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策略仍然以最大範圍安全切除腫瘤為主,進行TMZ化療,並建議進行腦脊液及全脊髓MRI檢查,結合基因檢測結果及相應靶向藥物治療可能為患者帶來更好治療效果。
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腫瘤綜合治療中心艾茹玉醫師帶來:基於臨床全外顯子組測序(CWES)對GBM認識新視角。
該報告分享了兩個病例:一例成人右側額葉GBM及一例兒童左側額葉GBM。通過對兩個病例完整診療過程的對比,引出對兒童GBM的診療現狀的分析。總結國內外相關文獻以及該MDT團隊所在腫瘤綜合治療中心兒童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情況後發現:成人及兒童膠質母細胞瘤組織形態學表現一致,但分子分型及預後均不同;兒童GBM發生率低,預後不良,分子分型對疾病預後預測與真實情況存在一定差異;CWES可幫助臨床鑑別同級別腫瘤在形態學表現一致情況下的分子差異,從基因層面為疾病分型、預後及治療提供依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MDT團隊張所軍醫師等匯報題目是:膠質母細胞瘤綜合治療1例。
患者臨床診斷為右額高級別膠質瘤,選擇最大程度安全切除腫瘤進行手術治療,病理診斷為右側額葉膠質母細胞瘤(WHO IV級),通過基因檢測診斷患者為IDH1基因突變型,提示患者預後較差。術後輔助治療選擇了STUPP同步放化療及替莫唑胺輔助化療方案,然而患者的臨床症狀和影像學檢測顯示腫瘤復發,選擇CPT-11聯合貝伐珠單抗進行進一步輔助化療,化療後症狀明顯改善,目前患者OS達22個月,無明顯症狀。對於患者進一步的治療方案,仍有待進一步綜合考慮。作為神經腫瘤醫生要時刻謹記膠質母細胞瘤復發性,做好隨訪及治療方案計劃。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MDT團隊李銘孝醫師帶來:惡性腦膠質瘤免疫治療病例匯報。
患者治療過程比較複雜,經歷了五次手術:第一次術後病理顯示為星形細胞瘤(WHO II級),根據NCCN指南未對患者進行放化療;2年後復發再次手術,術後病理顯MGMT甲基化10%,對患者進行輔助放療,口服TMZ,並給與貝伐單抗治療;然而腫瘤再次進展後,第三次手術治療後病理診斷為GBM(WHO IV級),口服TMZ化療並聯合免疫治療;病情再次反覆後進行了第四次及第五次手術,測序信息顯示第五次手術樣本腫瘤發生了超突變。總結指出,多學科決策體系有助於幫助患者家屬明確優化治療方案;MGMT啟動子甲基化水平檢測對膠質瘤的診療有重要意義;免疫治療存在假性進展,6個月是較為合理的療效判斷時間窗;要警惕長期使用TMZ誘發超突變現象。
大賽評委
感謝蔡林波教授、姜煒教授、汪洋教授、王翦教授、杭春華教授、耿素民教授、樊友武教授、邸飛教授、孫才興教授、張旺明教授、田永吉教授、黃廣龍教授、楊軍教授、王虎教授、曹依群教授、張明宇教授、黃柒金教授、趙傑教授、付繼弟教授、趙耀東教授、杜曉京教授、馬心龍教授、江波教授以及李子煌教授對選手做出精彩的點評!
比賽結果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MDT團隊獲得大賽一等獎
天津市環湖醫院MDT團隊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MDT團隊分別獲得大賽二等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MDT團隊、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市第一醫院腦膠質瘤MDT團隊、東部戰區總醫院膠質瘤MDT團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膠質瘤MDT團隊及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腫瘤綜合治療中心MDT團隊分別獲得大賽三等獎
大賽總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病區主任李文斌教授對本次大賽進行了總結:首先,所有選手表現良好,相信通過病例的展示、專家的討論和點評,能夠幫助年輕醫師更好的學習和成長;其次,在最新的膠質瘤治療指南中已明確指出膠質瘤患者需要MDT的診斷和治療,目的是使患者更好地獲益;最後,在MDT的推進過程中,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中國腦膠質瘤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MDT學組協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感謝領星醫學對推動MDT做出的貢獻,相信隨著MDT診療模式的推廣和應用,醫師的水平會不斷提高,膠質瘤患者會有更大的獲益。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學軍教授總結指出,領星舉辦的神經腫瘤MDT案例大賽對於促進規範指南的執行、提高我國整體腦膠質瘤治療水平及培養年輕醫師隊伍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年輕醫師對新知識的接收與學習十分迅速,並能夠很好地與國際接軌,通過今天的比賽都得到了很好地展示。此外,今天大會中的問題討論都非常深入,比如對低級別膠質瘤患者高風險因素的分析、對疾病影像學和組織學的判斷及其與分子檢測可比性和差異性等都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對膠質瘤假性進展、假反應、免疫治療延遲反應和免疫治療免疫炎性反應等前沿問題展開了積極的探討,也期待明年下一屆領星神經腫瘤MDT案例大賽能夠繼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