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靜電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同時也很讓人頭疼,尤其到了冬季,一不小心就會「擦出個火花」,同時伴隨著指尖的劇痛發麻。
毫無防備的疼痛困擾著很多人,於是出現了很多預防靜電的方法,比如在兜裡揣一節電池,能有效預防靜電?網上流行一種防靜電手環,戴上就能避免靜電?這些方法管用嗎?
小靜電大危害
有人認為靜電無非就是指尖麻一下的事,忍一下就過去了,不用在意。事實是這樣嗎?
西瓜視頻科普創作人周哲表示,靜電對人體有一些直接的危害,尤其是在放電過程中會瞬間產生較大的電流,對於一些老年人和心臟病患者很不友好。
其次,靜電對人類的危害還體現在工業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靜電的釋放很容易損壞一些薄弱的電子元器件,並且靜電釋放時產生的電火花會給工業生產帶來很大的威脅。
加油站、輸油車,甚至是火箭衛星等高科技設備都要小心靜電的危害。我們看到,輸油車後拖著一條長長的鐵鏈就是為了導電,以免在油罐附近產生電火花,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靜電的來源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要想防靜電,就要對靜電「知根知底」。
所謂靜電,其實是靜止不動的多餘電荷。當物體的正負電荷達到平衡狀態的時候就是電中性,而當正負電荷失衡時就會產生靜電。
我們一般所說的靜電不僅僅是指多餘累積的靜電,而是指靜電放電的過程,尤其是「啪」一下觸電的感覺,甚至在晚上還能看到電火花。
為什麼冬季的靜電比較多呢?這主要是因為冬季氣候比較乾燥,容易造成靜電的積累,積累越多,靜電釋放更加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乾燥的氣候容易使靜電釋放。恰恰相反,空氣溼度越大越容易釋放靜電,所以夏天靜電更容易釋放,因此比較不易被我們感知。
防靜電小妙招
知道了靜電是怎麼來的,我們就能明白,避免累積過多的單一電荷,實時保持靜電釋放,比如保持接地,才是解決靜電困擾的正確途徑。
所以,揣一節電池這種做法對於防靜電是沒有效果的。戴防靜電手環有沒有效果要分情況:在精密儀器生產線上,工人們會身穿防靜電服或者佩戴防靜電手環,這種手環一般都會拖著一根長長的導線,把人體和大地相連進行導電。
當然,也有些手環上面不帶導線,而是採用了尖端放電的原理,當聚積的電荷超過一定值時向空間放電,從而達到消除靜電的目的。號稱通過「形成磁療圈來物理調節人體電流正負比例」的手環,從原理上就完全說不通,因此充其量只能起到個安慰作用。
真正科學有效又簡單的防靜電方法有哪些呢?
在日常生活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們觸摸一些金屬物品之前,先摸一下牆面或者是地面,通過人為接地的方式把靜電先釋放掉。
或者我們可以握緊一根金屬棒,比如鑰匙。用鑰匙的尖端先去觸碰帶有靜電的金屬物體,這樣放電的過程就會在鑰匙和金屬物體的連接處進行了,也不會電到我們。
最後,作為日常的防護,我們可以適當增加屋內的溼度、塗護手霜和保溼類的護膚品。
是不是出乎很多朋友的意料?最有效的防靜電的方法居然是「做好護膚,多接地氣」。
監製:白中華
總臺央廣記者:富賾
編輯:楊揚 畢利偉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云聽App,搜索《新聞超連結》)
【來源:央廣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