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海波 攝
杭州日報 地處浙西深山的浙江省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是生態環境和鄉村文明共生共榮的網紅。如今「下姜村」品牌已經成長為「大下姜」。這個走在前列的明星鄉村,通過創新建設「鄉村振興聯合體」,發揮頭雁效應,帶動周邊走上共富之路。
向「綠富美」蝶變
沿「浙江最美公路」淳楊線繞千島湖行駛,一路綠道,鮮花湖光相映,美不勝收。山路一拐,柳暗花明,眼前黛瓦白牆,溪水潺潺,到了下姜村。
2001年之前,這裡屬於偏遠山區的偏遠山村,人窮、環境差、交通不便,亂砍濫伐山林,有100多個露天廁所,豬糞遍地,汙水橫流,蒼蠅亂飛。流傳順口溜:「土牆房,燒木炭,半年糧,有女莫嫁下姜郎。」
如今走上生態致富路,村裡整潔乾淨,環境優美,高水準的牆繪充滿藝術氣息。82歲的姜德昌老人經營超市,每年保守估計10萬元淨收入,兩個兒子各經營一幢民宿,淨收入每年都有10多萬元。去年他還參加了村裡的入股聯營,投了2萬元,當年分紅2000元。他高興地說:「很多遊客猜我的年齡只有60多歲,這是紅火的日子滋養的。」
這些年來,這個偏僻山村先後成為六任省委書記的基層聯繫點。在八八戰略指引和兩山理念啟迪下,下姜村逐步從貧困村走向「綠富美」。
村民群眾運用現代經營理念治理鄉村、運維鄉村,創立了「下姜村」「下姜紅」「下姜美」「下姜甜」「書記進城賣山貨」等品牌,帶動農產品銷售,壯大培訓產業和鄉村旅遊業。
一個個現代化農業大棚裡瓜果飄香,溪邊和山溝裡也種著茶葉、水蜜桃和黃梔子。村裡的民宿供不應求,有的一年可以賺幾十萬元。有的年輕人放棄在杭州做設計師的工作,回鄉創業辦民宿。還有的是外鄉人專門來租房,投資數百萬元裝修,一晚房費1000多元,還很搶手。
下姜村不僅形成了產品、企業、行業、產業的品牌,還委託專業機構,調研形成整體品牌口號「夢開始的地方」,設計了一系列富有江南鄉村特色的品牌logo和形象標誌。在與綠水青山的和諧發展中,小山村變身聚寶盆。2019年,下姜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3元、集體經營性收入16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7.3%、43.8%,和2001年比已是天翻地覆。
記者 程海波 攝
平臺共建、資源共享、
產業共興、品牌共塑
山路蜿蜒向前,來到楓樹嶺鎮豐家源村,村支書豐龍華打開酒庫大門,展示著剛剛釀造出來的「遂安燒」。這是源於南宋的當地「非遺」,如今印上了「大下姜」的招牌。牆上掛著「共享酒廠」的牌子。酒廠依託周邊區域1600畝紅高粱基地,各個村一起種植、供料、銷售、分成。
下姜村這個網紅品牌,正在和周邊鄉村共同創造流量。2018年3月,杭州市提出《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明確了下姜村的發展要從脫貧致富階段向輻射帶動周邊村、鎮共同致富轉變,實現「一村美到村村美、一家富到家家富」。
縣裡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以下姜村為核心,以地緣相鄰、文化相近、產業互補為原則,組建包括楓樹嶺鎮、大墅鎮共22個行政村的「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惠及340平方公裡、2萬多人口。推進「平臺共建、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走出一條先富帶後富、區域共同富的鄉村振興路。
聯合體建立黨委領導下的理事會運作模式。黨委書記由縣領導兼任,常務副書記由「大下姜」工作組組長兼任,副書記由楓樹嶺、大墅兩鎮黨委書記和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兼任,主要負責跨鎮聯動和全局統籌。吸納「大下姜」168家市場主體及若干鄉賢成立理事會,下設培訓、鄉村旅遊、農林和文創四個產業分會,開展市場化運營。
市縣兩級編制了《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和交通發展、旅遊發展、產業振興、村莊建設等4個專項規劃,推出黨建、文化、旅遊、交通、美麗鄉村、現代農業6大工程。啟動「我們一起富」行動。
創新入股聯營模式,鼓勵村民以人口、現金、資源入股,組建覆蓋22個村的大下姜振興發展有限公司,找準各方利益連結點,形成了抱團發展的共同體。在按入股佔比分紅之後,還拿出「助村金」「扶弱金」幫扶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過去相對薄弱的楓樹嶺鎮夏峰村,得到結對幫扶,2020年前10個月實現集體經濟總收入57.46萬元、經營性收入27.6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達41.35%、137.89%。
綠水青山一盤棋,金山銀山共建設。大下姜「共享水廠」10月份建成,能滿足楓樹嶺鎮、大墅鎮、安陽鄉、裡商鄉4個鄉鎮28個行政村2.9萬人口的安全用水。即將通車的楓常公路改建工程連接10餘個村,聯通杭新景高速,直接惠及近萬人。
楓樹嶺鎮鎮長餘慧梅說,過去發展基礎設施,都是各村各鎮自己做自己的,如今集中力量共建共享,提高了管理水平,提升了利用效益。
22個村共同將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投資到區縣協作「消薄飛地」,實現6%-8%穩定收益。民宿產業建立了聯盟發展、遊客分流等機制,統一規劃、管理、營銷、分客、結算。2019年下姜村向周邊民宿分流遊客達1.2萬人次,同比增長26.3%;民宿單間房平均收入由6000元/年增加到20000元/年,同比增長233.3%。
聯合體建立了「大下姜」品牌矩陣,委託大下姜振興發展公司統一管理,以品牌入股或授權方式實現價值轉化,還在全國招聘職業經理人,開展專業運營。
美麗延伸、富裕共享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僅住宿餐飲業一項,大下姜區域的投資貸款逐年遞增。據農商銀行楓樹嶺支行數據顯示,貸款餘額從2016年的264萬元增至2019年的2570萬元,增長8.7倍。
如今走在「大下姜」地區,可以看到這裡的智慧治理平臺上接入了人員車輛識別、治安監控、智慧消防、陽光廚房、智慧治水、智慧城管等大數據,這裡的智慧醫療系統直聯省城醫院開通專家遠程會診,有的村還為70歲以上老人配備了智能手環。
據統計,2019年大下姜區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0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93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5.3%、140.4%。農商銀行楓樹嶺支行數據顯示,個人儲蓄存款增量部分逐年持續增長,2018年至2020年6月合計達到8794萬元,是2017年的8.4倍。
村民群眾奮進創富路的精氣神越來越旺。木花坑村支書徐開妹說:「儘管我們村比較偏遠,但村莊整體環境富有特色,別具優勢,我們追趕下姜村的勁頭絲毫不減。」在縣裡開展的並村工作中,為了加入「大下姜」,出現了大村寧願併入小村的現象。
既美美與共,也各美其美。「大下姜」並不抹殺區域個性,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帶,差異化發展,實現產業統籌。根據不同稟賦,建成毛竹、山茶油2個萬畝基地和中藥材、中華蜂、紅高粱等9個千畝基地。核心區9個村為旅遊培訓產業帶,白馬片為農特產品產業帶,銅山片為野生中藥材產業帶。出產「遂安燒」的就屬於夏峰片紅高粱產業帶。
鄉容鄉貌隨著服務配套建設持續提升,引來金鳳凰。先後有40多位「鄉賢」和200多名年輕人來到「大下姜」創業。陳平華2018年回到楓樹嶺鎮,辦起智能養蜂基地,帶動周邊村民走科技養蜂之路。「家鄉好山好水,蜂蜜品質一點不比外國貨差,加上數位化技術賦能,我們有信心讓更多大下姜鄉親實現增收。」他說。
據悉,「大下姜」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區域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提升核心區集體企業、產業平臺等的示範引領作用,推行「大下姜」各村集體資產統一規劃、投資、經營,實現「美麗延伸、富裕共享」。
杭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市委改革辦主任許明說,要進一步複製推廣「大下姜」共同富裕模式,逐步連線連片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聯合體,把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重中之重,構建長效政策機制,惠及更多百姓,推動共同富裕向縱深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