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碩博補貼盤點,你的學校排第幾?

2020-12-06 騰訊網

前段時間,中科大為吸引優質的博士生源放出大招,來讀基礎數學的博士生,每人每年保底收入10萬元人民幣(助研費+助教費+獎學金)。

掐指一算,除去1萬的學費獎學金,月收入在7500左右,這待遇,在合肥也算是可觀的!

二三線以後的城市,工作十年到手年薪過10萬有多少呢?

博士碩士補貼直接與全國200萬研究生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早些年,國家沒有重視碩博生補貼,導師開薪水又全憑心情,所以底層"科研民工"入不敷出,幾經發酵引起官方重視,最後增加了補助措施雖然這覆蓋率只到了博士。

2010年,博士生工資從800漲到1300,從貧困走向溫飽。

2017年,國家明確提出要提高博士生待遇,然而落實到實處,每月250元的漲幅讓萬千博士呵呵一笑。

根據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數十位研究生的反饋數據,了解不同學校讀博士的待遇。

清華大學 理工科博士

某理工院系,扣除學費,算助教,直博研一淨工資6600一個月(周圍人差不多都這個價)。

據說有收入有個底線,每年五萬元。

北京大學 計算機博士

最後兩年通過校獎能拿到4000/月,據說以前有校獎的話,實驗室就不發錢了,但是從我那時候開始就禁止這種行為了,所以我畢業的時候(2017年夏天)總共是5300/月。

感覺就是,住宿基本算白住,吃飯這麼便宜,還不用交稅,好幸福,不過那時候天天寫代碼刷論文也沒時間花錢……

復旦大學 醫學類博士

國家補助2300/月,發十個月,醫院補助1800/月,學費返還10000/年,全年獎金40000,值班費300看情況排班。

幫不是導師的老師收收標本做點小實驗能給1-2k,這種活兒一年能有兩三次。

科室舉辦的全國年會,自己研究生幫忙1000。

年底發的文章根據影響因子算錢,不到一萬。

總體來說,雖然不多,但是心裡是舒服的,畢竟只要出的力大家都會尊重勞動,反正我還可以啃老。

上海交通大學 文科博士

文科博士在讀,前兩個月每月1820,第三個月開始2320。

第二學期開始學校漲到了3320,導師開始補發補貼每個月2000。自己做助管每個月幾百塊收入。

學費不用交,但是學制四年。基本都要延期,最快也要四年半。

浙江大學 材料學博士

博士:學費一萬,分兩次返還,一次五千;博三開題之前,每月補助2400,其中800由導師出。

開題之後,每月補助3400,其中1300由導師出。

碩士學費八千,分兩次返還,每月1000,其中三百由導師出。

獎學金五花八門,不過材料這塊,要拿獎學金一定是要有文章的。

武漢大學 理科碩士+博士

武漢大學理科某學院,到手的基本上只有國家給的補貼,碩士500*12,博士1835*12。碩士因為補貼少,導師每年會給兩次補助,總共三千多一點。博士是不給的。

發文章的話,按檔次導師會發1-3K。此外,就是各種獎學金,主要是國獎和學業獎學金。國獎能拿到的人是極少數,學業獎學金是用來交學費的,分三等,三等剛好是學費,一等和二等分別多出6000和3000,佔總人數30%。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博士來說,每個月只有固定的國家補貼1835。這是我們課題組的情況。

我們院每個課題組情況都有所不同。有的組會給研究生每個月發200-500,有很多也不發。對於發文章這塊,因為發文章院裡給會老師發獎金,一區和二區好像是分別給2W和8K。所以有的組這些錢幾乎都給了學生,有的組都不給,我們組折中。

所以,想多拿錢,好好發文章,多得獎,再進個好組。但對於絕大多數博士,每年就只有22000(1835*12)。

另外說下這個1835的來歷。我12年剛讀研的時候,博士是1200*10,第二年漲到1800*10,第三年漲到2200*10,暑假兩個月是不發的,每年9月份發錢又在月底,所以會出現6月初發完錢,下次發就到9月底,中間三個多月,還要交住宿費,很多人挺不住。

大家給學校反映了很多,學校也很體貼大家,於是將補助調整成12個月的,就是22000/12=1835。另外,自從漲到這個數之後,院裡很多老師覺得我們工資挺高了,於是也就不再另外發補助了。

另外,千萬不能延期,延期是不發錢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博士

2010年9月普博入學,當時補助分為兩部分:學校雷打不動每月10號發1000元,實驗室博一發500/月,博二600/月,博三700/月。如果帶項目,每個月多發200。

前三年學校的補助一直為1000/月,由於北航博士學制為3年,所以第四年補助沒有了,改為申請獎學金,大部分學生都申請到了,仍然為1000/月。答主實驗室一屆的同學很多都沒文章,所以沒能申請到這筆錢。

博4隻有實驗室的錢了,800/月,印象中發了兩三個月吧,後來老師給漲到了1300/月。

也是在這一年2014年9月,學校改革了學費標準,以前博士學費不用學生出,現在新入學的學生要自掏腰包,具體多少不清楚,大約每年一萬,新生抗議比較大,後來學校退還了這筆錢。2014年9月的新生,補助漲到了1700/月,發三年。14年入學前的老生仍然是1000/月。

答主今年博7,從第五年到現在,平均每月為1500,偶爾出差幹項目能多幾百塊。

期間僅僅作為項目評審組成員,收到若干次評審費300/次,總共拿過不超過5次。

出差補助:來回的車票和在外地的住宿能報銷,其餘一切費用均涵蓋在出差補助裡。學校規定是180/天,實驗室大老闆覺得給太多,攔腰砍一半為90/天。去小城市出差還好,去上海出差經常入不敷出。

以上是博士期間的所有收入!

這點錢真不叫個事,我想當初打算讀博前,大部分人並不特別看重博士期間的補助,早畢業一年,一年就賺回博士6年全部的錢了!所以早畢業是王道!是第一優先級,其它什麼做出優異成績呀,什麼發高水平文章呀,統統往後靠!

中國人民大學 博士

南方科技大學 碩士+博士

南方科技大學,碩士一年五萬,博士一年十萬。課題組發的補助另計,各系論文獎勵另計。

算下來我博士在讀已經年薪25w了(論文獎勵拿了些錢)……

廈門大學 碩士+博士

碩士獎學金全覆蓋每人1.1萬/年,國家助學金每人0.6萬元/年,校長助學金每人0.12萬元/年。

博士學業獎學金每人1.3萬元/年,國家助學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2萬元/年、第四年0,直博生前三年1.2萬元/年、第四年0,校長助學金博士前三年每人1.8萬元/年、第四、五年3萬元/年,直博生前三年每人1.8萬元/年、第四、五年3萬元/年。

總體上來看,廈大的獎助福利很棒。曾有一份調查結果顯示,「人性化服務」是廈大學子眼中的廈大最特色。來自學校的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滿滿的愛,帶給學子永遠伴隨的情懷,因此校友心繫母校,校友關懷無處不在。

2016年有段時間曾被「86級校友重回母校」刷屏,他們啟動5億投資基金資助廈大學子創業,並邀請到李宗盛、蔡琴等在上弦場舉行了一場現場人數達9000多人的盛大聯歡會。據說晚會和前一天的舞會大家玩的很high。

學校帶給學生的獎助福利的確很多,在生活中可隨時感受到這份關懷,比如前幾天還去聽了話劇《守歲》(86級校友帶來的福利),還有學生可以花低價錢在校內打高爾夫球,以及同樣在餐廳吃飯,教工卡會加收20%(這其實是對學生的一種補貼啦)等等。

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如各類基金、獎學金、勵學金,大多數是定向到院系的,所以小院或新成立不久的院的獎學金名額有可能會非常少……當然啦,如果足夠優秀,這些都不是問題。

南京大學 碩士+博士

在南京大學,碩士,學校給700/月,博士1400/月。根據課題組不同,老闆發的補助也不一樣,我們組碩士統一七百,博士統一1000。

其他組可能更高吧,聽說物理學院,博士一個月可以拿到3500+。我們實驗室對科研進展和實驗進度要求比較嚴格,老闆也很push,只要稍微有些工作不到位,就會扣工資,經常有人被扣好幾百。

一個月1400-2400的工資,在南京這個城市,也剛剛夠用吧,由於已經有了女朋友,基本月月光。物價上漲跟不上工資漲幅啊,據說,我們實驗室已經好幾年沒漲工資啦。不過,既然讀研,在金錢方面還是不要奢求太多,不向家裡要錢就夠了,不要想著有積蓄啦,畢竟是鍍金求學的,不是求職。當然 ,能漲最好不過了。

西北工業大學 碩士+博士

碩士一共是每個月500,其中有300是一次性發的,忘記什麼補了,後來每個月發200。這是二等的,一等是前10%。數額是800~研究生院有具體的文件~導師嘛,一個月300。

博士是這樣:2013級及以上一等學業獎學金每月2500元,二等每月2000元,補助12個月每年,沒有三等,不需要交學費;2013級以下為新政策,一等學業獎學金2450元,二等1700元,也是12個月每年,沒有三等,需要交學費10000元;有個同學他們組裡就是:博士500元-2000元不等(視學生科研及承擔任務來定),但是基本工資就是500元,碩士300元,實在不夠花,發放還不及時。

北京科技大學 材料碩士

研究生新生都有一萬獎學金,學費8000,國家給6000,材料的招生單位主要有材料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和新金屬材料國重。國重這邊第一年沒有導師補助,第二年開始有,每月導師給400,實驗室給100,總共500。

新材院的學生第一年就有導師補助,具體多少好像是看課題組,像謝建新謝老闆,李曉剛等人的組裡發的就比較多,另外211、985保研過去的第一年有一萬的院長獎學金。博士學費一萬,直博免學費,博士的具體情況也不清楚,第五年就停發補助了,宿舍也不讓住了。

華南理工大學 碩士+博士

我們研究生是獎學金(一二三類獎學金,分別為12000,10000,8000),和每月500,發12個月(也就是國家助學金6000)。

博士生就是每個月3000,12個月。每個老師給的補貼不同,像我們宿舍分別就是800,600,500,200。老師選的好,經濟來源就多啊。

蘇州大學 碩士+博士

蘇大,獎學金博士特等18000,一等14000,二等11000,學費10000。碩士特等12000,一等8000,二等6000,三等4000,學費8000。博士國家助學金每年13500,每月1125,碩士助學金6000,每月500。

博士每月還有學校從導師經費中發的助研津貼500。導師發的助研津貼,博士0-2000不等,碩士0-1500不等。當然,還有各種獎助學金可以申請。

山東大學 博士

2013年入學,前幾年一直是1300元/月,後來漲了200元,即1500每個月。

但是博5開始一年需要向學校交1萬元學費。因為山大需要發兩篇cssci才能畢業,基本上大家都會有一個漫長的投稿時間,也就說正常4年畢業的應該是少數,還有博士8年級,10年級的。我身邊的情況就是這樣。

重慶大學 碩士

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的補助是500元,導師可以另外適當發放補助,但是這樣的導師不多。有些導師一分錢都不發給學生,這種現象雖然不多,但是導師不發,學校也不管,有些學生只好忍氣吞聲。

羨慕建築設計等專業的研究生,他們的導師給學生的補助有些可高達8000元每月。這是化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專業的學生完全不能夠比的。

大連理工大學 碩士

學校補助和學費的返回是按等級分的,一等返10000,每月補800,二等返8000,每月補650,三等不返,每月補500.導師補助每個導師不一樣,有的有,有的沒有。

個人認為學校的補助在各個學校裡算是挺好的,而且按等級分有助於激勵大家好好學習,因為三等,二等都是有機會調整等級的。一等二等三等具體的比例我不記得了,反正助學金是每個人都有的。

湖南大學 博士+碩士

湖大碩士是600塊每月12日發到卡裡,博士研究生現在都是2500。博士研究生學費都是先交後退,碩士是50%是一等8000,30%是二等5000,20%是三等3000。

碩士第一年,本科是985高校,和保送的都是一等,其他看成績排名。第二年就是看碩士一年級的學業成績,發文章的優先。有些大課題組的老師另外會給學生100-500。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碩士+博士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碩士+博士

表示還是中科院物理所低調呀!這工資標準我們都執行快半年了。

中科院某研究所 碩士+博士

碩士二年級:學費全免。每個月:國科大補助:500,所補助500,績效1:2000(強制規定的數量,每個組一樣)績效2:600(每個課題組根據自身情況給)飯卡:330誤餐補助:50合計:3980。

博士生的工資:首先學費交一萬返13000,然後每個月:國科大補助:1250所補助:1000績效1:2400(存疑)績效2:600-800;飯卡:330誤餐補:50合計:5850。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碩士+博士

研一 國家600(10個月)+所裡700+餐補300=1600

國慶春節五一3次過節費,一次300

學費全免(相當於學校8000)

住宿費1200所裡報銷(相當於所裡發1200)

研二以後,國家600 ,所裡 700,導師1500,餐補330,三次過節費一次300

住宿費報銷,所裡看病10%,年底結算

看了這麼多分享,總結一句,補貼靠學校,工資靠導師,項目看機遇,兼職拼個人。

碩士博士畢竟還是學生,研究型學科學生每日泡在實驗室裡為paper攢數據,應用實踐類學科的學生起早貪黑外出實習攢經驗求轉正,學校導師的固有補貼,只能讓我們徘徊在溫飽與小康之間。

在讀博士?年薪25w?

誰家學校?別做夢了!

所以,現階段情況下,在不能改變補貼的情況下(能讓導師加工資除外),如果沒精力做其他項目,碩士博士們還是好好科研,多學本領,早日畢業,在未來的道路上奮鬥自己的事業更靠譜。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論壇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高校碩博待遇盤點,你每月能拿多少補貼?
    碩士博士補貼直接與全國200萬研究生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早些年,國家沒有重視碩博生補貼,導師開薪水又全憑心情,所以底層科研民工日常抱怨入不敷出,終於幾經發酵引起官方重視,最後增加了補助措施雖然這覆蓋率只到了博士。
  • 2019ESI全球高校排名公布,你心儀的學校排第幾?
    無論是考研還是高考,相信眾多考生和家長最關注的還是學校,到底去哪所高校呢?這成了大家最為期待和糾結的問題。這幾天,官方網站公布了2019年ESI大學排行榜。有關ESI有的人可能還不太了解,簡單來說,ESI排名最能反映一所高校在經濟、醫學、商科、工程、材料、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大概學術水平,在衡量高校的綜合實力上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 中國研究生院排名,62所高校上榜!中科院雄踞第一!你的目標院校排第...
    近期,中國科學評價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科教評價網和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共同發布的權威《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年)》,對研究生院的競爭力進行排行。這份排名對於考研學子來說,參考價值不小。一起來了解:中國研究生院排名,62所高校上榜!中科院雄踞第一!你的目標院校排第幾?
  • 丨別人家的學校系列
    畢竟讀研期間的收入過低早已是當代碩博的壓力來源之一。有的人節儉點,還能剩點錢。但絕大部分人甚至還得靠家裡來支出.... 所以每年兩會期間最關注莫過於「今年這補貼還能再漲漲嗎?」不過,小募最近發現,有不少高校都開始暗戳戳的提高給博士生的待遇了。算下來,讀個博一年收入最高能有10萬!
  • 如果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參與國內高校排名,可位居第幾?
    目前中國內地高校,第一、第二的霸主位置基本穩定不變,這第三把交椅該由哪個高校來坐,就眾說紛紜,站在各自立場,各說各的理。我還曾經看到「2019中國雙一流大學排名發布」中,國科大排第3的位置。確實如此,如今中國,各種國內大學的排行榜林林總總,讓人眼花繚亂,公說公有理,婆說理更長。但真正公認有影響力的排名並不多。
  • 醫學類本碩博連讀好不好?看看你的分數夠了沒
    八年制招生規模小,招生數少,國內這16所高校能夠「本碩博連讀」招生,所以,如果你的分數夠高,那麼這個八年制畢業後還是相當有優勢的,不論從競爭優勢上還是職業生涯上,都是非常值得的。那麼在浙江都有哪些院校招生八年制的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 中國知網官方碩博論文檢測平臺詳細介紹
    在你的碩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學位論文滿足知網查重率,那就能判定你學位論文的水平了,還能利用知網把查重率較高的論文減少重複率,這就是知網最典型的作用了,知網VIP對碩博論文查重的學生,從業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查重工具。
  • 國內高校「文科實力」排行榜,榜首名至實歸,清華大學僅排第5
    中國高校眾多,每年都會有高校進行排榜,或者是專業類的排行榜,比如像:師範高校的排行榜,工科專業的排行榜,還有警校的排行榜等等。學校之間的排名也會想突出國家的教育實力,突出各高校的教學實力。相信這些學校的排行都是學生和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學生們以此作為自己報考的參考,不過同樣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國內高校「文科實力」排行榜出爐,榜首名至實歸,清華大學僅排第5,北京師大位列第3。
  • 雙一流大學排名前十名:清華北大依舊佔據前二,中山大學排第幾?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大學,而在以前我們一般以985和211來區分這些學校,但是現在我們對這些優秀的大學有了一個新的表述方式,那就是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大學也就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簡稱,雖然現在很多人對雙一流的說法還不太熟悉,但是以後應該會慢慢接受這種說法。
  • 你的母校排第幾?
    你的母校排第幾?在這份最新排行榜上,中國大陸共有5個學科入圍世界10強,比去年增加一個,其中包括清華大學3個(材料學第九、環境科學第九、土木與結構工程第十)、北京大學1個(現代語言學第九)、中國農業大學1個(農業與林業第十)。中國高校表現亮眼,共有118所大學的1066個學科入選全球600強(中國大陸84所,中國香港9所,中國臺灣23所,中國澳門2所)。
  • 英國人給中國大學排了個名,前十名是這些高校,你認可嗎?
    在高校排行榜中,英國由英國一家國際教育市場諮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發布的排行榜比較有參考性。該公司每年夏季會對排名進行更新,首次排名發布於2004年,是相對較早的全球大學排名。為此,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 畢業生薪酬最高的10所高校,「兩財一貿」表現搶眼,浙大僅排第7
    大家在選擇一所大學時,不僅需要考量學校的綜合實力排名、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情況,還要了解一下該校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情況如何。下面,筆者就根據中國薪酬指數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中國高校畢業生薪酬指數排名top100》,整理出來畢業生薪酬榜前十名的高校,來簡要說說學校的排名情況。本次薪酬榜中排名第一的是,我國赫赫有名的理工第一強校——清華大學,畢業生平均薪酬高達10818元。
  • 2020年中國主流高校排行榜出爐,復旦大學僅排第6,榜首實至名歸
    教育最好的載體就是學校,在我國51萬所院校中,高等院校佔到5000多所,高等院校也分為兩種:專科和本科,這兩種院校雖然都是我國高等院校,在本質有很大區別。從上面這三點就可以看出本科優勢大於專科,我國本科也分三六九等,分為一本、二本和三本,其中國內排的上名次的都屬於前兩種,從2020年主流高校排名中就可以看出來。
  • 2020中國大學獲社會捐贈前100強!西湖竟排第3,浙大北師排四五
    【2020中國大學獲社會捐贈前100強! 西湖大學竟排第3,浙大北師排四、五】 眾所周知,一個大學的正常運作和發展,都需要相關經費。除了教育部、地方的財政預算撥款外,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教育經費的重要來源,這就是社會捐贈。
  • 2020年211高校排名,人大排第9,天津大學的名次成亮點!
    在大家的印象裡面,211高校就是我國最好的大學。我國的各類企業以及單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也是會優先選擇211高校的畢業生。所以211高校不僅是學校實力的體現,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現在已經是2020年的四月份,我國首份關於211高校的排行榜已經出來。這份排名對於即將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筆者就跟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份具體的排名。這份排行榜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復旦大學排在前三名,這是大部分人都認可的排名,相信也是沒有爭議的地方。
  • 2020年中國高校傑出學術校友排名,清華無緣榜首,上海交大僅排17
    今天筆者要為大家分享一個名為「中國高校傑出學術人才校友排名」的榜單,希望通過對這份榜單的了解,能讓讀者朋友有全新的視角去認識我國的高等院校。如果這份排名和你心中的排名差距甚遠,大可寫下您的意見。
  • 這一重要中國大學排行榜中!武漢這所高校位居全國第5、湖北第1!
    近期,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並在財經類大學排名中引入了"造就財經人才"這一項指標,旨在分析本科層次高校中,那些為企業培養、輸送財經人才最多的高校。通過收集現任全球主要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業財務負責人和金融類企業負責人的本碩博畢業學校,統計出了造就財經人才排名百強的高校,發布"2020軟科中國大學造就財經人才排名(百強)"榜單,其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以造就財經人才總數74人的成績,強勢登上榜單第5位,位列湖北省高校第一。
  • 2020中國高校排名前100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七,中山大學排第十
    在2020中國高校排名前100強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七,中山大學排第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中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既是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也是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 中國大學綜合實力300強出爐,快看看你的學校排第幾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主持的《2020中國大學評價》課題,於2020年5月結題,內容由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發行。 武書連2020年中國一流大學標準與上年相同: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大學:1.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居全國大學前50名。
  • 盤點第四輪學科評估進步較大的高校,北航、西北大學在列
    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7年舉行,至今已經有三個年頭了,在這一輪學科評估中,各大高校也是有喜有憂。有的高校相比上一輪學科評估有了較大進步,而有的高校則停滯不前或者有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趨勢。不管是哪所高校,發展永遠是恆古不變的真理,因此小編匯總了第四輪學科評估進步較大的幾所高校名單,看看哪些高校的發展更快一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所學校應該是第四輪學科評估進步最大的高校,簡直可以用大滿貫來形容它取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