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黑大陸」博眼球,某些臺灣人請收起無知與偏見

2020-12-05 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175期】

日前,臺灣的財經名嘴黃世聰在節目上先是斷言「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後來又語出驚人「大陸人經濟不好,借酒消愁」。這是繼有些人認為。大陸「吃不起茶葉蛋言」論之後,又一次的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

臺灣某些政客和媒體人就是藉助「黑大陸」而博得眼球,進而成了「網紅」。可是,當臺灣民眾到大陸看一看走一走後發現,這些人的「梗」只能讓他們變成令人「笑掉大牙」的小丑。

從「吃不起茶葉蛋」到「吃不起榨菜」再到「經濟不好借酒消愁」,如此的心態,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坦言,如此的垃圾話,根本不必浪費生命辯駁,只需當成笑話梗就行了,他們認證腦殘才能存在。

其實,在島內有些人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既是島內有些媒體和政客戴著有色眼鏡對大陸,更是不斷地進行貶低式的「大陸宣傳」,誤導民眾,造謠是非,這就是在島內「獨派」和「去中國化的」毒害之下,顯然這些人已經病入膏盲,無藥可救。

我們可以看兩份統計數據,臺灣當局財政部門公布的最新進出口統計顯示,今年前七月,臺灣累計出口1864.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累計進口1629.2億美元,同比下降0.8%。其中臺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723.4億美元,佔臺灣出口總額的38.8%,較上年同期減少63.31美元,同比下降8%。

還有一份數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發布前七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數據。按照人民幣計價,一到七月大陸外貿進出口總值17.41萬億元,同比增長4.2%,出口9.48萬億元,增長6.7%,進口7.93萬億元增長1.3%,貿易順差1.5,5萬億元,擴大47.4%。尤其是七月份,大陸進出口總值2.74萬億元。增長5.7%。出口1.5,3萬億元增長10.3%。進口1.21萬億元,增長0.4%,貿易順差3102.6億元,擴大79%。

事實如此,無可爭辯。如此詳實鮮明的數據對比,就可以看出臺灣的經濟是好是壞,大陸的經濟是強是弱。數據的結果已經讓人一目了然,這兩份數據尤其應該讓那些抱有對大陸偏見和無知的臺灣政客們好好看看。「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大陸吃不起榨菜」、「大陸人經濟不好,借酒消愁」等等一系列言論,在事實面前,只會成為逗人一樂的「梗」。

「臺灣工業總會」發布2019白皮書總結,蔡當局以意識形態和對抗思維主導兩岸政策,令臺灣企業界相當憂心和臺灣民政揪心。「臺北市美國商會」不久前公布的2019商業景氣調查也顯示,僅有45.8%的受訪者對臺灣今年經濟前景具有信心,較去年下降了約十個百分點,顯示跨國企業對臺灣未來經濟前景信心轉弱。「德國在臺經濟辦事處」發布的德商在臺商業信心指數調查的結果也顯示,70%多的受調查民眾對蔡當局的新南向政策感到不滿意。美國學者也認為,臺北30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令人相當驚訝,臺灣的薪酬20年來未漲,處於倒退狀態。

臺灣如此大搞政治鬥爭,無心經濟民生,「五缺五憂六失」直接讓臺灣成了「投資不敢、撤資不斷」的境地。這讓很多臺灣人內心的五味雜陳掩蓋不住他們對臺灣未來的擔憂和失落。

的確,中國大陸過去是很貧窮。但是,自1978年大陸開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總量從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8%,到2019年大陸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總量16%。30年前,臺灣GDP曾佔大陸經濟總量的45%,而今年佔比只剩下不到4.5%。大陸2018年經濟增長6.6%邁上了90萬億元人民幣的新臺階。這一年的增量是臺灣2018年經濟總量的兩倍多,且此差距日益加大。2017年臺灣地區經濟總量在大陸各省市排名中位列第六,2018年四川湖北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臺灣。如此下去,再過兩年,臺灣GDP可能掉出大陸省份十名之外。以2017年的數據比較發現,大陸已有5座城市包括深圳、蘇州、無錫、珠海與廣州等人均GDP跑贏臺灣;南京、北京、上海與天津則步步進逼。估計這些城市每年保守以6%的GDP成長率估算,相信不到幾年內,臺灣將會遠遠落後於大陸的重點城市。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過多的數據不必再講,過多的事實也不必再說,請一些臺灣同胞收起對大陸的無知和偏見。有機會多到大陸看一看走一走,親身感悟大陸的變遷,實地體驗大陸的發展,你對大陸的一些看法也許會改變,也會拉直你對大陸的種種問號。(中國臺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相關焦點

  • 臺灣「黑蝙蝠」:偵察大陸有來無回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沒有月亮的夜晚,常常會有一些外表漆黑的飛機從臺灣新竹空軍基地起飛,飛躍海峽,悄悄潛入大陸上空。這些飛機就是美制的P-2V電子偵察機。它們的機身用含有鐵氧體錫箔材料的特殊塗層漆成黑色,加上又晝伏夜出,習性如同蝙蝠一般,故被稱為「黑蝙蝠」。它們頻繁的進入大陸領空,意欲何為?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王義偉/文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嗆島內「井蛙」無知,鬱慕明:臺灣抗疫和大陸各省比都是最後一名
    針對臺灣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表現普遍受到讚賞,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昨晚在臉書發文表示,大陸表現最好的江蘇省,人口八千萬,本來確診六百多人,從2月19日後就沒有新病例,3月13日後全數出院,零死亡。鬱慕明說,而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省,目前在救治的還有約240人,但臺灣則是260人。和大陸任何一個省相比,臺灣都是最後一名。臺灣人還要繼續狂妄自大、自以為是?
  • 臺灣朋友驚呼:大陸的大學校園好大,我們臺灣的大學好小!
    這位朋友在大陸的大學裡任教,已經來了好幾年了,至少有六七年。人非常友好,典型的臺灣口音和臺灣長相。我和他也有很多聊的,但是有一個話題我們從來沒有提半個字,那就是關於統一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似乎我們之間是不能聊的,否則就無話可說了。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衝上「萬五」高峰,不過,就在一切看來喜氣洋洋的時候,冷不防被臺灣「財政部」的數字打臉,原來,臺灣的一切經濟榮景都是靠著中國大陸撐起來的?攤開數據來看,臺灣在經濟上似乎更仰賴中國大陸,也讓臺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議題再次掀起爭端,前「經濟部長」尹啟銘就直接炮轟蔡當局是無知,「集合愚、蠢、呆、笨、傻、鈍、痴之大全,丟盡『經濟部』等部會的臉…請別把政治汙染該是講求專業的『經濟部』吧!」
  • 臺灣網民都受不了了:害得整個臺灣的智商被拉低……
    :環球時報近日臺灣一「名嘴「在臺灣一檔節目中竟宣稱」大陸人已經吃不起榨菜「,結果引來了大陸網民的驚呼和群嘲。,臺灣《中時電子報》目前就報導了臺灣「名嘴「黃世聰在臺灣東森電視臺的《關鍵時刻》節目中拋出了這番」大陸人連榨菜都吃不起「的言論後,大陸網民以及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大陸媒體的驚訝反應,和由此而來的幽默反諷。
  •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臺陸委會報告充滿對大陸的無知
    《環球時報》8月1日刊發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俞新天的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近日,臺灣陸委會公布書面報告,妄評中國大陸情勢,讀之令人噴飯。綠媒《自由時報》撮其要者,強調三點,深得陸委會之心。第一點強調「中共強化區域軍事行動」,抗議美國對臺軍售,與美國激烈交鋒,與俄羅斯等國進行聯合軍演,持續「打壓」臺灣的「國際空間」。
  • 喜歡用駭人聽聞的、沒發生的事來博人眼球的人,到底什麼心理?
    半個月前,單位同事小李說自己父親開車時突然感到半身麻木,手不聽使喚,撞到了電線桿子,車撞壞了,人送到醫院時醫生判定腦出血。在本地醫院住了三天,要開顱手術,就轉院到北京了,開顱之後就一直沒甦醒。我們一陣感慨,小李的父親才50多歲就得腦出血這病,這真是世事難料啊!
  • 臺灣榨菜哥的榨菜吃完了,現在想喝大陸的三峽水
    過去人們喜歡看臺灣的綜藝節目,但其實對臺灣時政節目有所關注的話才會發現,臺灣的時政節目也可以當「綜藝」來看。從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吃不起榨菜」開始,臺灣媒體就一次次地在秀下限。最近國內暴雨降水引發了大陸中部地區一些城市內澇,河水上升到警戒線,這樣的「大事件」臺灣名嘴們自然不會錯過。榨菜哥語不驚人死不休,三峽大壩壩寬僅16.5公分,一旦大壩被衝破,洪水將順流之下直抵長江中下遊,上海都要遭殃!臺媒對中國大陸的一些報導和時政節目中的偏見雖然讓人氣憤,但莫名的自信卻經常能讓人不禁莞爾。
  •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發言人十問《每日電訊報》,批駁其無知、偏見和...
    全文如下:近期,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就新冠肺炎疫情刊登多篇涉及中國的報導和評論,字裡行間充斥著無知、偏見和傲慢。我無意逐一回應,但想向《每日電訊報》提10個問題:一、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專業的意見。目前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新冠病毒命名為「COVID-19」。
  • 「人類文明起源在臺灣」,那無知的起源呢?
    林市長說,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就在臺灣,要讓政府部門和學者多舉辦南島文化在臺灣起源的演講,殊不知早在2013年,連江縣政府與「中研院」考古團隊公布考古結果,通過DNA分析證明福建馬祖列島的亮島人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南島語族人群,距今有8000年歷史。
  • 為了博人眼球難道沒有底線嗎?
    經初步調查,高某為吸引眼球,於是想起了在高架上拍攝「勵志」短視頻,並將視頻分享到朋友圈及其他短視頻平臺。經過民警的批評教育後,高某也意識到了自己行為上的錯誤,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目前,交警部門對其交通違法行為已依法處理。傳遞正能量沒有錯,但是為了博人眼球增加點擊率,而不顧個人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就不好了。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逐夢上海」2019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計劃由香港大中華會、匯勤資本和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希望幫助臺灣大學生親身體驗內地職場環境,累積實踐經驗,在感受上海新經濟高速發展魅力的同時,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 民進黨當局出賣臺灣民眾,金門議員高喊「靠向大陸」
    金門縣議員、農會理事長蔡水遊怒斥民進黨當局無法無天,出賣民眾利益,不如金門縣乾脆「靠向大陸」。1月1日,含瘦肉精的美豬正式進口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說得好聽,一邊講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另一邊又講所謂國際空間。但事實是,為了謀求其政治私利,臺灣民眾的健康已經被民進黨當局出賣。
  • 央視:妖言惑眾的臺灣政客,暴露出的只有無知、無能與無恥
    從民進黨當局第一時間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到拒絕湖北臺胞返臺,再到綠營民意代表推進修改臺灣健康保險制度……這些不負責任的民粹政客,通過一系列言行在島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叫作「仇中症」的「新疫情」。他們以「防疫優先」之名進行的政治盤算,正在把他們自己的無知、無能、無恥的本性逐一清晰地暴露出來。先說「無知」。
  • 蔡英文夠「黑」!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年輕一代深受其害
    臺灣新版歷史教材的風波還沒有結束,又有人揭露:臺灣的地理講義惡意抹黑大陸。如果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的話,那麼臺灣年輕人會被島內的教材以及輔導書毒害,屆時兩岸關係將會越來越疏遠緊張。近日有消息稱,臺灣的初中地理講義包含許多對大陸不利的內容。 根據報導,在最新的初中地理講義中,出現了「大陸生產的廢氣飄至臺日韓等地的環境」、「大陸推行行動支付是由於取款機的質量堪憂」等等不符合事實依據的言論。雖然地理講義並不是學生上課要使用的教材,但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導工具,每位學生都會配一本地理講義。
  • 臺灣人在大陸: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載文章《第一份工作在大陸 不全然是好事》,文章作者是一名曾在大陸航空公司工作的臺籍空乘人員,她回憶了曾與她共事的另一位臺籍空乘捏造學歷、專注人際而非做事等行為,寫道「從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些現象,其實,臺灣人根本沒有什麼好優越的,如果沒有經過良好的教育跟環境,其實臺灣人跟大陸人根本沒有任何差異。」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大陸需要臺灣」,「靠氣質打病毒」,臺瘋言瘋語炫優越何時休?
    最初是臺灣的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稱大陸「吃不起茶葉蛋」,之後又發出「大陸人吃泡麵一定要配榨菜,但最近一段時間他們連榨菜都吃不起了……」「在深圳火車站吃泡麵,會引起五六十個人的圍觀」等奇葩論調,想像力突破天際。更有臺軍展示「招降共軍」的「心戰」手段——在蛋卷、餅乾、泡麵、牛奶糖的包裝上加印簡體字文宣,要「共軍別抵抗,快投降」。包裝盒還印上最近「投降」地點的位置圖。
  • 韓媒吹捧「臺灣不靠大陸」,「臺獨」真信了?
    陳亭妃,綠營民意代表,對此曾宣稱,自從蔡英文上臺以後,臺灣就不再「依賴」大陸,全世界也都看到臺灣這麼做的「成效」。臺灣和大陸的聯繫非常緊密「臺獨」分子的自娛自樂在明眼人看來,不過是一個笑話,數字是不會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