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年負
2020年12月28日,金門縣府和議會再次重申,將運用自治條例將「萊豬」拒之門外。金門縣議員、農會理事長蔡水遊怒斥民進黨當局無法無天,出賣民眾利益,不如金門縣乾脆「靠向大陸」。
1月1日,含瘦肉精的美豬正式進口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說得好聽,一邊講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另一邊又講所謂國際空間。但事實是,為了謀求其政治私利,臺灣民眾的健康已經被民進黨當局出賣。
「靠向大陸」
2020年12月28日,國民黨金門縣黨部舉行了「反萊豬、拼公投、護食安」的記者會。全臺灣地區有22個縣市串連舉辦了此主題的記者會,金門縣縣長和議長及議員們共同出席。早在2020年8月31日,縣議長洪允典已經針對「萊豬」一事痛批民進黨當局出賣臺灣民眾的健康,並且力挺縣府制定「自治條例」,以全面禁止進口「萊豬」。
在2020年12月28日的記者會上,洪允典議長再次建議成立「金門自治區」,用這種方式守護鄉親。議員蔡水遊對於「萊豬」進口有著更直觀的感受,他支持洪允典議長的建議,並且表示,「萊豬」對人體有害是事實。為了子子孫孫的健康,不如乾脆「靠向大陸」。
金門縣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自成一島。只要加強碼頭和機場的把關,便可以阻止「萊豬」進入金門,「金門自治區」的想法也由此而來。「靠向大陸」雖然是一個玩笑,但是也隱隱透露出,民進黨當局一心討好美國、出賣民眾的行為已經引起了民憤。
「萊豬」
2020年8月,臺灣當局突然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2020年12月24日,臺灣「立法機構」通過了九項相關行政命令的議案;在一片罵聲中,2021年1月1日元旦正式執行開放「萊豬」的進口令……
在這個過程中,島內民眾掀起了幾次反對聲浪。臺灣地區不同機構發布的民調都顯示臺灣民眾反對「萊豬」進口佔大多數。但是這都不敵民進黨當局加快進程,在「立法院」以人頭壓人。民進黨當局表面冠冕堂皇稱進口「萊豬」是為了和美國籤訂「貿易協議」,為了擴展「國際空間」。
實際上,進口「萊豬」並不能讓民進黨當局沾到所謂「雙邊貿易協議」的邊。時事評論員唐湘龍認為,臺灣地區想走向世界,與其動開放「萊豬」的歪腦筋,不如改善兩岸關係,良好的兩岸關係對臺灣地區的發展是有利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看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網、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