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

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島內民眾對此相當無感,輿論頻頻質疑:冰冷的GDP數字一直在漲,民眾所得卻不升反降,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經濟政績,喊得震天價響,到頭來竟是如夢一場?

臺灣經濟發展到底有沒有起色,島內民眾生活到底有沒有變得更好,我們不妨來看看這幾組數據。

其一,根據島內最新統計,臺灣的未償債務餘額高達6.13萬億元(新臺幣,下同),人均負債高達26萬元,約為30年前的20倍,距離臺當局的舉債上限僅剩1.7萬億元,緊逼舉債上限。受疫情影響,預估今後5年之內,臺灣財政稅收年均恐將短收逾1000億元。然而民進黨為其政治私利,繼續大挖「錢坑」,預算支出一再擴張,債臺越築越高,欠下的巨款連子孫都難以償還。無論民進黨如何粉飾,不斷曝光的債務問題,已經成為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其二,臺灣產業發展不均衡,2020年前10個月出口年增率3.4%,主要是拜資訊電子業所賜。若把資訊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這兩類排除重估,去年前10個月臺灣出口年增率會跌到負10.1%,傳統行業仍在衰退中掙扎。島內經濟學家分析,臺灣經濟復甦只是「虛火旺」,資訊電子業賺得「盆滿缽滿」,而製造業產值過去連續7個季度負增長,觀光、零售業備受打擊,經濟成果分配嚴重不均,絕大多數島內民眾感受不到經濟增長好處,缺乏獲得感,痛感強烈。

其三,明知島內民眾生計受疫情衝擊,中小企業主在苦撐待變,民進黨當局偏挑在這個時候獨斷獨行,下令「健保、勞保、國民保險『三保齊漲』」。從2021年1月1日起,臺灣地區健保費率由現行4.69%提高至5.17%、勞保費率由現行11%調升至11.5%、「國民年金」保險費率由現行9%調升至9.5%,算下來,每個家庭一年得多支出數千到上萬元。薪資收入下降、物價大幅提升,吃住用都比以往貴,民進黨不僅不體恤,反而變本加厲斂財,島內民眾痛斥:這無異是對2350萬人落井下石!

提升臺灣民眾的生活水平,只有靠實實在在推動臺灣整體經濟發展。而臺灣經濟的成長,繞不開大陸、離不開大陸。來看最後一組數據,2020年臺灣地區成為全球少數能維持正成長的經濟體,經濟增長率預估2.54%,靠的是什麼?「幾乎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島內經濟專家指出,2.54%的增長率中,對外貿易的貢獻為2.36%,貢獻率高達93%,而對外貿易的貢獻又大部分來自對大陸及香港的貿易順差。

去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佔同期臺灣出口總額的43.8%,佔比創歷史新高。若將去年前三季度的對外貿易抽離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則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瞬間轉為負數。「臺灣這波經濟『榮景』,到頭來還是必須倚重大陸市場的幫忙,偏偏這是民進黨當局說不出口的秘密。」可笑的是,面對島內輿論質疑,民進黨竟「迷之自信」地辯稱:「這證明大陸需要臺灣。」

漂亮的數據無法掩蓋島內民眾苦悶的真切感受。臺灣因為民進黨長期操弄「反中」民粹,社會陷入政治紛爭,經濟發展失去方向,人均收入增長低迷。縱使民進黨一再借數字說嘴,話術再高明,也無法提升民眾的幸福感。只有真正從臺灣民眾福祉出發,加強兩岸經貿合作,提振臺灣經濟,才是正途。(雷蕾)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相關焦點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他們「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臺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吹噓的這些經濟數字背後,恰恰暴露出更多他們不想承認的真相。在2020年臺灣經濟表現中,有很多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 港臺腔:無緣RCEP,民進黨當局卻怪大陸?
    然而,民進黨當局再一次把鍋甩給了大陸,口出讕言稱臺灣曾積極尋求加入RCEP,但中國大陸「企圖以『一國兩制』模式造成障礙」,導致臺灣無法加入。總而言之就是,臺灣不能加入RECP,都是大陸方面的責任。事實真的如此嗎?眾所周知,不論臺灣參加國際組織活動,還是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都必須要遵循一個中國原則。
  • 臺灣「趕上」發達國家?民進黨:歸功於蔡英文
    由此可見,臺灣民眾已經對民進黨的謊言免疫了。 臺灣人均GDP將破3萬美元 受疫情嚴重影響的臺灣,經濟發展本就依靠出口,未來經濟的發展更是堪憂。
  • 吹噓軍售「政績」、操弄高官訪臺,離任倒計時,蓬佩奧又消費臺灣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宇揚】距離川普政府離任還有不到兩周時間,一些美國反華政客卻依然上演著「最後的瘋狂」,繼續用各種手段破壞中美關係,其中就包括繼續大打「臺灣牌」。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確定下周訪臺,而任期進入倒計時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在社交媒體上大肆宣揚其對臺軍售的「外交政績」。
  • 港臺腔: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就啞巴了
    臺灣民眾要求當局對日本「硬起來」,但蔡英文日前卻在前呼後擁下拜廟、「掃貨」,聲稱「不談政治」。所謂「不談政治」,大抵是自欺欺人而已。一張伶俐嘴、兩滴鱷魚淚、三寸不爛舌、四顧唾沫飛,這是不少綠營政客的看家本領。
  • 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民眾與政府感受天差地別
    中國臺灣網6月15日訊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臺灣經濟到底好不好,似乎成為一個沒有交集的議題。臺灣民意基金會公布蔡政府執政一周年民調,近7成民眾不滿意政府經濟表現,不滿意度創新高。  評論指出,民眾與政府對經濟的感受為何天差地別?主要在於政府不懂人民的心,政府拼的不是人民想要的。在位者重視可以彰顯政績的數據,如進出口統計、經濟成長率或外人直接投資額等,人民在乎的卻是切身相關的數字,如物價、薪資與所得。
  • 港臺腔:被忽悠成「豪豬」,還自嗨?
    有島內媒體算了一筆帳,蔡英文上臺以來,11次對美軍購花了5600億元新臺幣,相當於臺灣人均負擔2.43萬元新臺幣,這還沒算上其他防衛預算。如此窮兵黷武,財政受得了嗎?數據顯示,民進黨當局目前已是負債纍纍,所欠債務共計6.1萬億元新臺幣,臺灣人均已經背負26萬元新臺幣債務。有國民黨「立委」指出,2022年才是民進黨當局對美軍購的付款高峰,到時候負擔更重。
  • 民進黨高官搶秀政績,臺灣上演「1968之亂」
    一個月前的清明連假,臺灣民眾趴趴走,熱門景點擠破頭,醫護人員擔心出現防疫破口。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再發生,民進黨當局趕在五一連假前升級「高速公路1968」App(1968是臺灣交通部門諮詢電話),來監控旅遊景點的人流量,用綠色、黃色與紅色三種顏色警示,嚴防群聚。不過,從這兩天的使用情況來看,這個警示功能一再出包,失準誇張,遭來罵聲一片。
  • 蔡當局自列政績感覺好 臺媒:活在不同的平行宇宙裡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4日訊 日前臺當局「行政院」對外說明蔡英文、林全執政7個多月以來的政績,重點包括對「太陽花學運」撤告、廢止高中微調課綱、「不當黨產委員會」正式掛牌運作、通過「勞基法修正案」、推動「長照」10年計劃等;共分成法政、社會、建設、經濟4大面向,192個項目。
  • 民進黨不肯告訴民眾的真相,蔡英文給這代臺灣人留下怎樣的傷痕?
    可蔡英文以及民進黨根本沒有看到的是,臺灣不可能「獨立」,臺灣永遠都屬於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如果臺灣在「獨立」的道路上走得離大陸越來越遠,那就是逼著大陸對臺進行「武統」,屆時只會讓臺灣民眾接受時更痛苦。
  • 臺灣經濟明年會好嗎?四成民眾這麼看
    臺灣經濟明年會更好嗎?據臺灣《遠見雜誌》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民眾對於「2021年臺灣整體經濟」略悲觀。有39.3%民眾認為「會變差」,較「會變好」的比例要高。在20~29歲族群對臺灣經濟前景「最看好」,但樂觀指數隨年齡升高而一路遞減。
  • 臺灣經濟景氣下滑,民進黨為什麼還不管不顧操作「抗中」?
    文章指出,近日臺灣兩大經濟研究機構下調了對臺灣經濟增長的預測,指出今年臺灣GDP恐怕只能勉強保住2%的增長率,臺灣「中研院經濟所」特別用了「風中飄蕩的經濟景氣」形容臺灣經濟形勢。文章還說,儘管研究機構對臺灣經濟前景憂心忡忡,但蔡當局仍然老神在在,未見提出應對策略。
  • 國臺辦:民進黨執迷不悟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
    如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悟,一意孤行,只會給臺灣經濟帶來更多障礙。在當日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臺灣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島內業界及輿論普遍擔心傳統產業將受到嚴重衝擊,並陷入對外經貿孤立。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朱鳳蓮作上述回應。
  • 民進黨當局出賣臺灣民眾,金門議員高喊「靠向大陸」
    金門縣議員、農會理事長蔡水遊怒斥民進黨當局無法無天,出賣民眾利益,不如金門縣乾脆「靠向大陸」。1月1日,含瘦肉精的美豬正式進口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說得好聽,一邊講與美國的「貿易協定」,另一邊又講所謂國際空間。但事實是,為了謀求其政治私利,臺灣民眾的健康已經被民進黨當局出賣。
  • 蔡英文沒想到,這次「炫耀」,間接承認了臺灣的落後
    導讀:日前,蔡英文在發表新年談話時對臺灣大加「誇耀」,稱臺灣「正在進步」。隨後,蔡英文援引「環島鐵路電氣化」這一政績為例,大讚民進黨為臺灣做出的「貢獻」。
  • 政績都作假?呂秀蓮痛批蔡英文,沒想到蔡英文竟如此解釋!
    呂秀蓮指出,蔡英文引以為傲的經濟政績是不屬實的,並且蔡英文在執政4年以來對於臺灣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是顯著的,蔡英文所鼓吹的臺灣地區經濟發展一路走高是不可能被臺灣民眾所認可的。並且臺灣民眾自蔡英文執政以來一直生活在飢餓和貧窮之中。蔡英文對臺灣經濟的發展不但無功而且有過。
  • 民進黨視臺灣民眾黨為「眼中釘」,開始對其進行打壓
    (圖片來源:臺媒)&nbsp&nbsp&nbsp&nbsp2020年臺灣地區兩項選舉塵埃落定,民進黨當局延續執政,在「立法院」仍保有多數席次。與此同時,國民黨「立委」席次小幅增長,但在大選中遭受重大失利,使該黨處於全面重整、提升內部士氣的階段,暫時無力同民進黨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
  • 蔡英文給臺灣民眾送了一份「大禮」
    臺灣當局自從準備開放「萊豬」進口之後,就引起了島內民眾的強烈不滿。可是民眾的不滿並沒有改變民進黨的決定。  自從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萊豬」進口,民眾就自發組織前往街頭抗議,發表反對意見。在野黨和民進黨多次角逐,設置在立法機構內部上演拋擲豬內臟的「激戰」。從臺灣機構民調結果顯示,拒絕開放「萊豬」才是島內民眾的真正訴求。民眾不相信臺灣僅僅開放了「萊豬」進口,就能夠與美國籤訂貿易協議,不過民進黨對於島內民眾的反對意見,從未聽取,一直都是我行我素。臺立法機構所表決的相關「萊豬」行政命令,在民進黨人數佔據巨大優勢的情況下,毫無懸念通過了,凡是反對「萊豬」的提案都被否定。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離不開「大陸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導語:民進黨當局為了早日實現與大陸的經濟」脫鉤」,提出了一項往東南亞市場進軍發展的「新南向計劃」。民進黨是非常看好這一計劃的實施,並信心滿滿地認為,這項計劃一定會成功。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