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RCEP籤字儀式(圖源:新華社)
在近日舉行的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會議上,東協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消息傳到臺灣,島內輿論充滿焦慮的味道,一種「臺灣恐成邊緣人」的說法四處瀰漫。
RCEP之所以被視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是因為其覆蓋22億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0%,15個成員國2019年GDP規模達25.6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29.3%,區域內貿易額10.4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7.4%。
面對臺灣的缺席,島內輿論表示,由於臺灣與RCEP成員的經貿往來非常密切,在RCEP生效後,協議內成員之間關稅大幅下降,勢必排擠臺灣的出口,諸如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恐必須提早準備可能的衝擊。臺灣工商界人士不無憂慮地認為,東協是臺灣重要市場,而日本、韓國是臺灣的競爭者,當RCEP成員國間享有關稅優惠、免關稅時,臺灣產業受到的衝擊相當大,島內企業只能「自求多福」。
然而,民進黨當局再一次把鍋甩給了大陸,口出讕言稱臺灣曾積極尋求加入RCEP,但中國大陸「企圖以『一國兩制』模式造成障礙」,導致臺灣無法加入。總而言之就是,臺灣不能加入RECP,都是大陸方面的責任。
事實真的如此嗎?
眾所周知,不論臺灣參加國際組織活動,還是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都必須要遵循一個中國原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雙方才有可能溝通協商,為臺灣地區參與國際活動空間問題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2008年到2016年,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問題上,臺灣方面也曾經有過機遇。
但是,即便在2008年至2016年期間,民進黨作為在野黨也一直抹黑、阻撓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2016年上臺後,民進黨當局更是變本加厲,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幹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推動一系列的謀「獨」行徑,勾連外部勢力進行挑釁,導致臺海局勢複雜嚴峻,兩岸政治互信更不復存在,兩岸經濟合作的制度化進程被遲滯。這種局面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的,如今怎麼能倒打一耙,說是大陸的阻撓打壓影響臺灣加入RECP?
況且,近些年來民進黨當局一直在處心積慮和中國大陸搞「經濟脫鉤」,他們又是鼓吹「新南向」,又是提倡「供應鏈重組」,每天滿腦子想的是TPP和CPTPP協定,什麼時候有認真考慮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加入有大陸參與的區域經濟整合呢?
民進黨當局打得一手爛牌,最終讓自己自食苦果,讓臺灣老百姓跟著受害。不過,面對廣大臺灣同胞,大陸方面願意分享發展機遇。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要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商臺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面對大陸提出的願景和釋放的善意,不知民進黨當局是要為臺灣民眾和兩岸同胞架橋鋪路,還是拆橋毀路。如果還是執迷不悟,到頭來只能自掘墳墓,親手埋葬了臺灣的前途和臺灣同胞的福祉。(桃花島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