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空間維度「釋放」敘事學潛能

2021-01-19 中國社會科學網

  敘事是一種基本的精神文化活動,與時間和空間關係密切。在以往的敘事學研究中,關於敘事與時間的相互關係探討比較充分,敘事與空間的問題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近段時間以來,「空間敘事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開始受到關注。究竟空間與敘事活動有何內在關聯?哪些學科為其開啟了研究靈感?它又為哪些學科提供了研究新思路?還有哪些有待進一步探討之處?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學者。

  敘事與空間「勾連」

  從某種意義上說,敘事活動就是把某些發生在特定空間中的事件在記憶中保存下來。以文學作家為例,不少人在創作時都有各自熟悉的、具體的空間「底色」。不僅文學作家,每個人的記憶乃至想像均具有明顯的空間特性。

  「既然記憶和想像都具有空間特性,那麼以這些心理活動來選擇並組織事件而寫成的敘事虛構作品,也就必然具有某種空間特徵。這就為空間敘事學研究帶來了可能。」國內首先提出「空間敘事學」的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龍迪勇表示。

  龍迪勇解釋說,除了記憶和想像具有空間特性之外,越來越多的小說尤其現代小說,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時間順序,開始利用空間元素來安排敘事結構或推動敘事進程。譬如「中國套盒」、「圓圈式」、「鏈條式」、「桔瓣式」、「拼圖式」等敘事結構,往往是沒有因果聯繫的多個故事或多條情節線索的並置,以此表現生活的複雜性和多個「未來」目的。就這一層面而言,敘事與空間又發生了「勾連」。

  「由此可見,敘事所涉及的空間大致可分為四類。一是故事空間,即故事發生的場所或地點;二是存在空間,即講述故事的具體空間;三是心理空間,作家創作敘事作品時,心理活動所呈現出來的某種空間特性;四是形式空間,即敘事作品整體的結構性安排呈現為某種空間形式,如套盒、圓圈、鏈條等。顯然,這四種空間既涉及敘事文本,也涉及生產和接受文本的語境,亦是考察敘事活動的重要維度。」龍迪勇總結說。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趙憲章立足中國的文學及文化語境提出,聚焦空間維度能夠「釋放」敘事學潛能。他認為,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哲學基礎是基於陰陽五行的世界觀,「尚象」是其重要特點。這裡的「尚象」其實就是一種「空間敘事」——「詩中有畫」、「語中有象」。因此,將敘事研究聚焦於空間維度,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其所傳遞的深層意義。這不僅是一個新的研究路徑,還是一種基於本土立場、具有民族性的學術視角。

  「文本建築術」與分形敘事

  作為空間敘事學的「拓荒者」,龍迪勇告訴記者,建築學、數學、物理學等自然學科的理論成果和研究方法,為他提供了不少研究靈感。

  龍迪勇說,建築空間與敘事文本有很多相似之處。比方說,一座建築物由若干建築構件通過特定規則組合構成,而一部敘事作品也是由若干敘事段落組合而成。只不過前者的構件是物質性建築元件,後者則是非物質性的語詞或圖像。

  由此出發,龍迪勇逐漸形成了「文本建築術」的觀念。不過這一觀念重點關注的並非敘事段落本身,而是把敘事段落組合起來的「規則」。「規則」不同,相同的段落也可以構成不同的敘事文本。這一點與建築學非常相似,也是空間敘事學能夠進行跨學科研究的基礎。「近段時間以來,我在中國古典建築的『院落式』結構與明清章回小說的『綴段式結構』之間找到了同構性特徵。這是證明建築空間與中國文學敘事傳統存在深層聯繫的範例。」龍迪勇說。

  分形幾何學是空間敘事學實現跨學科研究的第二個「理論武器」。「『分形敘事』這個新概念,是我在接觸了混沌學、複雜性科學,尤其是在了解了芒德勃羅專門處理不規則現象的分形幾何學之後提出的。」龍迪勇表示,「在以往的經典敘事學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把因果關係簡化成一對一的線性關係,並逐漸形成根深蒂固的線性敘事模式。可事實上,一對一的線性序列只不過是因果關係的理想狀態或特殊範例,其更為一般的狀態是『多因一果』與『一因多果』。因此,呈現出樹狀結構的分形敘事,或許更接近真實的生活狀態。」

  發現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

  「敘事」不僅限於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傳播學等領域都存在「敘事」。這些學科的研究者也逐漸認識到了「敘事」的重要性,並開始運用「敘事」的方法去觀察、解決問題,此謂之「敘事轉向」。那麼,當「敘事」中的「空間維度」得到關注後,又為這些學科研究帶來哪些新的突破或進展呢?

  全國藝術學學會會長凌繼堯認為,藝術、設計與「空間」的密切關係不難理解,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較少意識到「敘事」的重要性。既注重「空間」也注重「敘事」的空間敘事學能給這門學科帶來新的研究向度。

  在《廣東社會科學》總編輯江中孝看來,空間敘事學之於歷史研究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更具科學性的理論方法。他認為,相對來說,學界既往的研究對時間節點的突顯意識比較鮮明。譬如大家熟悉的《萬曆十五年》、《1911年:中國大革命》等,而對於空間場域的關注則有所不及。當然,這並不是說歷史研究沒有意識到「空間」場域的價值。因為歷史地理、區域史等已被納入到史學研究視域之中。空間敘事學之於歷史研究的「創新點」,在於發現了歷史敘事的空間基礎。

  空間敘事學對文學研究亦有創新探索。比方說,它為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空間表徵法」。龍迪勇介紹說,「空間表徵法」是指作家通過書寫一個特殊的空間來表徵人物性格特徵。這在不少優秀的敘事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如一個偏遠的西部小鎮、一棟處於繁華樓市包圍中的破舊老式別墅、一間幾十年都沒有開過窗戶的舊房子、一座充滿恐怖感和神秘感的教堂等。這些特定的空間都是某一類人物性格的空間性表徵物。無論是性格單一的「扁平人物」,還是性格複雜的「圓形人物」,作家都可以通過創造特殊的空間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形象。

  如同所有學術研究的新路徑一樣,空間敘事學還有許多需要深入和拓展的方面。學者認為,探討圖像的空間敘事便是其中之一。趙憲章就提出,圖像作為一種空間性敘事符號,本就與語言敘事有所不同。空間敘事學把圖像敘事納入研究視野值得肯定,但還應該在探討語言和圖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上進一步下功夫。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郝日虹

相關焦點

  • 維度空間:相鄰維度的維度空間,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繫?
    探索許久,終於能夠明確給出維度空間的定位,即它是建立在數學幾何基礎之上、物理學中的一個分支。正八面體從維度空間的角度來看,正八面體可以體現出四個維度的維度空間:零維空間、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讓n取特殊值,設n=2,再推導出一般化的相鄰維度的維度空間關係,則: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關係推導二維空間的數學幾何意義是一個面。面內的兩點可以畫出一條直線,但它是無限大的。
  • 身處三維空間的我們卻在思考著十一維度空間!
    ,多維度時空(即多重宇宙)就是這個意思。將五維空間放到宇宙中就是時間,空間,層次統一,三者是對稱存在,對稱空間觀就是五維空間。,比如一個硬幣大小的「反物質」能量,所釋放出的能量可以讓我們在在地球和太空中往返六十次,而且可以無限接近光速,這是可以讓我們實現空間旅行必備能源,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打開五維空間大門,六維度空間就會向我們招手!
  • 空間的基本維度只有一個?
    假如我們能夠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可以把自己從空間的束縛中釋放出來。我們可以彎曲手臂,在額外的維度上伸進保險箱,或直接看到人體內部。我們由此可以理解大自然的深層奧秘。然而最近幾年,在維度的研究中,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空間擁有的維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少。維度的缺失,和引力有關。
  • 海水淡化前景分析:政策利好促進行業潛能加速釋放
    但是,我國擁有的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為470多萬平方千米,位列世界第五,海水資源較為豐富,有較大的開發潛能。「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水淡化裝備國際市場佔有率提升10%,在政策利好促進下,我國較大的海水淡化潛能將加速釋放。
  • 什麼是維度空間?
    什麼是維度空間?空間是用來容納物體的容器,物體在空間中具有體積大小,形態各異的兩種特徵。從物體的角度來談論維度,則是指用來描述物體的幾何圖形所需的參數數量,例如一個房子用長、寬、高三個參數,就可以用來描述其房子的幾何圖形。
  • 激發你的潛能,從了解你的潛能優勢開始
    如果潛能作為潛在的心理能量,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分類,一個維度是這種心理能量指向的對象,看是指向人還是事,另一個維度是對該對象的加工處理方式,看是採用思考的方式還是直接行動的方式。以上四個維度基本涵蓋了組織環境下所涉及到的大多數潛能。還是以上面提到的《潛力:21世紀英才新標準》為例,它所提到的五項潛力指標分別是:正確的動機、好奇心、洞見、參與、執行(具體解釋可以查閱此篇原文)。前兩項可以劃歸為動機,後三項可以分別對應如下:洞見對應認知潛能、參與對應情緒潛能、執行對應抗壓潛能。
  • 維度空間的奧秘
    宇宙其實是由物質和維度決定的,而空間又分為不同的維度,一維空間就如同我們所說的點;二維空間是面,比如一些小動物所識所感僅限於二維:而三維空間就是我們人類目前所能感知到的世界。科學家們一直在找尋三維以上的四維、五維甚至於多維的世界究竟如何呢?
  • 空間維度能量
    為什麼說我們這個空間是三維空間?第一界的第三重天是以物質軀體、物質外向屬性能量展現為基礎的,這是三維空間。往高緯度有以太空間,以太空間也只是在那個維度的對應,這是物質空間。鬼魅空間是在二維,所以一重天就是一維,它的物質能量呈現形式是不一樣的,然後一直升華到靈性能量的呈現形式。
  • 放鬆心態,激發潛能,釋放潛能
    導致不敢開槍的原因只有你一個,只有放鬆了,我們的潛能才會釋放出來。人生在世應像菸灰一樣,放鬆自我,御風而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我們要學會積蓄自己的體力與能量,我們不能跑得太急,可能我們跑不完全程就會倒下,永遠站不起來。今年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績不理想,查的分數幾小時後從27樓墜落。
  • 人類的多維潛能
    深遠的證據支持以下觀點:人的潛能並不局限於身高,廣度和深度或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的三維現實。正在研究時空超越的新科學模型。但是,關於人類心理所經歷的多維和超空間現象,人類文化是豐富的,這類似於一些新的科學模型。文化和經驗證據有力地表明,多維類型可以在超維之間「遊走」並具有自覺的可視化和感知。關於超空間信息的傳輸和訪問的技術是可能的。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三個成長心法,你的潛能會得到充分釋放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每個人都有潛能,不過影響我們潛能的,往往是我們內在受阻的能量,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身心合一, 能量的自由流動,懂得用內在的三個心法,我們就能持續激發自我的成長潛能。而我們要想從原生家庭療愈,你需要是釋放自我本性的一部分。當你的本性越被接納,你越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的同事後來他不再以父母的要求來成長自己,而是根據自我的成長與需要去留學,他意識到自我內在的精進要求,而他第一次與父母沒有達成和諧意見,自己出去學習,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成長是要突破父母給我們的限定,當你懂得持續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我們潛能就會得到激活。
  • 空間維度觀念突破的關鍵:第四維度開始只在三維空間只有一個點
    可是在學習幾何的時候我們只能畫出三維空間,在物理學習時,也告訴我們只有三維空間。雖然有很多理論說有多個維度空間,但是沒有一個真正能說清楚,世界到底有幾個空間維度。對於空間維度我們一直都很難有一個確切的認識。
  • 行走在多維度空間,看見世界之外的世界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會選擇用旅行的方式去釋放壓力,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但也會有人質疑,只是一場簡單的旅行,怎麼可能改變生活的現狀。是的,旅行不是藥,不能治癒生活所有的苦,當它能給我們的生活打開一扇窗,看見世界之外的世界。
  • 團隊死氣沉沉,如何激活員工,釋放潛能?1目的,3觀念,4步驟
    團隊死氣沉沉,員工混日子,管理者如何激活員工,釋放員工潛能?就八個字,悟透了,你就能做成大事!壹有一次,跟幾個朋友喝茶,有一個做朋友感慨說:「為什麼員工就不願意跟咱一條心呢?吼也吼了,罵也罵了,罰也罰了,就是沒有效果!」
  • 圖解宇宙多維度空間
    0維空間就是一個點,沒有大小,沒有維度,也是被想像出來的一個點。三維空間就是我們生活的維度,具有長度寬度和高度,也很好理解。也就是說,把二維空間彎曲,就得到了三維空間,捲曲產生新的維度。三維的我們沿著四維空間裡的時間線向前走講到這裡,我們發現低維度生物是不能意識到高維度空間發生的事的,我們從出生到現在
  • 從時間維度垂直於三維空間到多維空間
    很多人都在認為我們的世界是三維空間的,並且對於時間維度還有很多人認為不是一個與三維那樣的維度。我們先來說是時間,時間是有很多點的,不同時刻能組成時間線這是我們能認識到的吧。比如11:00,1:00,12:00等時間點都能組成一條時間線。
  • 探秘神秘的高維度空間世界
    核裂變實驗時,有少量粒子憑空消失了,沒變成能量和其它物質,它們進入到高維度空間去了。高維度空間在我們身邊,但太細小,我們沒法發現和進入。高維度空間生物可以看到低維度空間生物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到低維度空間生物的過去現在將來,就像進行時間旅行一樣。
  • 宇宙與維度空間的區別是什麼?
    翻譯成大白話,宇是指三維空間,宙是指時間。網友認為:宇宙只是n維空間中的其中一個三維空間。1. 宇宙是萬事萬物的總稱,維度空間只是對宇宙進行空間劃分(觀測式)現在的天體望遠鏡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升級,從而觀測到更遠的宇宙範圍。
  • 雙曲超材料具有兩個空間和兩個時間維度,會否用它發現隱秘的空間
    馬裡蘭大學的伊戈爾·斯莫利亞尼諾夫說,「超材料的一個更不尋常的應用是一個理論上的構思,即構造一個在小尺度上表現出兩個時間維度物理行為的物理系統。」最近,斯莫利亞尼諾夫和一個研究小組在基於鐵流體的雙曲線超材料中演示了兩個時間維度物理行為的實驗。觀察到兩個時間維度的物理行為有可能用於超快全光超計算。
  • 高維度生命主宰低維度生命?四維空間是什麼樣子的
    多維度是隨著人類科學發展而產生的概念,用來形容不同的空間,那麼維度有哪些呢?由於我們人類對整個世界來說實在太渺小了,不管我們有多聰明,有多智慧,我們的思想總是有極限的,我們的思維始終有它的局限性,很多東西都會超出我們的認知,我們能理解零維度空間、一維空間、二維空間、三維空間,甚至四維空間,但是再多我們就很難理解了,最多是建立一個數學模型。零維空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