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光孤子系統的傳輸與控制技術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介紹了光孤子傳輸用的基本部件,分析了光纖孤子通信傳輸和控制技術的研究進展,指出了現階段有待解決問題,最後展望了光孤子通信發展前景。
關鍵詞:孤子理論;光孤子;光纖通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7512.htm

  0 概述

  光通信傳 輸速度及傳輸容量主要由光纖的群速色散引起的脈衝展寬決定。但利用群速色散為零的波長進行超高速、長距離通信的限制和弊端已日益明顯地展露出來。而光孤子 技術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之一。光孤子通信技術一經提出,便顯示出突出的優越性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並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這一領域目前仍處於理論研 究和實驗的階段。但可以預計其很有可能將成為未來超長距離信息傳輸的主要手段。

  1 光孤子通信系統

  長距離光孤子通信系統由四個基本單元組成:光孤子源、孤子傳輸光纖、孤子能量補償放大器與孤子脈衝檢測接收單元。

  1.1 光孤子源

  光孤子源是光功率滿足一定要求的,可提供波形穩定無啁啾變換限制的雙曲正割波形或高斯波形光脈衝序列的光源,是實現光孤子通信的關鍵部件。光孤子的產生方法有多種,如早期的色心雷射器、 調製不穩定雷射器、光纖Raman(拉曼)孤子雷射器與受激參量孤子雷射器及多級壓縮孤子雷射器等。1980年,Bellcore的Mollenauer 使用1.55μm的銷模色心雷射器和低損耗光纖,首次在實驗室觀測到光孤子。1989年,又利用單模光纖的受激拉曼分布放大進行能量補償,採用光纖循環結 構模擬長距離傳輸系統,實現55ps的孤子在42km的光纖環中穩定傳輸6000km。現在比較流行的光孤子源有鎖模外腔半導體激 光器(ML-EC-LD)、增益開關分布反饋半導體雷射器(GS-DFB-LD)等。ML-EC-LD產生的脈衝波形較好且頻率啁啾成分較低,但結構復 雜,穩定性差,集成ML-EC-LD是一種較好的孤子源產生方案;GS-DFB-LD結合去啁啾技術,結構簡單,但仍有一定的殘餘頻率啁啾,只要光脈衝的 頻率啁啾足夠小,脈衝便可在光纖中演化為光孤子,因而它是目前光孤子傳輸系統中重要的光源;ML-ER-FRL是一種新穎的超短光脈衝源,它能直接產生孤 子,無啁啾,可自啟動並易於與光纖連接,結構較簡單,也是目前使用較多的光源。

  1.2 光孤子傳輸用光放大器

  理想的孤子通信系統要求傳輸標準的雙曲正割波形的超短雷射脈衝,在傳輸過程中具有保形及穩定傳輸的特點。光中繼放大器僅起放大幅度的作用,這種脈衝作用 為信息載體,能實現高速大容量通信。但在實際的孤子通信系統中,往往存在高階色散與非線性損耗及系統部件參數的隨機變化等;而輸入波形則可能偏離雙曲正割 波形,含有頻率啁啾或光源噪聲;光中繼放大器除了放大孤子脈衝外,還引入自發輻射噪聲。光孤子的穩定傳輸要求脈衝無能量衰減,但這些光源、光中繼放大器及 傳輸線的非理想狀態將給孤子傳輸帶來不利,使孤子能量損失、脈寬展寬、傳輸容量減小,因而必須為孤子補充能量。

  光放大器在光孤子通信系統中用於補償孤子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是實現高速長距離通信的另一關鍵部件,主要有四種光放大器可實現光孤子放大,它們是半導體光放大器(SOA)、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分布式摻鉺光纖放大器(D-EDFA)和拉曼光纖放大器。

  SOA的特點是尺寸小、頻帶寬、增益高,易和其他光電子器件混合集成,可工作於整個光纖的低損耗窗口,但與光纖耦合損耗太大,噪聲也大,且增益對光纖的極化和環境溫度很敏感,穩定性差。

  EDFA具有增益高、噪聲低、頻帶寬、輸出功率高、泵浦功率低、可用半導體雷射器作為泵源、偏振不敏感等特點,特別適用於高速長距離通信應用。Nakazawa等人在1989年首先用EDFA成功地實現了20GHz的孤子穩定傳輸。

  D-EDFA採用摻Er3+濃度低、增益係數低、截止波長長、數值孔徑大、負色散區寬的三角形折射率分布的摻鉺光纖,並採用1480nm雙向泵浦技術,以減少損耗,降低沿線能量起伏,可達到約100km的放大或泵站間距。

  早期Hasegawa等人建議利用傳輸光纖的受激Raman放大補償光纖損耗,不久Mollenauer等人用此方案實現了4000km孤子穩定傳輸。 拉曼放大器為發布式補償放大、波動小、穩定性好,但拉曼放大的泵浦效率低,所以要求泵浦功率高。目前,很難用於實際通信系統,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此類放 大器也會用於實際信息傳輸系統中,並將會大大改善光孤子通信的性能。

  2 光孤子傳輸技術剖析

  光孤子傳輸系統的距離碼速乘積的上限受到多個參數的影響,包括光脈衝佔空比、光纖的有效截面、光纖非線性係數、光纖損耗、光纖色散、放大器自發輻射因子、放 大器間距等等。為實現光孤子的長距離傳輸,必須合理選擇光纖色散、放大器間距、放大器增益,傳輸距離、孤子脈寬、孤子入纖峰值功率、接收機判決門限等參 數,處理ASE(放大自發輻射)噪聲與Gordon-Haus限制、孤子相互作用、系統參數失配、非均勻擾動及由此產生的色散波與不穩定性。

  早期的孤子傳輸實驗將普通單模光纖作為傳輸媒質,存在色散大、孤子閾值功率高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採用色散位移光纖(DSF),並形成一種DSF和EDFA周期性級聯的孤子傳輸系統組成方案,這一傳輸方案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光孤子傳輸系統的基本組成方案。


相關焦點

  • 綜述:光纖雷射器中的光孤子
    日前,深圳大學微納光電子研究院張晗教授課題組宋宇鋒研究員在《Applied Physics Review》上發表了題為「Recent progress of study on optical solitons in fiber lasers」的綜述論文,論文系統回顧了光纖雷射器內可經過實驗觀察研究過的光孤子,同時對基於光纖雷射器的光孤子研究未來發展做出了展望
  • 光纖通信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光孤子通信系統介紹【詳解】
    目前市場上的光交換機大多數是光電和光機械的,隨著光交換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基於熱學、液晶、聲學、微機電技術的光交換機將會研究和開發出來,其中以將納米技術為基礎的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應用於光交換產品的開發更會加速光交換技術的發展。
  • 基於嵌入式技術的LED顯示屏控制系統淺析
    打開APP 基於嵌入式技術的LED顯示屏控制系統淺析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8-30 17:23:00 嵌入式系統廣義上認為是一個由系統硬體與系統軟體有機組成並且具有高可靠性和實時性的可控系統
  • 基於Profibus現場總線的控制系統
    1 引言現場總線是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控制領域的體現,是自動化技術發展的熱點之一。因其具有數位化、開放性、分散性以及對現場環境的適應性等特點而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 科學家首次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發表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範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光子學》。光孤子具有粒子性,在攜帶光信息、實現光控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光孤子的研究始終和材料發展、結構設計緊密聯繫在一起。藉助於能帶設計,人們可以調控衍射和色散的強度,從而降低形成光孤子的閾值功率,但即便如此,閾值功率依然處於較高水平。葉芳偉課題組首次發現了莫爾晶格這類準周期晶格中的空間光孤子。
  • 基於IEC61131標準程式語言的Phoenix Contact自動控制系統
    越來越多的信號需要進行傳輸,而且需要越來越多點到點的電纜, 這樣增加了線路敷設設計的複雜性,也增加了投資和安裝,調試與維護的費用。系統的安全型和可靠性也大大降低。 因此用戶迫切需要一種新的工業安裝技術,通過採用這種技術可減少電纜極其相關的費用,並能將一部分的控制功能分散到現場輸入/輸出設備,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要實現新的工業安裝技術的關鍵是要採用新的傳輸方法。
  • 科學家首次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圖】
    傅其棟(左)、 葉芳偉 (中)、王鵬在交流工作中國科學報·科學網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莫爾晶格的研究推進到非線性光學範疇,發現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
  • 基於LTCC技術的傳輸零點濾波器設計
    打開APP 基於LTCC技術的傳輸零點濾波器設計 丁世敏 田暉 發表於 2010-11-27 09:08:54   隨著射頻無線產品的快速發展
  • ...與天文學院葉芳偉團隊發表最新成果「莫爾角調節下的空間光孤子」
    答案是肯定的,最能生動體現這一點的恐怕要屬光孤子。光孤子是指非線性效應平衡衍射或色散效應,從而在演化過程中始終保持波形不變的一束光或一個光脈衝。與經典粒子一樣,光孤子之間也可以發生碰撞,並能呈現出一切可能的碰撞形式:彈性碰撞、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後湮滅或分裂、形成類似於DNA分子結構的螺旋運動等。
  • 解析基於SDN架構的SPN傳輸網絡解決方案
    SPN被定位為基於乙太網生態系統的下一代融合傳輸網絡,可實現高帶寬、低延遲和高效率的全面服務傳輸。SPN可承載無線服務、企業服務、住宅服務和雲互連等服務。 SPN設計原則 SPN利用高效的乙太網生態系統來提供低成本和高帶寬的傳輸網絡服務。隨著多層網絡技術的有效融合,實現了靈活的軟隔離切片和硬管道切片,並提供了從L0到L3的多層服務傳輸能力。
  • 基於STM32的校園照明智能控制系統
    採用組態王軟體做上位機進行控制和監控,實現了與外界環境相結合的人為可控智能閉環系統,實際表明該系統具有低功耗,穩定性強,通信距離遠,傳輸速度快,誤碼率低等特點。一般的校園照明系統只是運用普通的聲控及光控傳感器組成開環的控制系統,其靈活性差,功耗大,不可人為幹預。而市場上閉環控制的照明系統投入資金大,穩定性差,無法在校園中得到推廣。
  • 基於FPGA的雙向多路信號光纖傳輸組件設計
    摘要:多路信號的光纖傳輸在新型產品的研製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文章首先介紹了基於FPGA的雙向多路信號光纖傳輸組件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光纖傳輸組件的硬體結構和基於FPGA的軟體結構,設計了光碟機動電路和光接收電路,最後通過實驗驗證了雙向多路信號光纖傳輸組件設計的正確性。
  • 基於C8051F02X的無線數據傳輸系統設計方案介紹【詳解】
    本文介紹的一種基於C8051F02X的無線數據傳輸系統應用了計算機技術和GSM網絡通信技術,是一種新型無線通信系統。該系統依託GSM網絡,採用短消息進行數據通信,即在傳統的單片機數據採集系統中增加支持短消息、數據通信等業務的GPRS模塊,並為其分配一個獨立的SIM卡,結合單片機系統通過串行通信接口,實現了數據的遠程無線傳輸。
  • 基於非特定人車載音響語音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隨著語音識別算法的改進和新一代專用語音處理晶片的問世,出現了使用語音控制代替手動控制的車載電器,從而減輕駕駛員手動操作負擔,大大提高行車安全係數。 目前我國的車身電子語音控制主要集中在汽車導航系統的應用上,沒有充分發揮語音識別技術在車身電子中的應用價值。
  • 深度 | 基於信息物理融合的網絡控制系統安全研究策略
    具有代表性的最新成果是基於已知安全傳感器量測(Know Secure Sensor Measurement,簡稱KSSM)。②引入加密和訪問控制技術甄別通信異常,這是一種被動防禦方法,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現場總線安全機制中最常用的一種。
  • 基於物聯網的水產養殖監控系統
    摘要:由於水產養殖水域環境現狀需要得到控制和改善,實時遠程監控系統尤為必要。本系統應用嵌入式技術、4G通信模塊、伺服器後臺處理和物聯網技術進行對水中溶解氧含量和溫度的實時監控。本系統的關鍵技術是通過終端實現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和發布,並實現實時遠程網頁監控、手機遠程控制設備啟停等功能。
  • 基於CORS系統的高精度RTK定位技術設計詳解
    基於CORS系統的高精度RTK定位技術設計詳解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7-25 15:51:50 0 引言 RTK定位技術是利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基於MEMS慣性傳感器的加速度測量無線傳輸系統設計
    微電子與微機械(MEMS)技術的發展,使現代傳感器設計向微型化、智能化、集成化、微低功耗方向發展。MEMS技術突破了傳統傳感器設計受質量、體積、功耗等技術瓶頸的束縛,在各測量領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而隨著無線技術的發展,傳感器技術與無線技術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利用無線技術開發信號採集無線傳輸模塊可以克服有線傳輸的弊端。
  • Profibus-DP總線技術在同步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Profibus總線控制技術及網絡同步控制是自動化領域的重要控制技術。Profibus-DP是一種堅固耐用、功能強大、開放性好的通訊總線.主要用於與現場設備的連接並快速、循環交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