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量交易一直是近些年來股市策略的大贏家。2015年以來,動量交易開始逐漸跑贏大盤,在2017年低波動的市場環境裡,動量交易ETF MTUM和標普500的差距進一步甩開。
2013年創立以來,這一ETF的年均回報高達15%。即使是在12月美股大跌時,MTUM的表現也要比標普500好一些,更不必說之後的反彈期間。
伯恩斯坦分析師指出,動量交易不僅是在過去三周中大顯靈通,它現在還遠遠甩開虧損者,估值達到了網際網路泡沫以來的新高。
「動量交易目前值得擔憂,估值之差比2009年2月還要高得多,而當時是災難性的時期,」伯恩斯坦分析師在周二的報告中指出,「這讓我們感到震驚。」
伯恩斯坦從最新的13F文件中觀測到,醫療健康和公用事業已經和科技股一道,共同成為了過去12個月間股市的大贏家。這三個動量策略的熱捧行業雖然也遭到了拋售,但動量策略的輸家,即金融、能源、工業、材料板塊,跌幅要更加明顯。
動量策略的標的越來越貴。典型高-動量股的市盈率,已經是低-動量股的兩倍,而且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高點。
這意味著投資者再一次回歸了老路。伯恩斯坦分析師Sarah McCarthy和Inigo Fraser Jenkins提示,資金再一次回到原來的渠道裡,下一次股市反轉「意味著麻煩」。
伯恩斯坦提到,上一次動量股的估值達到類似的高位(也就是2000年),動量交易策略在接下去的6個月裡暴跌53%。美銀美林此前也提到,市場波動性註定飆漲,動量交易會是今年最大的風險。
不過高盛認為,動量交易之所以在12月大市重挫時,仍然表現相對良好,主要是因為動量交易的性質隨著投資者的變化也發生了變化。高盛策略師Jessica Binder Graham團隊此前提到,10月底以來,長久被低估的防禦性股票受到了動量交易的青睞。
「市場從高市盈率、高增長的股票,轉向更具防禦性、更穩定的股票,我們看到動量交易也在往這個方向轉換。」所以,高盛認為,現在的動量交易更具避風港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