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國、巴西以及印度和俄羅斯以外,歐洲大部分國家算是已經熬過了疫情最難的時刻,從5月初以來,多個歐洲國家宣布逐漸解除封鎖,因疫情影響的學校,餐館和酒吧以及健身房和影院等,紛紛開業,歐洲多國也迎來經濟的春天!
疫情期間搶口罩大家都能理解,畢竟這是剛需!但為啥歐洲人搶起自行車來了?筆者作為馬後炮當然也能理解了,因為雖然已經解封,但出行的共同交通比如地鐵和公交車,仍然屬於人員密集的高風險區域,民眾經歷了疫情,已經徹底了解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因此瀟灑出行的單車意外的成了最搶手的交通工具!
很明顯就是將已有的自行車道重新強化了
早先在德國,因為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除了在公共運輸上嚴格執行以外,政府還鼓勵民眾利用單人交通工具出行,柏林市政部門重新規劃了道路標識,臨時擴充了單車車道,這個措施是不僅滿足騎行者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離,更重要的是和機動車各行其道,保證騎手們的交通安全。而且在政策層面上嚴禁機動車司機佔用自行車專用道,否則將罰款55歐元。
英國衛報的標題,自行車是新的衛生紙
這衛報就是比較直接,將搶購自行車和早先的美國人搶購衛生紙的風潮聯繫起來了,形象的告訴大家,現在風向變了,疫情快過去了,趕緊得為上班準備交通工具!
搶購自行車還蔓延到了澳大利亞,據澳大利亞雪梨中央商務區自行車商店Giant Sydney的經理稱,現在自行車銷售暴增,他們已經不得不增加銷售人員以及臨時停止維修服務,因為當前的銷售火爆已經讓他們忙不過來!
澳大利亞雪梨一家自行車維修保養商店
另外他同時表示,原先他們店裡銷售的都是售價$4000- $15000的高端車型,主要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運動需要,但最近前來諮詢和購買自行車的都是普通家庭,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希望保持社交距離,因此出售的都是700到1200美元之間的入門級別自行車。
電動車和電動滑板車連帶爆賣
比較有意思的是,有很多購買能健身的單車的同時,也有很多「懶漢」購買了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滑板車,包括,四月底時美國很多商店已經售罄了1000美元以下的低端自行車(包含電動自行車)。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家零售商在4月底之前售出了所有入門級自行車,而且在其50年的歷史中,自行車銷售從來沒有這麼火爆。
6月4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電商速賣通數據顯示,5月份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上漲超過22倍,義大利、英國也都上漲了4倍左右。電動滑板車的銷售額也大幅增長,義大利上漲近9倍,英國上漲近8倍,法國上漲380%,在體量本身就很大的西班牙也增長了280%。
這位法國買家的留言簡單直接:閉著眼睛買
而且由於線下店的關門使得消費者不得不選擇線上購物,這讓各家線上銷售的平臺迎來了一波爆賣的春天!更主要的是「歐洲當地政府為鼓勵騎行提供了補貼,低端款相當於對摺,高端款相當於只賣低端款價格,所以現在高端款也賣空了。因此現在的爆賣是有原因的!
儘管我國是一個自行車生產大國,但高端市場品牌都被歐美品牌所佔據,當然我們生產的電動自行車也不錯,並且在國內已經銷售十幾年以上,產品已經在向高端發展,希望這些廠商能把握時機。
其實不要光看歐美人買單車,自行車出行也是環保健身的選擇,筆者也是一位單車運動愛好者,日常也經常在山間的鋪裝道路上騎行鍛鍊,對於單車的選購,不買貴,也不是買便宜,主要是選購一臺自己適合的單車,主要有如下幾點:
出行目的:上下班通勤、運動鍛鍊
身高與體力要求
山地與公路以及摺疊的選擇
上下班通勤一般距離不長,普通自行車或者共享單車都可以解決,但如果路程比較遠,比如超過5千米,最好選擇入門級別的自行車,因為這些單車結構設計比較適合騎行中遠距離!如果是運動鍛鍊的話,那麼至少要從入門級別的單車開始購買。當然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經濟實力選擇。
選擇和身高配套的車架,騎行會比較輕鬆,減少運動損傷,體力要求則是選擇是否適合單車的關鍵,比如通勤距離超過30千米,很明顯不適合一般人!
山地車很都多帶避震車架,騎行比較舒適,但避震車架(前叉和軟尾)會額外消耗體力,硬車架和前叉不太舒適,但比較節省體力,公路車輪胎比較細,容易被扎胎,雨天路面防滑不足,而且騎行姿態很低,一般人不習慣!
摺疊車可以開車到遠行目的地,然後從車上取下單車展開騎行,攜帶方便,但結構稍重(摺疊結構死重),所以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