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國200多年的歷史當中,其中有兩個半皇帝是提倡學習西方文化的,一個是康熙、一個是光緒,還有那半個就是溥儀。儘管溥儀是一個傀儡皇帝,但是他卻是清朝時候英語水平最高的皇帝。1917年的時候,張勳曾帶領5000個辮子兵在北京擁護溥儀,想要讓溥儀復位。
但是這場鬧劇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小皇帝溥儀的學習生涯開始了。小皇帝溥儀從港英政府請來了一位「中國通」,這位「中國通」的名字叫做莊士敦,他是牛津大學畢業的,因為他精通中文,所以被派遣去香港擔當職務。
在他成為溥儀的教師以後,他先教溥儀最基礎的英文。在第二年,他又讓溥儀讀了很多英文短篇故事,像《愛麗絲漫遊記》等,還有很多西洋的歷史故事。後來,莊士敦還把中國的一些名著翻譯成英文,並教他在生活中運用。這種教學方式讓溥儀對英語更加有興趣,也讓他的英語水平進步神速,後來溥儀還能用英語翻譯《四書五經》,這在現代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現代,就算是教授級別的人也很難翻譯《四書五經》,而因為溥儀從小學習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在20年後的他,作為證人去東京參加審判,面對法官的英語,他對答如流,根本不需要佩戴什麼同聲傳譯的耳機。因此,溥儀的英語水平絕對是一流的。這和莊士敦的教學方式也有關,這也是現代英語應該學習的地方。儘管溥儀的英語水平很高,但在他辦戶口的時候,學歷卻只能填初中。但是一個初中生可以翻譯出《四書五經》嗎?如果從英語方面來說,溥儀絕對算是一個博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