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的這四大定律不僅有切實的理論基礎,更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一起來了解一下!
第一條: 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指,與一個人第一次見面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它主要是獲得了對方的長相、氣質、長相、表情、姿態、身材、 衣著打扮等方面的印象,判斷對方的內在素養和個性特徵。這一最先的印象對他人的社會知覺產生較強的影響,並且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並且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後的一系列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首因效應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響著人們對他人以後的評價和看法。對於戀愛的意義是:於進攻方——生活中注重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對方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於防守方——理性思維,切莫過於注重外表,淡化瞬間感受,要注重發掘對方內在的東西。
第二條: 近因效應
所謂近因效應,與首因效應相反,是指在多種刺激一次出現的時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決於後來出現的刺激,即交往過程中,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佔了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因此,也稱為「新穎效應」。在與人的交往中,一個人最近的表現在腦中形成的印象最為深刻。在愛情過程中,最近交往產生的感覺直接影響著一個人對愛情的判斷。對戀愛的指導意義:於進攻方——窮追不捨之後,嘎然而止,給對方一段時間,讓她回顧一下你的優點,讓她充分注意到你存在的意義;於防守方——縱觀全局,冷靜思維,切莫為「某一次」而感動。
第三條: 羅密歐與朱麗葉定律
羅密歐與朱麗葉定律說的就是,當愛情面臨外界的考驗時,外界的阻撓反而會加深兩人的感情;對愛情的指導意義:如果兩個人要加深感情,就要多經歷一些,平平淡淡絕對難抵七年之癢,如果父母要幹預兒女的感情,不要逆勢阻撓,那樣反而會加深兩者的感情,應當順勢引導,實施迂迴策略.
第四條:麥穗理論
麥穗理論: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的3個弟子曾求教老師,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侶。於是蘇格拉底帶領弟子們來到一篇麥田,讓他們每人在麥田中選摘一支最大的麥穗——不能走回頭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個弟子剛剛走了幾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認為是最大的麥穗,結果發現後面的大麥穗多的是;第二位一直左顧右盼,東瞧西望,直到終點才發現,前面最大的麥穗已經錯過了;第三位把麥田分為三份,走第一份時,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類麥穗,在第二份裡驗證是否正確,在第三份裡選擇了麥穗中最大最美麗的一支。對愛情的指導意義:麥穗理論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這裡的三個弟子,第一個代表了這個社會上的閃婚一族,遇到一個覺得合適的人就不假思索的迅速結婚,然而結婚後會發現對方其實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侶,於是閃婚的人有很多伴之以「閃離」,結果很悲劇。第二個弟子屬於挑剔的心態,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總是挑來撿去,結果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最行的和相對比較行的都錯過了。而最後一個弟子是一個比較明白的心態,他知道自己的伴侶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許他找到的不是最漂亮的,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她必定是最適合的,這就達到了雙贏的結果。很多人總說,自己的緣分沒有到,其實不然,只是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