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飛雪千古奇冤,血濺白綾三年旱,何時借得屠龍劍,斬盡不平天地寬」
上邊這段話是戲曲作品《竇娥冤》中的臺詞,隨著時間的發展,六月飛雪的景象也就變成了含冤受屈的代名詞。但不得不說「六月飛雪」並非是奇冤,而是罕見的奇景罷了!並且在新疆發生的概率並非特別低。
6月29日冷空氣突襲新疆部分地區,導致出現了罕見的六月飄雪,南疆的人們熱到吃西瓜,而北疆的人們卻換上了厚裝迎接雨雪天氣。這次的六月飛雪,降雪量非常大,有的地方雪已經超過膝蓋,前一天睡下的馬兒、羊兒們,第二天起床後發現甜美的牧草都「消失」了,整個世界銀裝素裹。
雖然看起來銀裝素裹比較漂亮,但是對於當地的牧民來說六月飛雪罕見現象並不好,因為過後的積雪覆蓋了嫩綠的牧草,讓飼養的牲畜等沒有充足的食物供應。同時冷空氣的來襲,讓氣溫下降10攝氏度,這個影響也是巨大的,對於畜牧業甚至是當地居民的生活都有一定影響。
2020年發生的大事件還是比較多的,都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其中起到主要襯託作用的就是新冠疫情的傳播,給2020年的開年帶來了陰霾。
除此之外2020年的上半年,給人提供了另外一個信號,那就是溫室效應帶來的惡劣影響,導致特殊地區溫度的罕見升高。例如今年的2月份,在我國南極地區出現了罕見的20.75攝氏度高溫,這是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
同時科學家通過空中監測,在北極大部分區域內都發現了甲烷熱點,最後統計數據有200多萬個。甲烷是要強於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同量下是二氧化碳的25倍,因為溫度的升高導致北極部分地區冰川融化釋放甲烷。而釋放的甲烷反過來又要加劇溫室效應,這種情況就是惡性循環了。
而就在六月份位於北緯67.5度的Verkhoyansk小鎮出現了38攝氏度的高溫,這裡剛好在北極圈之內,這個溫度也是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雖然這個季節太陽直射點移動到北回歸線附近,是北極的夏季,但是這個溫度卻是歷史新高,這足以說明溫室效應帶來的氣溫升高一直都存在。
實際上地球溫度的升高要比疫情影響更大更深遠,疫情來的快可能去的也快,但是溫室效應可能會影響到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條件,時間上漫無盡頭。雖然它沒有疫情來的那麼強烈,但人類如果不對溫室效應加以控制,未來的某一天帶來的結果是人類文明都難以承受的。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西伯利亞凍土層融化釋放遠古病毒,洋流改變氣候改變生活條件全部改變。
從2019年一直燃燒到2020年初的澳大利亞大火,主要的原因也是溫度,2019年被認為是近幾百年來第二熱的一年。雖然林火每年都有發生的危險,但是高溫環境讓林火蔓延的更快,最終也就形成了罕見破壞性較大的澳洲林火。
2020年對於人類來說的確是非常不友善的一年,希望出現的種種異常現象可以提醒人類,儘快的改變生活方式,保護地球環境。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