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為之下霜。
——淮南子
戰國時期的鄒衍侍奉燕惠王非常忠心,但是燕惠王的左右卻誣陷他,使燕惠王不信任鄒衍。最後鄒衍仰天痛哭,明明農曆五月卻下起了鵝毛大雪。這就是「六月飛霜」的來歷,所以後來六月飛雪也被用於重大冤案,在《竇娥冤》中也出現過相關片段:「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六月飛雪其實是在特殊的情況下能夠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產生「六月飛雪」大概率都是因為夏季高空有較強的「冷平流」,將含有雪花的積雨雲拉到地面,從而產生降雪。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小範圍的,有著地區的局限性。但是在1816年,全球範圍內都出現了六月飛雪,被史學家稱為「無夏之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1816年,正值中國的嘉慶二十一年。《清史稿》記載「農曆八月,天氣忽然寒如冬」,雲南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卻連續三年降雪,東北黑龍江更是在大夏天發生了嚴重的霜凍。在安徽江蘇等地,也有六月飛雪的情況發生。中國臺灣的新竹地區,更是「十二月雨雪,冰堅寸餘」一年十二月都下雨下雪,冰塊厚一寸。
不只是中國,在歐洲,1816年正是拿破崙退位不久,1815年剛剛在滑鐵盧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擊潰了他的「百日王朝」。但是一場更大的災難來襲,突如其來的寒冬讓整個歐洲陷入了冰天雪地。英國凍死了大量家畜和農作物,德國眾多河流被凍結,其中瑞士受災最嚴重的,大量居民被凍死凍傷。據統計,1816年歐洲凍死的人數有20多萬人,比在戰爭中死亡的人數還多。
在美洲大陸,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美國加拿大出現了多次大型暴風雪,大量的農作物死於霜凍整個美國都有人被凍死,部分地區的溫差巨大,一天之內從35攝氏度降到了0攝氏度。因為天氣反常,穀物價格暴漲,所以很多人即使沒死在暴風雪中,也死再了饑寒交迫中。
後來經過當代科學家的勘察和研究發現,原來這一年六月飛雪的罪魁禍首,竟然是一座火山。地處印度尼西亞的森巴瓦島上,有一座坦博拉火山。在1816年之前,他的高度是4100米,但是現在卻只有2850米,究其原因,正是1816年4月的一場火山爆發。
據專家分析,這場火山爆發已經積蓄了五千年之久,其中產生的能量,大約等於8億噸的TNT炸藥爆炸,而這次爆發也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大規模的一次火山爆發。伴隨著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火山灰等物質,對大氣層產生了巨大破壞。據說在火山爆發時,遠在英國倫敦的人們都能看到火山灰隨著日落而飄散。
坦博拉火山的噴發,從1816年的7月一直持續到7月份,連續3個月的噴發使其產生了超過一千三百億噸的火山灰和碎石,致使當地六萬多人喪命。而這些大量的火山灰遮蔽了北半球的陽光,使得1816年的夏天沒有太陽照射,從而誕生了「無夏之年」,也導致了1816年的全球災難。
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顯得那麼渺小無力,即使是科技發達技術水平先進的現在,面臨這樣的天災依舊束手無策。好在科學家依舊預測,在近期幾百年都不會有如此巨大的火山爆發,但是隨著全球變暖,氣候環境反常,某個巨大火山的爆發會比預測早到幾百年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