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汙水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氮磷指標的失衡?

2020-12-01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20年5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線發表了關於湖泊中氮磷元素計量平衡與人為活動幹擾影響的研究論文「Improvement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lters lake nitrogen to phosphorus ratios in populated regions」,揭示了我國大規模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對人口稠密地區湖泊中營養元素計量平衡的潛在影響,並提出了針對性改善建議。該研究由天津大學環境學院童銀棟、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劉學炎等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挪威水環境研究所、西班牙全球生態研究院、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蒙大拿大學、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等國內外研究機構學者共同完成,環境學院童銀棟為第一作者、天津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西班牙全球生態研究院Josep Peñuelas、蒙大拿大學James Elser、北卡萊羅納大學Hans Paerl等多位國際知名水生態領域專家也參與了此項工作。

生態化學計量學是探索碳、氮、磷等重要生命元素在各種生態過程中平衡狀態的一門科學,其核心是揭示生存環境和生物體元素組成變化對陸地、水體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影響。掌握水體中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徵長期演變規律是明確水生態初級生產力變化、預測有害藻華爆發的前提,也是評價環境管理措施實施效果、制定未來營養物管控目標的基礎。課題研究團隊實地調查了我國46個主要湖泊營養狀態歷史變化,分析了覆蓋不同氣候條件、不同人為活動類型的地區湖泊長時間序列營養物濃度和元素計量特徵變化趨勢。結果表明,從近十年變化趨勢看,我國東部地區部分湖泊已經開始出現貧營養化特徵,具體表現為湖泊磷濃度顯著下降、氮濃度基本穩定,而氮磷元素計量比則迅速上升,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受納水體非固氮類藍藻的爆發(如微囊藻、束絲藻等)。這一特點顯著不同於早前研究報導的湖泊富營養化過程中氮磷濃度和計量比的變化趨勢。

為了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研究團隊將「氮磷元素物質流分析」和「流域水文傳輸模型」相耦合,追蹤湖泊中元素計量特徵變化的人為活動驅動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從2005年以來,我國湖泊營養物輸入量已經實現從「普遍增加」到「局部下降」的轉變、城市生活源排放量下降顯著(尤其是在東部淺水湖泊);同時發現,部分人為排放源中氮元素相對於磷元素開始出現了過剩、氮磷元素計量比嚴重失衡。尤其是城市生活汙水排放,由於不同營養物汙水處理去除效率差異導致出水中氮磷元素比相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提出需警惕對受納水體中營養元素平衡和水生態功能的負面影響(部分水生物滅絕、多樣性喪失)。這一研究成果表明,未來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僅應該考慮除氮、除磷功能,同時需要注意汙水處理前後元素計量比變化對受納水環境的影響,提出在未來城市生活汙水排放中增加氮磷元素計量比限值的指標。

原文連結: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5/07/1920759117

以上文章文字轉發自http://news.tju.edu.cn/info/1012/51363.htm.

【後記】

對於本文研究結論,「水進展」專家群進行了討論,有專家認為,一方面國內外大多採取控磷的策略來防治湖泊富營養化,那麼湖泊氮磷失衡本來就是控磷策略的結果;一方面對於汙水處理廠而言,除TP比除TP容易;所以對於一些更嚴格的地標來說,從技術經濟可行性的角度,採取了一種對TP更高的標準,而對總氮較為寬鬆。再一方面,每個湖泊都是一個生態系統,氮磷比是湖泊的屬性之一,但每個湖泊都有其獨特的規律;作者的這篇文章如果通過大數據分析將湖泊的氮磷比和湖泊的健康程度關聯起來分析,從而發現規律,或為不同類型湖泊氮磷比控制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或許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也有專家認為,N/P比不是關鍵,關鍵是P濃度是不是到了藻類生長的限制水平。

對此,文章作者童老師參與了討論並發表了觀點,他認為,水體富營養化的發生機制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定論。傳統的觀點認為,控磷是可以治理富營養化的話,代表人物是加拿大Alberta大學的Schindler教授,依據是加拿大的Lake 227的磷添加實驗結果。在實際過程中,控磷的好處在於:1. P容易控制,經濟上可行;2.部分觀點認為,富營養化湖泊部分藻類可以固定氮,導致氮「不可控」。自從2010年之後,越來越多的觀點提到,氮和磷的雙控,代表性認為為北卡來羅那大學的Hans Paerl等。這一觀點上的爭論甚至在Science上進行了辯論式的討論(Conley et al., 2009,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現在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氮和磷的協同控制很重要。在此過程中,多數觀點認為,P元素可以控制生物量,而N/P的比例可以影響浮遊生物群落構成,例如高N/P比水體有利於非固氮蘭的微囊藻和束絲藻的爆發(基本觀點是在湖泊為N/P為23:1,海洋中則是16:1),進而影響水生食物鏈的能量傳遞效率,最終影響浮遊生物多樣性。持有此觀點的人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Jame Elser、西班牙科學院Josep教授等。我們總體認為,汙水處理對於地表磷改善是有效果的,但對於氮可能並不如磷,所以造成無意識的氮磷計量比增加,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水生態後果。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淨水技術 | 生活汙水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氮磷指標的失衡?
    結果表明,從近十年變化趨勢看,我國東部地區部分湖泊已經開始出現貧營養化特徵,具體表現為湖泊磷濃度顯著下降、氮濃度基本穩定,而氮磷元素計量比則迅速上升,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受納水體非固氮類藍藻的爆發(如微囊藻、束絲藻等)。這一特點顯著不同於早前研究報導的湖泊富營養化過程中氮磷濃度和計量比的變化趨勢。
  • 淨水技術|生活汙水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氮磷指標的失衡?
    結果表明,從近十年變化趨勢看,我國東部地區部分湖泊已經開始出現貧營養化特徵,具體表現為湖泊磷濃度顯著下降、氮濃度基本穩定,而氮磷元素計量比則迅速上升,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受納水體非固氮類藍藻的爆發(如微囊藻、束絲藻等)。這一特點顯著不同於早前研究報導的湖泊富營養化過程中氮磷濃度和計量比的變化趨勢。
  • 科學網:城鎮汙水疑為藻類氮磷「膳食」失衡重要原因
    (作者 張華 陳彬)近期,由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童銀棟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造成湖泊中藻類氮、磷「膳食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日前,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了國際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發表成果闡述人為活動幹擾對湖泊氮磷元素生態計量平衡的潛在影響
    生態化學計量學是探索碳、氮、磷等重要生命元素在各種生態過程中平衡狀態的一門科學,其核心是揭示生存環境和生物體元素組成變化對陸地、水體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影響。掌握水體中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徵長期演變規律是明確水生態初級生產力變化、預測有害藻華爆發的前提,也是評價環境管理措施實施效果、制定未來營養物管控目標的基礎。
  • 天大團隊研究發現城鎮汙水排放疑為藻類氮磷「膳食」失衡重要原因
    【天大團隊研究發現城鎮汙水排放疑為藻類氮磷「膳食」失衡重要原因】近期,由天津大學童銀棟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造成湖泊中藻類氮、磷「膳食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 藻類氮磷「膳食失衡」 天大團隊發現重要成因
    近期,由天津大學童銀棟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造成湖泊中藻類氮、磷「膳食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該項研究成果「汙水處理設施快速提升導致人口稠密地區湖泊氮磷計量失衡」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項研究可以為制定符合水生態需求的城市汙水處理排放標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 藻類氮磷「膳食失衡」天大團隊發現重要成因
    近期,由天津大學童銀棟團隊聯合多家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開展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是造成湖泊中藻類氮、磷「膳食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該項研究成果「汙水處理設施快速提升導致人口稠密地區湖泊氮磷計量失衡」已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項研究可以為制定符合水生態需求的城市汙水處理排放標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 汙水處理常規分析控制指標最全總結!
    ⑶氣味:廢水的氣味是由生活汙水或工業廢水中的汙染物引起的,通過聞氣味可以直接判斷廢水的大致成分。新鮮的城市汙水有一股發黴的氣味,如果出現臭雞蛋味,往往表明汙水已經厭氧發酵產生了硫化氫氣體,運行人員應當嚴格遵守防毒規定進行操作。⑷濁度:濁度是描述廢水中懸浮顆粒的數量的指標,一般可用濁度儀來檢測,但濁度不能直接代替懸浮固體的濃度,因為顏色對濁度的檢測有幹擾作用。
  • 汙水水質檢驗流程與項目指標
    3.水質物理指標的測定1)懸浮物測定生活汙水總含有大量無機、有機懸浮物(SS),會堵塞管道、河道、讓水體濁度增加、透光度減弱,阻礙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水生物的死亡。測定懸浮物一般採用的方法有:稱量法、光學法。
  • 新研究顯示汙水處理前後 元素比例失衡影響水環境
    新研究顯示汙水處理前後 元素比例失衡影響水環境科技日報訊 (記者陳曦 通訊員張華)湖泊富營養化和有害藻華頻繁暴發,成為當前全球範圍面臨的重大水環境問題。其原因是人為活動加劇造成的氮、磷向水體過量輸入,並在氣候變暖等因素誘導下愈發難以控制。
  • 汙水處理常規分析控制指標最全總結!
    生活汙水中氮的含量一般為20~80mg/L,其中有機氮8~35mg/L,氨氮為12~50mg/L,硝酸氮和亞硝酸氮的含量很低。工業廢水中有機氮、氨氮、硝酸氮和亞硝酸氮含量因水而異,有的工業廢水中氮的含量極低,在利用生物法處理時,需要投加氮肥以補充微生物所需的氮含量,而出水中氮的含量過高時,又需要進行脫氮處理,以防止受納水體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 山東:《關於加強工業企業和城市汙水處理廠監管及總氮指標排放控制...
    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住建廳印發《關於加強工業企業和城市汙水處理廠監管及總氮指標排放控制的通知》,通知要求,因內部汙水處理設施工藝落後、處理能力不足導致總氮等指標濃度超標的,要儘快升級改造現有設施;在實現達標排放前,應實施限產、停產或加設臨時汙水處理站,嚴禁將超標汙水外排。
  • 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
    近30年來,汙水脫氮除磷技術一直是汙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但這些工藝流程長、基建投資與運行費用高、工藝系統複雜、要求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管理。因此,從我國國情出發,研究開發簡捷、高效、經濟的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對解決我國水體的氮、磷汙染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常用汙水水質指標及意義
    BOD的意義:a、生物能氧化分解的有機物量;b、反映汙水和水體的汙染程度;c、判定處理廠效果;d、用於處理廠設計;e、汙水處理管理指標;f、排放標準指標;g、水體水質標準指標。6.總氮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汙水平均濃度/(mg/L)35mg/L15mg/L20mg/L0mg/L0mg/L氮在自然界以各種形態進行著循環轉換。
  • 中國城市生活汙水脫氮技術的未來判斷
    中國特有的汙水特徵下,如何實現高排放標準下汙水脫氮的高效、穩定運行?以國際經驗看我國脫氮技術的未來方向又是什麼?我們希望通過對歷史、現在、未來的探討及思考,釐清脫氮技術未來的技術路線,促進行業創新及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我國水體受到氮汙染了嗎?
  • 生態環境部:關於加強固定汙染源氮磷汙染防治的通知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了《關於加強固定汙染源氮磷汙染防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將肥料製造、汙水集中處理、規模化畜禽養殖等18個行業作為氮磷汙染防治的重點行業,要求全面推進氮磷達標排放。氮磷排放重點行業的重點排汙單位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安裝含總氮和(或)總磷指標的自動在線監控設備並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聯網。
  • 城市汙水流向何方?
    水質指標就是我們用來定量描述水質的東東。常見的水質指標有COD(化學需氧量)、BOD5(5日生化需氧量)、氨氮、TN(總氮)、TP(總磷)、pH、大腸菌群等,其中COD應該是最為廣泛熟知的指標,一般籠統的介紹水質,都是用這個,比較清晰。二、汙水的最終出路一般來講,城市汙水包括生活汙水、工業廢水、雨水徑流。
  • 汙水除磷工藝綜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 , 水體氮磷的汙染日益嚴重,大量富含氮磷的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和含農藥、化肥的農田徑流排入湖泊、河流、海洋等水體 , 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這樣不僅造成了嚴重水環境的汙染、水體富營養化及水體發生赤潮等現象,而且還會造成工業用水設備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和腐蝕,影響工業生產正常進行。
  • 加強固定汙染源氮磷汙染防治
    長江流域嘉陵江、烏江、長江三江入庫斷面在2003年以來,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治理成效明顯,總磷和總氮指標上升趨勢顯著;2009年至2010年,烏江流域貴州段由於磷礦汙染造成的死魚事件不斷發生;2014年長江口及其毗鄰海域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年均值也已達到1.18毫克/升和0.04毫克/升,富營養化指數達到重營養化水平,導致東海海域赤潮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