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在三沙海面上,總能讓人詩意澎湃。
激浪中翱翔的鰹鳥。
三沙地理·氣候南海諸島四季如夏,溫暖溼潤,乾濕季分明,雨期集中,雨量充沛,且受季風影響,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類型。
39年前創作《西沙,我可愛的家鄉》的曲詞作者呂遠、蘇圻雄,日前再次聯手為三沙譜新歌《我愛三沙》,歌詞中描寫了漁民世代以海為家的生活。
這些靠天吃飯的海南老漁民們,對於三沙的氣候再熟悉不過了。每年立春後出海,趕赴1月—5月的「大春海」漁汛,然後利用西南季風返回。每年的這兩股冬、夏季風,世世代代陪伴著漁民們,不斷書寫海上遠航的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陳彬 特約記者熊瑛 圖\海南日報記者宋國強
「爺爺從小闖海走遍了三沙,漂過浩淼煙波春秋冬夏,揚帆撒網風吹雨打千百島礁,世世代代都是他的家……」
39年前創作《西沙,我可愛的家鄉》的曲詞作者呂遠、蘇圻雄,日前再次聯手為三沙譜新歌《我愛三沙》,歌詞中描寫了漁民世代以海為家的生活。這些靠天吃飯的海南老漁民們,對於三沙的氣候再熟悉不過了。每年立春後出海,趕赴1月—5月的「大春海」漁汛,然後利用西南季風返回。每年的這兩股冬、夏季風,世世代代陪伴著漁民們,不斷書寫海上遠航的故事。
兩股季風
瓊海潭門鎮的何世軒,17歲時就開始到三沙打漁,至今已將近40年。「每年過完小年後,我們就開始出海,趕在5月份之前回來。到了立冬後再次出海,過年前回來。」何世軒說,以前天氣預報的條件落後,漁民出海一旦遭遇颱風,很多人就為此喪命,久而久之,漁民們發現每年的農曆4月18日前後,是一個颱風活躍的時間段,因此都會選擇在此之前返航。
季風是指一年中隨季節不同而有規律地變換方向的氣流,它是由於大陸和海洋比熱容不同,造成吸熱和散熱程度不同,進而導致氣壓差異而產生的。南海諸島地區,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這種東北季風又與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東北信風相吻合,並互相加強,因而強勁而恆定,平均風力為4—5級;每年5月—9月,盛行來自南半球的西南季風,風力微弱,常有間斷,平均風力為3級。每年4月和10月,則是季風轉換時期,風向零亂而不穩定。
季風的變換,給南海諸島帶來了不同天氣。東北季風來自乾燥的亞洲大陸,因而天氣較乾燥,降雨較少;西南季風來自熱帶海洋,帶來比較豐富的降雨。
海南省氣象臺有關專家介紹,南海諸島四季如夏,溫暖溼潤,乾濕季分明,雨期集中,雨量充沛,且受季風影響,屬於典型的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類型。從10月至次年2月,受冬季風影響,盛行偏北氣流,大風天氣頻繁;5月-9月受夏季風影響,盛行偏南氣流,高溫高溼,對流旺盛,雷暴和降水頻繁,熱帶氣旋活躍。
熟悉三沙氣候的,除了經常出海的漁民以外,還有長期在島上工作的氣象觀測人員。三沙市氣象局局長助理陳長丘,從2000年開始到三沙永興島工作,對於那裡的一花一樹、一風一雨都十分了解。他告訴記者,每年的夏季風都會帶來大量溼潤氣流,高達82%的年平均相對溼度,加上水汽中蘊含的高鹽分,使得島上的建築、設施和花草樹木常常掛著晶瑩剔透的水晶或鹽晶,潮溼而鹹澀的空氣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室外的鋼鐵物件只要放置3天以上,一般都會生鏽,島上的建築設備等壽命相對較短。
兩種颱風
南海地區是全球檯風活動最頻繁的海區之一。影響南海的颱風有兩類:一類是來自西太平洋的颱風,稱為「客颱風」。南海地區活動的颱風大多數屬於該類,尤其是強颱風絕大多數都是從西太平洋移入的。另一類是在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稱為「土颱風」,具有範圍小、強度弱、不規則、來勢急等特點。
三沙市氣象局預報員周海霞告訴記者,南海地區主要的氣象災害有熱帶氣旋、雷暴、暴雨、大風、乾旱。颱風實際上是強烈的熱帶氣旋,它形成於熱帶海洋上,具有暖心結構(即颱風眼),風力達12級以上,波及範圍廣、移動速度快,是最常見且影響最大的災害性天氣。
據了解,颱風對三沙的影響,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對於漁民的生產影響,二是影響島上居民的物資補給。
何世軒告訴記者,現在的氣象預報水平很高,能準確及時地把有關颱風的信息傳遞給漁民,但有時颱風持續影響的時間較長,會對他們的生產作業造成很大影響。他們經常會在附近的小島上長時間躲避颱風。
「四高」氣候
因各海區地理環境和環流影響不同,南海地區氣溫分布和變化仍有較大差異。氣溫隨緯度增加而下降,其變化範圍大約由南海北部沿岸區的年平均21℃升高至南海南部約28℃,南北年均溫差約7℃。且與季節變化有關,冬季氣溫由北向南升高,南北溫差較大,可達10℃以上;但夏季南北氣溫都高達27℃以上,差異很小。
三沙的氣候特徵,可以簡單歸結為「四高」———高溫、高溼、高鹽、高日照。
「長時間的日照、加上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使得在此生活和工作的人,常被曬到皮膚紅腫甚至脫皮、起泡。」陳長丘說,在三沙生活的人,有一個很特別的習慣,就是一年四季不管多熱,很多人還是喜歡穿長褲,甚至還要戴上護膝,因為這裡水汽中鹽分很高,很容易引發關節炎之類的疾病。
何世軒也告訴記者,由於陽光強烈,白天走在沙灘上,任何時候人都是難以睜眼。由於紫外線強烈,每次出海捕魚,肯定要曬脫好幾層皮,用手一撕,都能扯出一大片脫落的死皮。
周海霞介紹,西沙群島位於低緯度地帶,接受到的太陽輻射量多,再加上海洋的調節作用,常年溫度較高。根據1981年-2010年氣象觀測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27.0℃,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4.5℃(2006年5月12日),極端最低氣溫16.5℃(1986年3月3日)。
責任編輯:甘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