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7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11月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發布會介紹,「中國天眼」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使得我國相關科研團隊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的核心研究力量。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天眼FAST: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
什麼是脈衝星?脈衝星又稱波霎,是中子星的一種,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而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衝信號而得名。
脈衝星的本質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環境,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科學家們對其進行研究,期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
簡單說,研究脈衝星是我們了解宇宙的一個重要途徑。
正是由於FAST極大的接收面積和極高的靈敏度使得我國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現240多顆脈衝星。
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韓金林表示,「未來5年力爭發現1000顆脈衝星」的目標是困難的,但有信心達成。
雖然面臨我國的地理位置觀測銀河有局限性、近處的脈衝星被其他國家「捷足先登」、銀河外圍脈衝星數量少等困難,但是我國將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待發現的脈衝星。我國科學家正在用各種運行方法搜尋每一顆脈衝星,揭示其中的奧秘。
天眼FAST探測出快速射電暴,為輻射起源提供新信息
最近,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探測到一例快速射電重複暴,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
快速射電暴是什麼?
它是一種2007年才被發現的射電天文現象,是一種神秘的來自銀河系外的射電源,表現為一個脈衝很短但非常亮的脈衝輻射,爆發時間僅為幾個毫秒。
它釋放能量有多高?相當於地球上幾百億年全球總的發電量在幾毫秒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完全釋放出來。
快速射電暴有兩種不同的爆發現象:一種是重複性的,一種是非重複性的。由於相關概念屬於非常前沿的領域,所以無論哪種爆發現象,人類對其起源和物理機制都不了解。
李柯伽表示,FAST參與快速射電暴研究具有巨大優勢。
首先,FAST具有非常高的靈敏度,後續觀測可以看得更清楚;其次,FAST通過保護裝置營造一個非常寧靜的射電環境,周圍無線電幹擾非常少;最後,FAST擁有良好的工作狀態,優秀的噪聲水平和運行配置為後續地順利觀測打下了良好基礎。FAST觀測快速射電暴最核心的貢獻是判斷出快速射電暴的輻射來源於磁層結構。
中國科學院院士、FAST科學委員會主任武向平表示,FAST對於黑洞和脈衝星的發現研究、尋找「第二地球」、尋找「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云聽app,搜索《新聞超連結》)
監製:白中華
總臺央廣記者:鶴佳
編輯:楊揚、畢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