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格蘭芬多的第七個年頭,一切都因為疫情而顯得特殊,以往六站的賽事濃縮到了一個賽段。毫無疑問,在當下這個狀況下要舉辦賽事是多麼不容易,賽事組織方諾迪維制定了細緻的防疫要求,順利在玉溪澄江帶來了2020賽季的格蘭芬多。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這一次的參賽人數也控制在了300人以內,這和以往動輒1600人的參賽規模相去甚遠,但比賽的精彩絲毫沒有減弱半分。
這還是我第一次參加格蘭芬多的比賽,以往的11月因為有半個月會呆在臺灣騎車,所以每次都與格蘭芬多擦肩而過。儘管過往的賽事報導圖片能讓你對雲南的景色了解一二,但遠不如身臨其境所帶來的極致體驗。
地處高原的雲南,天氣變化無常,預報周末下雨的天氣總是讓人害怕。在澄江的一天能讓你體驗到四季的變化,早上的低溫刺骨,到中午陽光直射下的燥熱,早晚溫差變化太大了,但這都是在出太陽的情況下。如果下雨,那高原的低溫立馬讓你打個寒顫。好在,預報的天氣並沒有出現。周六的陽光讓整條賽道都保持在乾燥狀態,而周日雖然陰天,但至少氣溫還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偶爾溜出來的陽光令人倍感溫暖。
上一次來到玉溪澄江還是去年的環法挑戰賽上,那時候雲南的爬坡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比方說江浙的爬坡坡度變化比較「柔」,大多數坡度平均都在5%左右,那雲南的爬坡就比較「剛」,平均坡度也大概在5%左右,但架不住它變化大,可能一會兒2-3%,但過一段路就立馬15-16%的坡就出來了,非常刺激。再加上海拔都在一兩千米,對於我們這種平原來的人來說,是個挑戰。
今年的格蘭芬多玉溪澄江撫仙湖精英賽只有108公裡,海拔爬升在1600米左右,但高原的爬坡讓這條路線變得特別有意思。4公裡榮譽騎行後,立馬就是一道刺激的開胃菜,長距離的陡坡立馬讓將近300人的集團打散。當我還在適應高原的爬坡時,身旁的很多小姐姐、中年大叔們開始紛紛發力搖車走了,爬坡能力太強悍了。
因為沒有下雨,所以乾燥的路面也讓下坡多了很多樂趣。澄江的下坡路很窄,而且很多急彎和回頭彎,因此組委會也在每一個彎道前都設置了志願者,只要有車手到,志願者就會吹起口哨,揮舞著小紅旗提醒,所以整一個下坡都非常安全。賽後,諾迪維的工作人員也非常開心的表示這一次的比賽沒有一個參賽者摔車,所有人都圓滿完成比賽,這足以令人高興。
| 獲得第一的賈智超以3小時02分獲得了冠軍,領先第二名的時間差達到了10分鐘以上,太強悍了。
| 女子組的冠軍張曦浠出發時的位置並不靠前,在第二座山的時候已經處於女子組的領先了。
格蘭芬多玉溪澄江撫仙湖精英賽也算是我今年的最後一場比賽了,所以也騎的比較放鬆,一路陪著閃電大使小葉子在一起騎車,盡情的享受在雲南騎車帶來的視覺盛宴。光一個澄江的騎車路線就那麼多,更別說雲南的其他地方了。也許有一天,諾迪維可以完全可以圍繞著撫仙湖打造一個三日的賽事,不需要轉場,但每天騎車的路線又不一樣,這會非常有趣。當然,這是後話了。
在路上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當地的群眾是否會因為封路而感覺到抱怨,但當路邊兩旁的小朋友不斷喊著「加油」的聲音傳來時,總是感覺到親切。以前在開普敦參加一場三萬五千人的比賽,路線周邊的居民就特別享受,他們會和家人一起,坐在街邊為車手們歡呼。也有一些人則支起了帳篷,享受陽光的同時烤著肉。還有一些村子裡的居民,設置了粉色的主題日,不僅將自己的車貼上了粉色的裝飾物,甚至還將路面塗成了粉色。
當自行車賽事變成了一種節日,大家都享受其中,即便只是路邊的觀眾,也讓這一場比賽變得異常精彩。自行車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每一年都在等待著全世界的自行車愛好者到來。
諾迪維所舉辦的格蘭芬多在雲南已經舉辦了七年,我們也特別希望這個賽事能夠成為當地的傳統,將自行車文化和運動融入當地的生活之中,讓自行車變成一種紐帶,將雲南的美呈現在世人面前。雲南的地理條件又非常適合於自行車賽事,不僅有挑戰而且還有美景,它的爬坡非常接近於曾經去過的歐洲的一些路線,對於自行車愛好者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雲南的爬坡能虐得你不要不要的,但當你完成了比賽之後,你又會懷念這種感覺,這就是GranFondo的意義所在,漫長的距離,偉大的堅持。第三次在雲南騎車的我,似乎已經愛上了當地的騎車路線,倒是期待著未來有機會能夠參加完整版的格蘭芬多賽事,騎遍雲南的美好。
七彩雲南,一天怎麼能騎夠。
文:選錦
圖:潘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