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量子點電視為何能成為消費市場新寵

2020-12-05 IT168

[來自IT168]

最近火熱世界盃賽事讓電視前球迷的心也跟著起伏不定。對於眾多不能到現場觀賽的球迷來說,選擇一款清晰、色彩好的大屏電視必不可少。憑藉著在色彩畫質方面的領先優勢, QLED量子點電視逐漸被消費者熟知,其市場份額也是穩步攀升。

QLED量子點電視能獨步高端市場,憑藉著獨門法寶——量子點(Quantum Dot)。量子點是一種溶液半導體納米晶,其尺寸從2納米到8納米不等。量子點的光電特性很獨特,它受到電或光的刺激,會根據量子點的直徑大小,發出各種不同顏色的非常純正的高質量單色光。量子點應用到顯示技術上,可以藉助量子點發出能譜集中、非常純正的高質量紅/綠單色光,實現更佳的成像色彩。浙江大學教授、量子點資深專家彭笑剛曾表示,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

量子點(quantum dots,QDs)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全球量子點(QD)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8年的25.7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84.7億美元,2018~2023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26.97%。推動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品質顯示設備對量子點技術的需求增長;其微型化特性所帶來的眾多應用需求增長。可見今後量子點顯示技術的勢頭會愈發強勁。

圖片來源:http://lights.ofweek.com/2018-06/ART-220018-8420-30237918.html

量子點發展史

現代量子點技術要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中期,它是為了解決全球能源危機而發展起來的。通過光電化學研究,開發出半導體與液體之間的結合面,以利用納米晶體顆粒優良的體表面積比來產生能量。初期研究始於上世紀80年代早期2個實驗室的科學家:貝爾實驗室的Louis Brus博士和前蘇聯Yoffe研究所的Alexander Efros和Victor.I.Klimov博士。Brus博士與同事發現不同大小的CdSe顆粒可產生不同的顏色。這個工作對了解量子限域效應很有幫助,該效應解釋了量子點大小和顏色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同時也為量子點的應用鋪平了道路。

1997年以來,隨著量子點製備技術的不斷提高,量子點越來越可能應用於生物學研究。1998年,Alivisatos和Nie兩個研究小組分別在Science上發表有關量子點作為生物探針的論文,首次將量子點作為生物螢光標記,並且應用於活細胞體系,他們解決了如何將量子點溶於水溶液,以及量子點如何通過表面的活性基團與生物大分子偶聯的問題,由此掀起了量子點的研究熱潮。

量子點應用於Phosphor

打破視界,創新未來

量子點顯示技術主要分為光致發光與電致發光兩個階段,目前TCL、海信、韓國三星等企業已經實現了光致發光產品的落地。基於第一階段的光致發光,其性能已經優越於現有的電視,無論從色彩、功耗還是整體的效果上,都實現了突破。

量子點顯示呈現原理

北京交通大學徐徵教授表示,量子點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光度曲線的半高寬很窄,使得它很容易實現比較高的色域,而其他的材料半高寬很寬,色域表現很難達到量子點的程度。另外量子點效率很高,所有都使得它在做電子發光器件的時候,比別的材料容易實現。因此,QLED量子點電視色域覆蓋率能達到157% (BT709),相對普通液晶電視提升了58.3%,相對於OLED提升了37.9%,實現呈現10.7億色彩表現。此外由於量子點是無機晶體,穩定性也非常高,這是其它材料難以企及的,無需擔心使用壽命問題。因此QLED量子點電視具備「色域高、色度純、色彩久」三大優勢。

量子點優勢(色域高、色度純、色彩久)

當前業內一直有QLED與OLED孰優孰劣之爭,然而從其應用的顯示材料來探討,答案自然得出。

OLED應用的是有機材料,易氧化,導致其存在壽命短、易灼屏殘影等當前無法協調的難題;OLED在色域方面的不足,也決定於有機發光材料的本徵發光峰寬。目前,市面上的OLED電視是通過製備白光OLED的方式實現量產,而不是三原色主動發光,存在著色彩降低、能耗增大、價格高企等問題。

OLED(左圖)量子點(右圖)

隨著量子點顯示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步入第二階段的量子點電致發光,會對整個行業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量子點電致發光將可以像OLED一樣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並且實現柔性顯示、超薄造型,卻不存在OLED的缺陷未來。未來通過量子點電致發光,可像印報紙一樣製造顯示器,讓衣服、窗簾等介質都成為電視,發展空間不可想像。

中國緊握下一代顯示技術風口

TCL是國內首家推出QLED量子點電視的企業,所以在這項超前的顯示技術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自2014年推出首款搭載量子點技術的產品H9700之後,便一直深耕於此,目前已經形成了包含:X1、X2、X3、X5、X6私人影院、Q960C等在內的龐大量子點電視陣營。此外,TCL QLED量子點電視也頻頻獲得國內外重大獎項:IFA量子點技術金獎、法國最權威的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AVCESAR六星頂級評價(最高等級為六星)、CES年度全球顯示技術創新獎等。

TCL於2018年3月推出的X5原色量子點電視就是其中的代表。X5採用了無機量子點材料,具備「色域高、色度純、色彩久」的特點,能做到「十年無灼屏、十年不褪色、十億級色彩」,配合杜比視界(Dolby Vision)HDR、哈曼卡頓音響並支持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沉浸式音頻技術 ,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媲美影院級的視聽體驗。

TCL X5原色量子點電視

目前TCL不僅擴展量子點產品陣營,更深耕量子點技術創新。據悉,TCL一方面在研發QLED電致發光的發光材料,另一方面更是參與了國家科技部重點計劃研發印刷顯示。

此前顯示領域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外資手中,如果中國企業能在量子點技術領域實現領先,相信將有利於中國在全球顯示領域獲得更強話語權。而在國家、企業、研發機構的合力之下,中國的量子點顯示技術,將有望率先在全球實現新的突破。

相關焦點

  • 2018年量子膜的成本將下降20% 量子點電視市場看好
    2018年量子膜的成本將下降20% 量子點電視市場看好 作者:51Touch時間:2018-01-03 來源:投影時代     北京時間01
  • 選購量子點電視需謹慎
    藍光隱憂為健康敲響警鐘中國家電網副總編輯表示,藍光傷眼的危害已被確證是廣泛存在於各類使用液晶屏幕的產品中的,而量子點電視的本質就是在液晶電視的藍色背光源前加一層量子膜或一根量子管,由於量子點電視是通過純藍光源去激發量子點中的光子的,所需藍光強度更高
  • 量子點電視優缺點有哪些?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有什麼不同?
    現階段較前沿的幾種電視顯示技術有OLED、雷射和量子點,OLED是當下高端顯示的標準之一;雷射顯示裡DLP顯示的使用頻率較高,採用這種技術的主流代表有當貝投影;但是從畫質、成本、功耗以及壽命幾個方面的綜合優勢,量子點電視更容易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同時也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是它率先打開了高端彩電消費市場。
  • TCL重磅推出量子點pro,引領高端電視產業發展
    根據奧維雲網發布的《2019中國彩電市場總結報告》,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將達到4613萬臺。作為年銷量4000多萬臺的電視消費大國,近年來,中國消費者對電視畫質、外觀、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的要求也是各家電視廠商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從彩色電視到液晶電視,再到更加高、尖科技的電視產品,電視技術的發展可謂讓國人目不暇接。
  • 小米電視5是量子點屏幕嗎?小米量子點電視好嗎?
    11月5日下午,小米於北京小米園區正式發布了小米電視5系列。據介紹,小米電視5系列分為小米電視5和小米電視5 Pro兩款產品,其中小米電視5為超薄全面屏電視,小米電視5 Pro則是量子點電視。  搭載了量子點屏幕和量子點技術的小米電視5 Pro色域高達NTSC 108%,並支持MEMC運動補償技術、HDR 10+和8K解碼等多種畫質技術。小米電視部總經理李肖爽表示,小米電視5 Pro可能是畫質最好的小米電視。  自此,大眾最為關心的問題「小米電視5是量子點屏幕嗎」終於有了答案:小米電視5不是量子點屏幕,但小米電視5Pro是量子點屏幕。
  • 量子點QLED電視解析 或成LED後又一背光革命
    那麼,量子點QLED背光技術為何能夠令如此多的巨頭為之傾倒呢?量子點QLED獲國際巨頭鼎力支持●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較OLED更穩定目前來看,OLED市場吶喊聲和媒體曝光度都很高,但在電視廠商們看來,成本低性能強的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更符合消費市場的需 求,LG Display和Samsung Display
  • 量子點電視多少錢 量子點電視價格及發展介紹
    量子點電視介紹  量子點電視是應用了量子點技術背光源的電視,是 液晶電視 的一種,它與傳統液晶電視的不同主要在於採用了不同的背光源,從而帶來性能上的諸多不同,比傳統 led 背光的傳統液晶電視在畫面質量與 節能環保 上更具優勢,已成為業內液晶電視新的發展方向。
  • OLED電視VS量子點電視,誰更勝一籌?
    量子點電視和傳統液晶電視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採用的是升級過的 LED 技術(在液晶背光源添加納米材料、藍色背光源,照射直徑不同的紅綠量子點形成 RGB 三原色),比採用傳統 LED 背光的液晶電視在畫面質量和節能環保上有著更優秀的表現。因此量子點顯示技術也被視為是突破 LED 技術天花板的革新性一步,成為液晶電視發展的新方向。量子點電視具有完美的色彩表現力。
  • 多方論道大咖力挺 量子點論壇亮點多多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2018量子點顯示產業論壇上表示:「中國彩電行業已逐漸回歸到畫質路線,量子點電視突破了LED技術的天花板,將成為彩電產品的主流顯示技術。」伴隨著彩電高端化趨勢的衍進,量子點技術無疑將引領高端電視行業新風向。
  • 熊貓電視大力發展量子點、IGZO技術 重回智能電視新焦點
    幾年前,隨著手機、平板的發展,電視在家庭中逐漸被冷落。近年來,隨著智能電視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意識的提高,電視再一次佔據了客廳的主導,成為了客廳娛樂的焦點。大屏分享成主流,電視重回客廳娛樂的焦點  電視是客廳的核心部分,小到娛樂的中心,大到影響裝修的布局。其實在國內,電視是客廳娛樂的中心,這一點一直沒有改變。
  • 有必要買量子點電視嗎?量子點與oled電視誰好?
    從市場趨勢來看,常見的顯示技術有LCD、OLED、QLED、LPD、ULED、AMOLED、miniLED等等,在電視顯示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個問題上,主流觀點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量子點電視是未來的主力軍,另一派則傾向於OLED電視才會佔據市場的頭部份額。  量子點電視值得買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什麼叫量子點電視。
  • qled量子點概念解析
    目前,掌握量子點相關技術的兩家公司為Nanosys(三星電視使用)及 QDVision(TCL及其他品牌使用),兩者都致力於發展QLED技術。三星此前也曾展示了QLED電視,但並沒有具體給出其進入消費市場的具體計劃和時間。
  • 有毒元素鎘為何用在量子點技術電視中?節能減排還是內有「端倪」
    電視行業今年流行什麼風?懂行一點的人都會說量子點材料技術橫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大廠商都拋棄的OLED技術,轉投量子點材料技術,量子點電視因為全用了全新的背光技術,色域廣,使得電視機畫質有了顯著的提升。簡單的說,量子就是由鋅、鎘、硒和硫原子組合而成,也就說科技犬開頭將的有毒元素,也是《辦法》中提到的相關元素材料,屬於穩定可靠的無機半導體材料。每當量子受到光或者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光線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這一特性使得量子點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簡單來說量子點電視只是改變了電視背光。
  • 從實驗室研發到大規模生產 納晶科技量子點技術商用多點開花
    作為顯示器行業的「新寵」,量子點技術又在哪些商業領域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應用,是否為納晶科技帶來了利潤增長點?高磊生闡述量子點技術的優勢。目前,量子點膜逐漸成為高端LCD的標配產品。光致發光量子點的終極產品,即量子點封裝LED(也叫QD-LED),通過近2年的研發取得了顯著進展。隨著電致發光方案不斷成熟並進軍LCD市場,目前電致發光方案相對成熟的是OLED顯示。
  • TCL Q960C量子點曲面電視詳評
    TCL量子點曲面電視Q960C  如此,TCL作為國內電視廠商為數不多擁有上遊面板廠的品牌,稱霸大中華區甚至世界的電視市場,也就絲毫不足為奇了。在感嘆TCL在世界市場中取得的傲人成績同時,我們也在年內,收到了TCL旗下的又一款高端量子點產品Q960C曲面電視。
  • QLED量子點電視詳解:終取代OLED/LCD?
    目前,TCL在量子點技術上的投資已達幾十億元,當下正在利用已有的OLED材料練習列印技術,從而逐步實現量子點技術的應用,並計劃爭取五年實現量子點技術的商業化。海信,則另闢蹊徑,玩兒起了自主研發,推行自家的ULED電視。海信天璣系列ULED超畫質電視集合了量子點技術的長處,成為液晶電視的代表性產品,也是海信推動液晶顯示技術升級的又一個裡程碑產品。
  • 納晶科技:OLED電視VS量子點電視,誰更勝一籌?
    電視 OLED 面板幾乎被 LG Display 壟斷。因此,從市場上來說,不能因為量子點電視是過渡性技術就沒有前途的結論,因為在同等顯示效果下,量子點電視具有價格、壽命、良品率高等其他優勢。在OLED電視成本遲遲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當下,量子點技術是一種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解決方案。量子點電視有可能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可能長時間內都是 OLED的有力競爭對手。
  • 量子點電視工作原理淺析
  • 量子點仍需五年孵化期,自發光電視靜待新力軍
    量子點本身是肉眼看不到的,極其微小的無機納米晶體。每當受到光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純淨的有色光線。按國內主推量子點的廠商TCL的定義,在售的所謂「量子點電視」,準確講應該叫「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其內在技術只是液晶電視眾多色域提升技術中的一種,和ULED、GLED不以「量子點」自稱的液晶電視本質上並無二致。
  • TCL量子點電視X1面世
    4月7日,TCL在「點·量·視界」為主題的春季發布會上發布了高端品類QUHD TV量子點電視及其旗艦產品X1。與此同時,TCL推出全系列新產品,涵蓋電視、平板機、洗衣機、空調、智能家庭等多個領域。  65英寸量子點電視國內首發  「儘管在傳統企業當中競爭很激烈,也有很多網際網路品牌加入到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