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斯的魔女》出版於2015年,在當時,東野圭吾的推理熱潮四起,當時也是東野圭吾先生的最新作,我便也選擇讀了這本書。幾年後得知這本書被拍成了電影,出於原作我也去看了一遍。事實上這部電影在網上的評價似乎都不太好,可能大多數是原著粉的不滿吧。嘛,一開始我也能理解的,他們心中的不滿。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把一本小說拍成電影的話節奏還是挺緊湊的,而且電影的連貫性還是非常好的,無論場景的順序、細節中怎麼變化,但最後的結果還是呈現得不錯的。
這裡我先說明,如果對於原著的解讀也不太透徹的朋友可能看這部作品也會比較吃力。因為各部作品與東野圭吾以往的傳統推理不同,投入了很多假設和未來的元素,很多成分只是起到推動和襯託的作用,電影預告「東野圭吾原作推理小說的進化形」,我大概把它理解為邏輯的簡練和故事概述的濃縮吧。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詳細地聊聊這部電影吧。
電影開頭,交代了羽原圓華目睹的母親被龍捲風帶走的悲劇,這也是小說的序章。看過小說的朋友大概能知道故事的來龍去脈了,但是!這部電影畢竟是改編,所以敘事走向是不太一樣的,正如我上面所暗示的。鏡頭很快就切換到故事的核心部分,硫化氫中毒事件。地球化學系教授青江修介和他的助手來到案發現場查看,但發現此處的硫化氫濃度並不能致死。接下來的走向跟小說並沒有太大區別。青江到第二起案件的案發現場取證時,發現了一名神秘的少女,看起來也似乎在調查這起案件,沒錯,這名少女就是羽原圓華。和小說中不同,電影在此刻馬上進入了緊湊的狀態,劇情走向也開始改變了。圓華稱自己是「拉普拉斯的魔女」,而我意外的也是,青江居然知道「拉普拉斯的惡魔」這個假定,原作中青江是在得知謙人的遭遇後從羽原全太郎的口中了解到的。好吧,我還是默默地接受了這個設定。前面的部分基本是按照「劇本」走,整體性還是能接受的。這裡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反而比較期待下面的開展。
青江對於這兩起硫化氫事件做出了這樣的結論:他殺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原因是必須滿足「在一瞬間把死者引到含有足以致死濃度的硫化氫的場所」這一條件的概率幾乎不可能。請求青江協助破案的中岡祐二此時調查了被害人們之間的關係。好吧,這裡我直接放棄了原著的節奏,我甚至有些懷疑,青江在電影裡的作用難道就這麼小嗎??原著中青江對於整個事件的發展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可是在電影裡,可以說,真的不是太明顯。至少甘粕才生的博客以及他和被害者的關係這些關鍵信息都是青江發現和提供的,電影裡則換成了中岡。這裡並不是批判,只是我看到這裡,停留在這階段的想法罷了。
我個人還是覺得,電影把青江的作用大多放在了和圓華之間,對故事的走向還是起著比較緊密的聯繫的,只是和原著不太一樣。青江和圓華的聯繫讓青江自己的假設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回答。圓華的父親羽原全太郎同青江講述了關於甘粕謙人和圓華的遭遇,讓剛開始對「拉普拉斯的惡魔」還是難以置信的他,如今也只能默默地選擇了相信。一場手術就讓一個人的大腦變得如此不可思議,確實是連科學也難以解釋的東西。不要誤會,這個其實就是原著的固有設定。東野圭吾希望通過這種假設來詮釋一種新勢力,例如如今的AI等一些先進甚至是超前技術。他通過對植入了新程序的謙人和圓華的描寫,就像書的簡介所說,他開展著自己的「人性實驗室」。擁有了預知能力的謙人和圓華,會怎麼做?
從前面的一系列都告訴我們,謙人選擇了利用這種方式去報復那個人,自己的父親甘粕才生,他認為他是不可饒恕的。事實上,甘粕才生和甘粕謙人都有著人性上的缺失,他們對自己這種殘忍的做法都持以冷漠、無為的心態。而圓華雖然已經擁有了預知的能力,她還是選擇盡全力去阻止謙人,她還是保留了是非分辨的能力。也可能是出於母親的龍捲風事故,她想擁有這種能力並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但謙人的計劃還是如期進行著,圓華在這個時候,猶豫了。她想起了那場風暴,奪走了母親。她還沒有為成為拉普拉斯的惡魔而做好覺悟。但所幸的是,經過青江的勸說和圓華的思考,她成功做出了之前屢屢失敗的推測,拯救了在場的人。甘粕父子在鐘樓中的對峙,還原了當年硫化氫中毒事件的真相,揭露了甘粕才生博客中的溫情謊言,也揭露了人性的罪惡和瘋狂。「你們全都是失敗的作品,甘粕才生的家人應該是我理想中的狀態,這才是完美的作品。」甘粕才生的一番話簡直讓人難以置信,人在這個社會中難道不是真實的嗎?為什麼要被塑造成理想的樣子?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嗎?「推動這個世界運轉的並不是一小部分天才,或是像你這種瘋子,那些乍看之下很普通,看起來好像沒有價值的人才活在世上,然而一旦成為集合體,就會戲劇性地實現物理法則。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個體不具有存在的意義,沒有任何一個。」謙人平淡的一番話漂亮地還擊了甘粕才生的瘋狂言論,也簡單概括了這部作品的世界觀。
電影通過視聽傳達的方式給我們還原了原著的世界觀,其實重要的並不是它與傳統推理的區別或是和原著的改動,重要的是它傳達出來的世界觀是值得思考的。到故事的最後,青江和圓華很簡短的對話給故事留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這也是故事的核心思想。新勢力到底應該怎麼順應社會發展?在這裡,原著作者東野也表明了對新勢力的擔憂。
以上內容是結合了原著所做的影評,畢竟我是兩部作品都看過了,所以做出的評價還是相對比較融合。這部電影我個人感覺槽點並不是太多,包括卡司方面,年輕新勢力的加入也讓這部電影的色彩變得更濃厚。所以綜上,7.8分吧。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歡迎來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