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聽的音樂哦!!!
▲↑↑↑點擊播放↑↑↑▲
時間來到1981年,內地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了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謝晉憑藉《天雲山傳奇》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空缺,張瑜憑藉《廬山戀》和《巴山夜雨》獲得最佳女主角獎。而香港電影金像獎則要等到下一年才會創辦。
這一年的香港影壇那是精彩紛呈,票房前十名有一半被喜劇片佔據,這也充分表明喜劇片在影迷心中還是最有市場的。
1981年
註:數據來自百度百科
1. 摩登保鏢(導演: 許冠文 主演: 許冠文 / 許冠傑 / 許冠英 / 馮淬帆 / 黃造時)
「冷面笑匠」許冠文歇了兩年,帶著兩兄弟再次出片並不出意外的再次獲得票房冠軍。作為周星馳之前公認的「喜劇之王」,許冠文在1974-1976年實現了年度票房三連冠以及1978年票房冠軍(1974鬼馬雙星、1975天才與白痴、1976半斤八兩和1978賣身契)。那時的許氏三兄弟的風頭一時無兩,許氏喜劇也是票房的保障。
本片堪稱最能體現許冠文導演和表演風格的作品之一,在經濟騰飛的大環境下,關注下層民眾生活,以喜劇方式表達打工仔勞苦與樂觀的生活態度。三兄弟從製作到表演都配合得相當默契,劇情和橋段都設計的相當巧妙,在今天看來也不過時,喜劇包袱密集、人物性格突出以及臺詞也糅雜了許式喜劇一貫的人情味兒和現實感。其中有一句:「香港是一隻船,人多了,它也會沉」,來表達對偷渡客事件引發的現象的觀點。
高樓降落傘逃生、「芹菜炒魷」、手指堵槍眼、冰子彈打馬、壁虎炒蛋、偷梁換柱白金腎、反偷襲對峙,「我沒錢嗎我沒錢嗎?我真沒錢我真沒錢」,「—娶老婆和洗衣機差不多—老婆好點—老婆省電」,皮影戲等經典橋段依舊讓人記憶猶新。
本片年度票房1776萬,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觀眾觀看後也是反響強烈。但這是許氏三兄弟最後一次全員集結,從此各自發展,雖然之後各自都發展的很好,但「許氏三兄弟」這個招牌從此再無。
2.追女仔(導演: 麥嘉 主演: 石天 / 張天愛 / 曾志偉 / 劉藍溪)
新藝城的巨頭全體參與,洪金寶監製、光頭麥嘉執導、黃百鳴編劇、泰迪羅賓音樂、石天主演,是新藝城的野心之作,也是之後各類追女和追男系列的開山之作。
全片節奏明快,劇情緊湊,精彩橋段層出不窮,但就是有人指出石天長相太醜,女追男有點太跳戲,還不如換麥嘉,這樣看來不違和,甚至喜劇效果會更好。其實石天作為「新藝城七怪」之一,制、導、編、演都全部在行,之前的《滑稽時代》裡模仿卓別林那可謂是惟妙惟肖,之後《英雄本色2》中的龍叔以及《財叔之橫掃千軍》中的財叔都塑造的很經典。只是觀眾覺得美女追醜男無法釋懷,這也是有些遺憾。
值得一提,片中兩位女主張天愛漂亮、劉藍溪乖萌各有特色,也為本片添色不少。
本片年度票房946萬,小成本製作為新藝城大賺了一筆,也為新藝城成功開啟一種類型片的拍攝。
3.敗家仔(導演: 洪金寶 主演: 元彪 / 林正英 / 陳勳奇 / 洪金寶 / 陳龍 / )
洪金寶洪胖子指導,由他的師弟元彪主演,洪家班全程參與。這裡順便提下我喜歡的陳勳奇,此人在香港影壇是個奇才更是全才,監、編、導、演、指、樂,尤其是最後一項配樂,區別於其他全才導演,他給電影做的配樂數不勝數,王家衛的影片有如此格調有陳一半的功勞,代表作《東邪西毒》中的配樂《天地孤影任我行》,那是百聽不厭啊。
該片被譽為詠春拳教學片,講詠春&格鬥理論,直觀展示詠春這門技藝,長橋短橋,追打痛處。獲得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年輕的陳勳奇,沒有眉毛的林正英,不著調的洪金寶,純粹的詠春。片子其實還是老港動作片的套路,但不乏橋段上的新意。
本片年度票房915萬,票房相當不錯,也有洪金寶在本片中添加了大量喜劇橋段有關,這也成為對功夫打鬥不是那麼喜歡的觀眾進入影院觀看此片的理由。
4. 鬼馬智多星(導演: 徐克 主演: 岑建勳 / 曾志偉 / 林子祥 / 麥嘉 / 泰迪·羅賓 /)
「歌隱」林子祥主演的喜劇片,林子祥在本片裡的表現與去年的《摩登土佬》相比可謂是不可同日而語,可見遇到好的導演對演員可謂是多麼重要。
本片這是徐克進入新藝城後的第一部作品,本來是找吳宇森執導的,但吳大導另有電影籌拍,再加上好友徐克剛進新藝城,正是需要一部好作品站穩腳跟,於是推薦徐克成為該片導演。
徐克也不負眾望,首次以的卡通化風格展現,整片節奏明快、人物動作誇張、笑料包袱密集,在90分鐘內為觀眾展現了一部想像力天馬行空的喜劇佳作,為80年代初的香港喜劇片烙下了一塊不折不扣的金漆招牌。
本片年度票房747萬,徐克成功的在新藝城打響第一炮,片中林子祥的小鬍子形象更為整體喜劇效果添彩,讓人記憶猶新,也成為其日後作品中個人特點之一。
5. 打雀英雄傳(導演: 李沛權 主演: 謝賢 / 嶽華 / 丁佩 / 曹達華 / 關海山/ 錢小豪 )
邵氏80年代的賭片,算是邵氏電影最後餘暉中的代表作。「四哥」謝賢(謝霆鋒的父親)領銜主演,其實按劇情錢小豪才是貫穿全片的主角,但無奈資歷尚淺,演技在其名字之前的大佬面前還顯幼稚,所以只能屈居最後。而剛剛在電視銀屏上塑造完賭王形象的謝四哥,再度重操舊業,扮演起了足智多謀的麻雀英雄。
在本片中將麻將的各種手法和千術盡皆展現,十三不靠、大三元、清一色等麻雀奇牌絕牌盡出,偷看牌、拿牌及開牌,打一還一、瞞天過海、順手牽羊等千術也是層出不窮,對於麻雀愛好者來說,看的是大飽眼福。最後兩大高手充滿戲劇張力的精彩對決也成為之後各類賭片典範。
本片年度票房649萬,在聖誕新年黃金檔期上映時大受歡迎,王胖子是本片編劇,這也為其之後自己拍出影壇經典賭片做好鋪墊。
6. 再生人(導演: 翁維銓 主演: 林子祥 / 張天愛 / 謝賢)
四哥和林子祥主演,兩人出演的電影在排行榜中都佔兩席了。本片是新藝城出品的詭異靈幻電影,以木偶表演和時裝表演來鋪陳輪迴再生題材,劇情走的是懸疑謀殺路線。
影線與劇情處理的都很不錯,古今結合也是一大亮點,但細節稍缺乏精良。陰森的木偶,奇異的幻象,宿命的掃把星等各種詭秘元素運用融合的也算恰到好處。最後結尾出現「劇未終」也是給觀眾留下了無限想像,這是這樣才會讓觀眾影后還會不斷回味,乃至細思極恐、越想越怕,這一招也被後來不少電影拿來借鑑。
本片年度票房608萬,上映後反響強烈,在小成本恐怖懸疑片算是優秀的,回報率很高,也為新藝城開啟了一條新類型片的拍攝之路。
7. 勇者無懼(導演: 袁和平 主演: 元彪 / 梁家仁 / 關德興 / 袁信義)
八爺(此時還沒叫起這名號)執導,「七小福」中的小師弟元彪主演,香港早期功夫片的經典代表之一,還是能看出邵氏武俠電影的影子。袁家班硬橋硬馬的動作設計加上香港觀眾百看不厭的黃飛鴻題材,在武打動作中穿插上笑料也是袁氏影片的特點。片中關德興老爺子繼續飾演黃飛鴻,出身少林派的官老爺子一生飾演了近百次黃飛鴻這個角色,達到在香港一提起黃飛鴻大家就會想到關德興的地步,直到1991年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橫空出世才打破這一局面。
本片年度票房561萬,上映後口碑兩極化。喜歡的自然稱讚關式黃飛鴻繼續英雄俠義之舉(雖然最後BOSS不是黃飛鴻親自打敗的);不喜的認為情節老舊、笑料生硬、落入俗套。
8.蠱(導演: 桂治洪 主演: 艾飛,陳立品,陳莉莉,芬妮,黃錦燊)
僅用單字作為片名,然而懂得這個字意思的人都會覺得毛骨悚然、不寒而慄。該片由桂治洪執導,稍微了解點香港邪典電影的觀眾,都不會對這個名字陌生。他執導的《邪》系列(《邪》【1980】、《邪鬥邪》【1980】、《邪完再邪》【1982】、《邪咒》【1982】),看過之後甚至你會後悔打開這些片子(據傳《邪》放映時嚇死過人,哈哈),雖然在這些片子也添加了喜劇元素,但看完後還是覺得渾身不自在。
本片也是如此,雖然也在詭異恐怖的情節中加入了笑料,但看完後也不會太想笑。在那個電腦特效不發達的年代,僅靠化妝師和道具師的精妙技術,就讓你看到了堪比電腦特效的恐怖場面,不得不佩服這些幕後工作者的深厚功底。
當年上映後票房522萬,比起成本簡直大賺了一筆,這也是邵氏電影後期少有的經典之作。
9.歡樂神仙窩(導演: 午馬 主演: 石天 / 麥嘉 / 午馬)
很早前就看過這個片子,但都沒注意導演是誰,一直覺得是麥嘉的風格,今天寫文章才發現竟然是「燕赤霞」導演的作品,實在是慚愧了。
內容是民國時期發生的關於俠盜石天收養七個孤兒建立神仙窩,然後和麥嘉以及午馬鬥智鬥勇的歡樂故事,劇情輕鬆歡樂、人物形象詼諧、笑料包袱層出,是新藝城拿手的喜劇題材。
本片當年票房510萬,成績喜人,本年新藝城在前十票房榜上獨佔四席,真可謂風光無限,獨壓老牌電影公司邵氏和嘉禾一頭。
10. 千王鬥千霸(導演: 王晶 主演: 謝賢 / 陳觀泰 / 黃錦榮 / 汪禹 / 黃杏秀)
王胖子執導的動作喜劇,還是由「四哥」領銜主演,集賭博千術、動作、槍戰、喜劇多種元素於一體,劇情緊張懸疑又輕鬆搞笑,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謝賢片中飾演叫羅四海的千門高手,這與其之前主演並爆紅的《千王之王》同名(四哥名頭的由來),看來是王胖子有意蹭熱度。
謝賢在本片中展現了飛牌殺敵的絕技,這也成為後來眾多賭片相仿的對象。王晶擅長的模仿借鑑能力,在本片中已初具體現,影片將功夫、賭術、噱頭等元素,與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融會於劇情中,已展現出在喜劇片上的驚人天賦。
本片年度票房508萬,在當時賭片熱潮時期大獲成功,也為王晶後來能拍出更多優秀的喜劇片奠定了基礎。
本系列會不斷更新,如覺得還感興趣,可以關注小編,有更精彩的內容等著你!
追憶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1980至今-年度票房前十)1980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