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活力扎賚諾爾」
關注我們
2020年12月15日以來,我國正式開展重點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
眼下,部分公眾因擔心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不良反應,對接種與否猶豫不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後可能產生哪些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圖/視覺中國
接種疫苗可能出現的
不良反應有哪些?
新冠病毒疫苗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與其他疫苗基本類似。主要表現為:
接種部位的紅腫、硬結、疼痛等,也有發熱、乏力、噁心、頭疼、肌肉酸痛、發熱等臨床表現。其中,發熱是一過性的,發高燒的情況很少,如患低燒短時間可好轉。比較嚴重的異常反應是過敏性休克,但發生率非常低。目前沒有發現其他嚴重的、特別是有生命安全威脅的過敏反應。
圖/視覺中國
接種疫苗後出現什麼情況
需要就醫?
如出現發熱超過38.5℃,或局部紅腫嚴重,超過2.5cm,身體特別不適,疾病狀態持續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根據醫生診斷處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感染過新冠病毒
是否還需要接種疫苗?
對於接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只要未明確感染新冠病毒或患過新冠肺炎,符合條件者均可接種,無需提前檢測是否存在抗體。
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
是否對變異新冠病毒失效?
新冠病毒雖然在英國和南非等國家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異,但沒有證據表明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新冠疫苗是否需要每年接種,目前仍需繼續研究。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疫苗接種率達到多少
可形成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跟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呈正比。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群體免疫。通過新冠病毒傳播能力值和相關的公式可以計算出形成群體免疫,也就是免疫屏障形成需要的接種率。
據專家介紹,形成群體免疫需要有66%的人具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但疫苗的保護率都不是100%,現在我國批准的第一個疫苗有約79%的保護率,建立66%的群體免疫屏障,就需要接種更多的人群。經測算,需要約85%的人群接種疫苗才能形成群體免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新華日報 央視新聞
編輯:王瀟墀
監審:王瑩
監製:馬萬暉 王瑩
扎賚諾爾區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