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是個什麼東西?簡單說,就是聯繫信息與受眾的中間渠道。
主流媒體就更為人們所熟悉,你問一個人,什麼是主流媒體?他肯定會說,就跟我們廠長一樣,市長不在的時候,他說話最有分量。其實,部分敏感體質的人現在已經有了免疫力,他們隱約意識到,所謂主流媒體,可能就是「主要流氓媒體」的簡稱。
推特和臉書,主流得不能再主流了。現在美國當選總統出現爭議,它們的地位就更加突出。川普當了四年總統,美軍什麼先進武器都有,而其統帥卻只靠一個推特帳號勉強治國理政,這很像一個人在最不該省錢的地方狠狠節儉了一把。
更讓人側目的是,這個帳號還三天兩頭被推特公司標記警告,讓人覺得,川普真的就是不靠譜兒。
現在,除了堅定的川粉認為川普必勝無疑,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川普沒戲了,至少是翻轉的希望正變得越來越渺茫。英國BBC在21日的報導中寫了這樣一句話,「繼續留任的大門正在關閉」。美國媒體更在不停敲邊鼓,營造一種拜登為新政府招兵買馬的場面。美國之音21日的一篇文章就說,民主黨籍參議員庫恩斯是未來拜登政府的主要國務卿候選人。
拜登怎麼做是他自己的事,畢竟他已經被主流媒體當成了「當選」總統,也被許多國家領導人祝賀過。川普和他的競選團隊可以質疑其「當選」資格,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在下面四處招募人才。
問題是媒體的選擇,尤其是舉足輕重的主流媒體,在面對這種選舉尷尬和正在展開的憲政危機,該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態度。
現在,推特和臉書用一種近乎粗暴的方式把各自的態度呈現在人們面前。推特20日宣布,無論現任總統川普是否承認敗選,美國總統推特官方帳號(@POTUS)將會在總統就職典禮當天,自動轉移給拜登,白宮(@whitehouse)、副總統(@VP)和第一夫人(@FLOTUS)等官方帳號也會同時移交。臉書隨後也宣布,將把總統、白宮、副總統以及第一夫人的官方帳號同日轉移給拜登。
推特發言人帕西裡歐說,公司將會於明年1月20日將12個白宮相關官方帳號移轉給拜登政府,推特正在與美國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密切合作完成此任務。
據美國媒體Politico報導,由於川普至今不願承認敗選,且美國總務署也拒絕啟動總統職務移交手續,這使拜登團隊使用辦公室或政府郵件信箱的時間延後,也無法使用官方網域。不過就職典禮過後,川普對這些數字資產將不再有任何權限。
據推特表示,公司代表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與拜登和哈裡斯的交接團隊成員會面,討論有關新政府如何使用推特的具體細節。
臉書則指出,2017年就進行過類似合作,確保結束任期的歐巴馬政府和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的Facebook與Instagram帳號能夠順利交接。這次,當拜登正式宣布就任總統之際,美國總統官方帳號將直接轉移給新政府,臉書帳號「President Donald J. Trump」裡的資料將會被清空。
作為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推特和臉書做這種表態有問題嗎?當然有,而且還很大,它們實際上在參與造勢,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急不可耐的祝賀一樣,他們事實上在以自己可能的作為,在拜登背後又推了一把。
有人可能會說,不就是移轉帳號嗎?拜登「當選」了,當然應該把帳號移轉給拜登。
可是,拜登已經是當選總統了嗎?從媒體的一傳二轉,到拜登和哈裡斯以獲勝者的姿態「扣球」,再到詹森、馬克龍、特魯多、默克爾甚至是印度總理莫迪這些人的喝彩,美國第46任總統似乎正在冉冉升起,就等1月20日早晨的一聲雞叫了。
需要清楚的是,這個場面至少到目前為止,主要是媒體烘託出來的。美國的大選選票是由各州分別統計,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匯總選舉結果。正因為如此,媒體就成為風向標,它們根據自己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計票結果發布。
這樣一來,當選總統就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選票的統計結果和自己一方的宣告獲勝,另外就是對方承認敗選。雖然後者不是否定前者的理由,但是,一個令人信服的大選結果,最佳的支撐就是獲勝者的對手承認選舉失敗。反之就是存在爭議,而這個爭議必須通過恰當的途徑得到解決。
現在的情況是,川普和他的競選團隊對大選結果,尤其是一些搖擺州的選票統計存在嚴重質疑,並正在訴諸法律手段,以調查是否存在舞弊行為,並且不排除法律訴訟最終走向最高法院。
在這種情況下,拜登的「勝選」依舊可以享受國內支持者和國際領導人的認可,但是,必須說,這一「勝選」的基礎並不穩固,至少有某種幅度的搖晃。有問題就應解決問題,而不應心裡想著拜登,眼睛盯著1月20日,就等著帶病上崗的那一刻。
掃除大選計票過程中的疑點,讓最終結果具有充分的說服力,這不是非要保住川普的總統職位,而是確保公正選舉這一美國民主政治的重要標誌的原則性問題。
將兩位總統候選人和一起強姦殺人案聯繫到一起,可能有些不太合適,但是,內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圖的冤案的確可以讓人產生一些思索。
1996年4月9日,一年輕女子在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紡廠家屬區公廁內遭強姦並被殺害。呼格吉勒圖報案,不料被認定為作案人。儘管案件證據不足並存在多處疑點,但呼格吉勒圖仍以強姦罪、故意殺人罪被判處死刑,同年6月10日被執行死刑。
九年後,真兇趙志紅落網。人們終於知道,呼格吉勒圖是冤死的,但他的死並非沒有原因,1996年正是第二次全國性嚴打,有「從重從快」的指示,對比來說,好像也有"1月20日"的影子。
疑點意味著錯誤,消除疑點,就是讓事情以真實的樣子呈現在人們面前。美國,如果還想以民主國家站立在世界上,就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拿出一個權威的選舉結果,要麼追查大選舞弊者的責任,送入監獄,要麼,以法律裁決肯定大選的公正,讓川普心服口服地離開白宮。
應該說,美國主流媒體已經做過第一波造勢,現在,推特和臉書又在以巧妙的方式做第二波。事實上,它們完全不必這麼著急。看看推特所說:無論現任總統川普是否承認敗選,美國總統推特官方帳號將會在總統就職典禮當天,自動轉移給拜登。
這句話對嗎?它等於說,推特認為,拜登現在就是當選總統。更重要的,它非常超前地斷言,美國主流媒體目前認為的這個結果不會改變。其實,推特完全不必這麼說,沒有人逼它表態,它現在是在自己主動宣示,假使它非想說點什麼,也應該是這樣的:推特公司將把美國總統推特官方帳號移交給宣誓就職的新總統。
為什麼非要提拜登呢?只能說明一點,推特和臉書以及幾乎全部美國主流媒體,太希望拜登上臺,如果川普再在白宮駐留四年,那對它們來說不啻為一場噩夢。
很多人可能會順著推特的思路想下去,拜登太需要推特了,沒有推特,他如何治理美國?打住,這話應該用在川普身上,而絕不是一個叫喬的喜歡打瞌睡的民主黨政治老人。拜登和哈裡斯急缺推特和臉書使嗎?可以說,在主流媒體一片藍的大好形勢下,他們進入白宮後,何愁沒有媒體可用?報紙上有字,電臺裡有聲,電視臺有影,這根本不在話下。全國的主流媒體幾乎都是民主黨的。
對拜登來說,有推特和臉書更好,這叫錦上添花。可是,對於川普來說,關閉其推特帳號則無異於釜底抽薪,沒有了推特的川普還能傳遞出多少聲音呢?所以,推特和臉書的這個聲明,除了再給拜登之火添一把柴,重要的是告訴人們,它們準備斷了川普唯一的發聲渠道。
世界上並非只有大國霸凌,還有媒體霸凌。從歷史看,很多媒體幹的壞事絲毫不少,這樣的登臺控訴應該讓給少奇和小平同志,或者曾領導志願軍在朝鮮浴血奮戰的彭老總,只是,他們如今早就不在了。
2015年11月11日,呼格吉勒圖骨灰遷入新墳,著名法學家江平先生在碑文中寫道:「呼格吉勒圖,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一九七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生。十八歲時,危難攸降。蒙冤而死……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惜無此福。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權柄者,應重證據,不臆斷。重人權,不擅權,不為一時政治之權益而棄法治與公正。」
這樣的碑文未來會出現在川普身上嗎?「唐納·川普,紐約人,參2020角逐,敗北。特氏及擁躉深疑,欲查不得。1月20日,被逐出白宮。多年後終於查證,當年大選計票中原來嚴重存在貓膩兒,結果,到嘴邊的肉鴨子飛到了一個叫拜登的老傢伙嘴邊。川普在日後的白宮回憶錄中談起當年大選,竟然只有一句話:什麼特麼玩意兒!」
川普沒有連任成功的天然理由,但是,他和他的支持者百分之百有獲得真相的權利,無論這個真相支持他還是支持拜登。媒體不應過分,距離1月20日還剩兩個月,像推特和臉書這樣做明顯不夠厚道,推特忒急,臉書好像也不怎麼在乎自己的臉了。
來源丨楓葉君評(fengyejunping)作者:楓葉君, 前新華社資深編輯,駐外記者。著作:長篇小說《移民》(2011年)
覺得好看,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