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材料表徵中...

2020-11-26 儀器信息網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


2020年11月22日,「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隆重開幕。大會為期三天,來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學領域專家學者千餘人出席。本次學術會議旨在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交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新進展。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和《電子顯微學報》主要創辦人和負責人之一的姚駿恩院士,在大會開幕視頻致辭中回顧了中國電鏡事業的發展歷程,中國從當初的個位數電鏡發展到現在的上萬臺,電鏡擁有量走入世界前列。在視頻中他提到,聚束科技發展了高通量場發射掃描電鏡,入圍了2020年R&D創新獎。姚駿恩院士表示非常欣喜看到年輕一代高水平快速成長和活躍於學術前沿,祝願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科技創新強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做貢獻!



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回顧四十年發展歷程,電子顯微學的研究領域至今已遍及各個學科,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大作用。本屆年會設立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分會場,在23日的第五分會場——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中,聚束科技總經理何偉分享了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的發展及其在材料表徵中的應用。



何偉首先介紹了高通量掃描電鏡技術被提出的原因:隨著摩爾定律的預言,半導體工藝線寬從100nm量級到至今的5nm,工藝製程中的缺陷檢測也變的至關重要。半導體元器件進行失效分析往往需要採用先進的物理、冶金及化學的分析手段,而傳統掃描電鏡成像速度慢,智能化程度低,難以滿足半導體工業要求。掃描電鏡解析度高(納米級),景深大而且可以從幾十倍到幾千倍連續擴大,是材料研究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會上,何偉提出一個驚人的數據比對:24Kx24K大小的圖像,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僅需6.5s即可掃描完成,而對於普通掃描電鏡,相當於600多張圖像,要一次性採集完成。



何偉現場也帶來了解答:原因在於聚束科技獨立研發的高通量技術。高通量即通量,為每秒產生的信息量,可以概括為兩點,「快」且「不停」,何為快?聚束科技的高通量(場發射)掃描電鏡通過對快速成像技術、納米平臺、高速偏轉以及AI控制的系統化創新設計,實現了高通量成像,成像速度可達到傳統電鏡的數十倍以上。


何為「不停」?高通量SEM系統旨在處理釐米級大面積和TB級海量數據的實時自動成像,可7*24小時無人值守運行。藉助其高速成像和「不間斷」自動硬體控制,Navigator-100可以在合理的時間內,以良好的圖像質量輕鬆獲取大面積的納米級信息,甚至整個ROI(感興趣的區域)。


何偉在會場作報告


在材料領域,高通量(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超高速掃描成像能力,結合全自動聚焦跟蹤系統和A.I.圖像處理算法,實現對超大區域(150mm*150mm)樣品進行高解析度全自動不間斷矩陣式掃描,並自動拼接獲得大尺寸納米級解析度的全景地圖式成像,使之具備了跨尺度信息融合能力,可實現從納米級到毫米級的跨尺度材料表徵。


改革開放的40年,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也伴隨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今天我們仍然面臨機遇和挑戰。雖然我們電子顯微學強大了,但在儀器方面還比較落後。40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很好的條件,能不能走得更好,像老前輩們為我們做出的榜樣那樣,也是我們今天的同仁們有更好的發揮機遇和成長空間。


何偉在會上說過,聚束科技要做有差異化的掃描電鏡,最好的國產掃描電鏡!作為國產掃描電鏡製造商,將秉持張院士所說,繼承老前輩們的優良傳統,為電子顯微學事業貢獻力量。



會議還有2天,歡迎各位老師蒞臨聚束科技展位,共同探討國產掃描電鏡發展之道~


另外,聚束科技總經理何偉將於11月24日下午15:30-15:50,在第九分會場分享國產高通量(場發射)掃描電鏡在大尺寸生物組織介觀結構成像中的應用,請各位老師持續關注~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通知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大會設立有大會報告和分會場報告。分會場包括:第一分會場: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第二分會場: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第三分會場: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分會場;第四分會場: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第五分會場:先進電鏡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第六分會場:掃描探針顯微鏡分會場(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及分會場日程安排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大會報告第一分會場: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第二分會場: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第三分會場: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分會場第四分會場: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第五分會場:先進電鏡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第六分會場:掃描探針顯微鏡分會場(STM-AFM)第七分會場:掃描電子顯微學(
  • 第六分會場--掃描探針顯微鏡(STM/AFM)報告安排--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
    、中國電鏡網官方微信電鏡網為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旨在促進顯微學領域學術交流,發布電鏡學會官方通知與信息,並選擇性發布與學科相關的人文風情,地區發展介紹。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 DENSsolutions原位新技術亮相2020年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_資訊中心...
    年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於11月21-25日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大會為期三天,吸引了來自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鏡學領域專家學者千餘人出席。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本屆年會設立了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低溫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生命科學顯微成像技術研究分會場,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分會場等十個分會場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材料表徵分會場集錦_資訊中心_儀器...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儀器信息網聯合報導:2020年11月22日,「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皇冠假日酒店盛大開幕。為期三天的大會吸引了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千餘人參會。
  •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及分會報告搶先看!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0月15-19日(20日離會)在合肥市豐大國際酒店召開。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本屆年會將設立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分會場,材料科學分會場包含:1.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2.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3.能源、環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4.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5.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6.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7.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
  • 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下)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學術年會為期三天,吸引了近900人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出席。學術年會旨在幫助大家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最新進展的交流。
  • 四十春秋盡芳華,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圓滿結束_資訊中心...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儀器信息網聯合報導: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主辦的「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成功舉辦。來自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鏡學領域專家學者千餘人出席了本次年會。
  •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盛大開幕 參會人數劇增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 2019年10月16日,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點擊此處進入會議報導專題)在合肥市豐大國際酒店盛大開幕。
  • 熱點分會場之「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精彩分享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8年10月24日,「2018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禧悅酒店正源廳盛大開幕。延續往屆會議大家對第2分會場「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的關注熱度,該會場再次成為最受歡迎的分會場之一。  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技術的發展使得在原子尺度上實時動態觀察物質在熱、電、氣、壓力、磁、液體及化學反應等外部條件作用下的微結構演化成為可能,實現了在電鏡內部對物理和化學反應的動態、實時原位觀測。
  • 需求很火熱,發展正當時——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側記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學術年會為期三天,吸引了近900人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出席。學術年會旨在幫助大家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最新進展的交流。
  • 電鏡新應用、國產進口新技術年終探討——2018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2018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以下簡稱「年會」)在北京天文館4D科普劇場如期召開,200餘位北京及周邊電子顯微學相關技術及應用專家學者、廠商代表再次相聚,共同探討2018這一年電子顯微學領域產生的最新技術及應用
  • 探索微界·引領未來——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上)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 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學術年會為期三天,吸引了近900人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出席。
  • 推動材料學與生命科學發展 記2019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
    2019年12月17日,2019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會議共有200餘人出席、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為您帶來全程跟蹤報導。
  • 2011年度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為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2011年12月21日,一年一度新老朋友相互聚會的「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 在國家圖書館隆重召開。
  • 電子顯微學在結構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學中的應用(三)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10月20日, 2017年中國電子顯微學術年會4個分會場一天的學術報告交流順利舉行: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能源、環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生命科學研究;生物電鏡技術。
  • 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聚焦生命科學領域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儀器信息網聯合報導:2020年11月22日,「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皇冠假日酒店盛大開幕。為期三天的大會吸引了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千餘人參會。
  • TESCAN最新一代電鏡亮相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
    2019年10月15日-18日,在2019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期間,TESCAN 將展出最新一代掃描電鏡原位高溫力學測試,能夠從納米到宏觀尺度深入、全面、準確的研究材料在高溫受力條件下微觀結構演變、成分、取向、力學性能等相互之間的定量化關係。是優化材料製備工藝、材料質量檢測、材料服役壽命評估、安全性評價重要的科學手段。
  • 2012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2年12月17日,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的「2012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召開。會議旨在提高北京及周邊省市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