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為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2011年12月21日,一年一度新老朋友相互聚會的「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 在國家圖書館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了14名業內知名專家就電鏡技術的最新進展及應用做了精彩報告,吸引了200餘位來自各高校、科研院所、檢測機構及生產廠家等單位的代表出席會議。

會議現場

北京市電鏡學會理事長張德添教授主持會議

電子顯微學新儀器、新技術層出不窮

科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劉凌玉女士

報告題目:Gatan公司最新掃描電鏡配套設備

  Gatan公司是一家電鏡附件的專業生產廠商,其產品廣泛用於增強和擴展電子顯微鏡的性能及應用方面。劉凌玉女士主要為大家介紹了公司693llion+離子束拋光裝置和ALTO冷凍傳輸裝置的性能特點。

  693llion+採用聚焦離子束設計的離子槍,離子束加工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40µm (矽,6KV)。其智能化樣品臺旋轉控制,很好的減少了升溫帶來的樣品表面凹凸效應,更有利於散熱;ALTO冷凍傳輸裝置利用快速冷卻的方法,使得生物樣品和化工樣品急速冷卻,不會產生結晶變型的情況,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高含水樣品的原貌,而且不需浸泡在溶劑中,避免了化學固定。此裝置操作簡單,在聚合物、生命科學材料等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布魯克(中國)有限公司杜敏文先生

報告題目:EDS with SDD for TEM/STEM (no liquid nitrogen)

  杜敏文先生介紹,布魯克全球首創適用於TEM的SDD能譜探測器,採用與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器及歐洲空間局同一型號的晶片,具有超高的解析度(@MnKa 100,000cps);異常優異的輕元素定性定量分析功能,測定元素範圍從Be(4)到Am(95);採用兩級帕爾帖製冷,開機20秒即可使用,完全免維護。在醫藥及生命科學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價值。

  最後,杜敏文先生還談到布魯克引領技術潮流,「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下一代能譜儀將和半導體背散射電子探測器一樣,直接置於物鏡極靴的正下方,這樣就可以擁有更理想的檢出角,不再受樣品表面形貌的影響,即使不平整樣品也可輕鬆實現能譜分析。

日立高新技術公司羅琴女士

報告題目:SU8000系列在環境材料方面的應用

  羅琴女士首先介紹了日立最近推出的SU8000系列產品優異的性能:採用半內透鏡設計物鏡,具有超高解析度技術(1.3nm/1.0KV);信號探測系統範圍廣,可操作性強,便於用戶操作;可根據用戶需求提供不同的樣品臺、樣品室以及信號探測系統,滿足用戶對超高解析度顯微鏡的特定需要等。

  隨後,羅琴女士還介紹了SU8000系列產品SEM在環境材料解析方面的應用優勢,SU8000系列產品可以進行電極表面的評價及隔離薄膜的構造分析,在太陽能電池、ITO膜、LED、催化劑等領域的評價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鋼鐵研究總院李樹強先生

報告題目:GL-69系列離子減薄儀的最新進展

  離子減薄儀是電子顯微鏡的配套儀器,主要用於製備透射薄膜樣品。鋼鐵研究總院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研發離子減薄儀,先後研製了六代產品:GL-69、GL-69X、GL-69D、GL-6900、GL-6960和GL-696F,用戶遍及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及香港特區。

  李樹強先生介紹,GL-696F離子減薄儀是最新一代產品,具有0~10KV連續可調的離子束加速電壓,離子束對樣品的最小傾斜角可達2度(拋光試樣臺)。該儀器特別採用了「薄軸承」試樣臺,在減薄過程中對離子束無遮擋而且散熱好,更換樣品既方便又不損傷樣品,這一特點特別有利於陶瓷等脆性樣品的製備。另外,該款儀器還配備了GL-69/11型製冷樣品臺(室)等多種功能附件。

徠卡儀器有限公司童豔麗女士

報告題目:徠卡電鏡制樣技術新產品簡介

  童豔麗女士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2011年徠卡公司新推出的全自動臨界點乾燥儀、自增壓快速冷凍儀及離子束切割儀三款儀器的技術特點。

  EM CPD300全自動臨界點乾燥儀中填充版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可以保護樣品結構,減少CO2消耗量及樣品處理時間。廢氣分離收集瓶可以實現廢氣分離,既安全又環保;EM SPF自增壓快速冷凍儀採用獨特的U型管設計,不需要冷凍保護,樣品保存在真實環境中,適用於細胞、細菌、酵母等懸浮樣品;EM TIC 3X徠卡三離子束切割系統不同於傳統的樣品拋光技術,樣品位置固定,不需要做偏轉運動,三個離子束從三個方向同時轟擊樣品,切割寬度大於4mm,適用於任何材料樣品,可以獲得高質量平整表面。

蔡司光學儀器(上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唐聖明教授

報告題目:蔡司GEMINI技術(非交叉束) 聚焦離子束(FIB)

  唐聖明教授介紹,蔡司公司擁有一條包括掃描電子顯微鏡、氦離子顯微鏡、透射電子顯微鏡等多款儀器在內的顯微鏡生產線。蔡司電鏡(中國)自2008年進入中國,經過4年的迅速發展,市場佔有量穩居第4位。目前,第一臺CZ的聚焦離子束系統(AURIGA)已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投入使用,其優良性能得到了用戶的青睞。

  其中,聚焦離子束系統(CrossBeam)中的GEMINI場發射掃描電鏡採用GEMINI透鏡,由於其物鏡為靜電透鏡,因此物鏡外不存在磁場(或極小磁場),消除了電子束和離子束之間的電磁幹擾,從而可以實現邊刻蝕邊觀察的實時觀察功能。而普通的FIB-SEM雙束裝置的二個光柱體之間存在著電磁幹擾,不能實現SEM和FIB掃描的相互獨立,也不能達到同步的目的。

FEI公司韓偉先生

報告題目:FEI電鏡產品的最新進展

  韓偉先生介紹到,Nova NanoSEM x50系列產品採用獨一無二的低真空模式,可以高分辨表徵和分析極易汙染和不導電的樣品;集成的16位圖形發生器,可以提供新的原型製備解決方案;採用「浸入式」透鏡和「無磁場」透鏡雙物鏡技術,應用具有環形信息過濾功能的定向背散射電子探頭,是先進的超高分辨表徵和分析的完美結合。

  另外,該系列產品還擁有高精度樣品臺和直觀的樣品導航,操作靈活簡便,能滿足納米尺度的表徵、分析和原型製備的需求,可以提供高真空條件下更高分辨、更高質量成像和分析的高級解決方案。

牛津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孟麗君女士

報告題目:Aztec-牛津儀器新一代材料微觀分析平臺

  孟麗君女士在報告中首先談到了牛津儀器能譜儀的市場概況,牛津SDD電製冷能譜國內安裝總數已經超過450臺,其中使用最新Aztec軟體的能譜儀已經銷售74臺。

  Aztec軟體集最新的探頭硬體系統,多任務軟體管理系統,以及幾十年的微觀分析技術為一體,集成為功能最強大的微區表徵系統。專利的Tru-QTM EDS引擎可以帶給用戶專家級的分析結果;Tru-lTM EBSD引擎可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採用了跨越式的創新技術,智能化更高,可以實時快速的顯示分析結果。最後,孟麗君女士還談到,牛津儀器建立了上海演示培訓實驗室,特聘請顯微分析技術顧問,每月定期召開小班用戶培訓會,為用戶進行深入培訓。

電子顯微學儀器應用價值越來越大、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北京大學俞大鵬教授

報告題目:半導體納米線材料:挑戰尺寸極限,發現新現象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電鏡實驗室配備Tecnai F30、Tecnai F20、Tecnai T20場發射透射電鏡,Hitachi 9000NAR高分辨透射電鏡,DB 235 FIB聚焦離子束系統,Nano SEM430場發射掃描電鏡等多款先進的儀器。

  俞大鵬教授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課題組在SiO2、Ga2O3、ZnO等納米線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如何規模化製備納米線具有很重要的科學意義,其中,電鏡作為這項研究的必備儀器,其技術的進步對研究的進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隨後,俞大鵬教授著重介紹了納米腔中的表面等離激元模式(SPP)的形成機理及應用的最新進展。其中,ZnO等納米線與金屬SPP耦合可以對光起到很好的增強作用,這一點在納米雷射器的研究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產業化前景很好。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員沈大媧博士

報告題目:掃描電鏡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舊都文物整理委員會,其文物修復與培訓中心實驗室擁有掃描電鏡-能譜、X射線衍射等多款先進的分析儀器。報告中沈大媧博士首先為大家介紹了文物保護研究的內容,讓大家對文物保護研究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隨後,報告從金屬文物的腐蝕產物分析、無機非金屬文物微觀形貌及成分分析、有機物文物病害分析及複合材料材質文物表徵四個方面介紹了文物保護中材料學的研究範圍,圖文並茂的向大家展示了利用電鏡技術進行的古代金屬鑄幣、文廟彩繪顏料、南海沉船、骨雕飾品及文物中留存微生物樣品的電鏡分析圖片,讓大家了解電鏡在文物研究中重要作用的同時,感嘆中國文物的博大精深。

軍事醫學科學院周濤博士

報告題目:炎症調控分子CUEDC2與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耐藥性——成像新技術及應用

  周濤博士就職的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是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技術依託基地,其實驗室可以完成質譜分析、核磁共振分析、電子顯微分析等多種分析測試。周濤博士的研究課題主要是基於細胞觀測平臺進行的腫瘤分析。

  在報告中,周濤博士主要給大家介紹了兩種用於腫瘤分析的新技術。轉盤共聚焦技術採用最新的CCD技術:EMCCD,大幅提高CCD高速成像時的信噪比,進而提高CCD的靈敏度。該項技術在活細胞觀察方面具有靈敏度高,成像速度快,光毒性低,光漂白弱等優勢;全切片數字掃描成像系統可以實現整張切片的數據保存,並且可以建立數字切片資料庫,實現病理資源數位化、網絡化。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高思田教授

報告題目:電子顯微技術放法在我國計量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與前景展望

  微納米技術可以深入理解測量中的複雜微觀和化學機制,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並且可以顯著延伸許多現有常規測量方法的極限。納米幾何結構測量參數包括臺階高度、線間隔、線寬等,測量儀器主要是基於光學、電子束、掃描探針三種原理,設備包括掃描電鏡、掃描探針顯微鏡等。

  高思田教授介紹,計量型掃描電鏡標準測量裝置可以用於掃描電鏡的線寬和線間距標準物質的校準,實現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可為透射電鏡提供有效的量值溯源途徑。此外,高思田教授還談到,目前計量型SEM已經得到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的支持,基於模型的計算方法以及線寬線間隔標準物質得到科技部納米重大專項的支持,預計3-4年後,掃描電鏡的量值溯源問題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決。

清華大學張麗娜博士

報告題目:超順排碳納米管在電子顯微表徵及其他領域的應用

  張麗娜博士從普通的碳納米管陣列與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的區別講起,介紹了超順排碳納米管的性質、形成機理及應用。超順排碳納米管陣列可以抽出連續線和薄膜,其中超順排碳納米管網狀薄膜具有高的機械強度、良好的導電性、大的比表面積、好的可伸縮性,是納米材料的良好載體和天然合成模板。

  超順排碳納米管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越來越重要。超順排碳納米管微柵具有非常多的邊沿-碳管壁、強吸附性等特點,可以獲得無基底襯度噪聲幹擾的清晰高分辨圖像;超順排碳納米管薄膜揚聲器利用熱量和聲波之間可控的熱聲效應能產生悅耳的音樂;此外,超順排碳納米管觸控螢幕抗敲擊、可毛筆書寫、整合性高,目前已經在手機產業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孫異臨主任

報告題目:電子顯微鏡在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研究中的應用

  孫異臨主任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腫瘤方面的研究。報告中,孫異臨主任以不同腫瘤的電鏡照片為例,給大家介紹了電鏡在腫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根據電鏡條件下細胞的不同形態可以判斷腫瘤細胞的類型及病理狀況,例如根據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可以將垂體腺瘤分成生長激素GH腺瘤、泌乳激素PRL腺瘤、GR/PRL混合腺瘤、TSH腺瘤、ACTH激素腺瘤、無功能腺瘤等。

  此外,孫異臨主任生還談到了腦腫瘤病因學研究方面的內容,其中特別提到了有關手機輻射對腦組織的影響。雖然手機能否引發腦瘤還依然是個懸案,但是,手機的輻射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在。比如手機電話撥出而未接通時,輻射較強,所以建議大家看到接通提示再將手機放到耳邊。另外,儘可能不要在車內打手機,因為車廂為金屬外殼,手機電磁波會在車內反射。

會議同期舉行小型儀器展

  會議同期還舉行了小型儀器展,科揚、FEI、日本電子、日立、島津、牛津、鋼鐵研究院、徠卡、蔡司、中鏡科儀、中興百瑞等公司展出了最新的儀器,並與與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相關焦點

  • 2012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2年12月17日,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的「2012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天文館召開。會議旨在提高北京及周邊省市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
  • 電鏡新應用、國產進口新技術年終探討——2018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2018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以下簡稱「年會」)在北京天文館4D科普劇場如期召開,200餘位北京及周邊電子顯微學相關技術及應用專家學者、廠商代表再次相聚,共同探討2018這一年電子顯微學領域產生的最新技術及應用
  • 電鏡新技術新應用年終群議 2019北京電子顯微學年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12月17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和北京市電鏡學會共同主辦,一年一度的「2019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如期召開,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通知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
  • DENSsolutions原位新技術亮相2020年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_資訊中心...
    2020年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於11月21-25日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本屆年會設立了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低溫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生命科學顯微成像技術研究分會場,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分會場等十個分會場
  •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及分會報告搶先看!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0月15-19日(20日離會)在合肥市豐大國際酒店召開。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本屆年會將設立材料科學與生命科學分會場,材料科學分會場包含:1.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2.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3.能源、環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4.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5.先進顯微分析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6.掃描探針顯微學分會場(STM/AFM等);7.掃描電子顯微學(EBSD)。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中國電子顯微鏡運行管理開放共享...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大會設立有大會報告和分會場報告。分會場包括:第一分會場: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第二分會場: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第三分會場: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分會場;第四分會場: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第五分會場:先進電鏡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第六分會場:掃描探針顯微鏡分會場(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及分會場日程安排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1-25日(21日報到,25日離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召開。大會報告第一分會場:顯微學理論、技術與儀器發展第二分會場: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第三分會場:功能材料的微結構表徵分會場第四分會場:結構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變與擴散第五分會場:先進電鏡技術在工業材料中的應用第六分會場:掃描探針顯微鏡分會場(STM-AFM)第七分會場:掃描電子顯微學(
  • 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盛大開幕 參會人數劇增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 2019年10月16日,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主辦的「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點擊此處進入會議報導專題)在合肥市豐大國際酒店盛大開幕。
  • 推動材料學與生命科學發展 記2019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
    2019年12月17日,2019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廣大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會議共有200餘人出席、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為您帶來全程跟蹤報導。
  • 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下)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學術年會為期三天,吸引了近900人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出席。學術年會旨在幫助大家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最新進展的交流。
  • 探索微界·引領未來——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大會報告(上)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 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學術年會為期三天,吸引了近900人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出席。
  •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高通量掃描電子顯微鏡在材料表徵中...
    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2020年11月22日,「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隆重開幕。姚駿恩院士表示非常欣喜看到年輕一代高水平快速成長和活躍於學術前沿,祝願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為科技創新強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做貢獻!為慶祝中國電鏡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本屆年會的主題是「顯微學激發新希望」。回顧四十年發展歷程,電子顯微學的研究領域至今已遍及各個學科,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大作用。
  • 四十春秋盡芳華,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圓滿結束_資訊中心...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儀器信息網聯合報導:2020年11月22-24日,由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主辦的「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高新皇冠假日酒店成功舉辦。來自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鏡學領域專家學者千餘人出席了本次年會。
  • 第六分會場--掃描探針顯微鏡(STM/AFM)報告安排--2019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
    、中國電鏡網官方微信電鏡網為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旨在促進顯微學領域學術交流,發布電鏡學會官方通知與信息,並選擇性發布與學科相關的人文風情,地區發展介紹。               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國電子顯微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
  • 2015北京光譜年會召開 組學與過程分析成主角
    儀器信息網訊 2016年1月12日,「2015年北京光譜年會」在天文館召開。北京光譜年會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光譜分會主辦,100餘名來自科研院所、質檢機構、知名儀器公司等單位的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 2014年中國電鏡界的最後一道「大餐」——2014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
    儀器信息網訊 2014年12月23日,為推動北京及周邊省市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及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應用、發展和交流,由北京市電鏡學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主辦的「2014年度北京市電子顯微學年會」在北京格林豪泰酒店舉行
  • 北京2017年度雷射共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3月21日,一年一度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和北京市電鏡學會共同主辦的「北京市2017年度雷射共焦及超高分辨顯微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理工大學國際教育交流大廈舉行。
  • 需求很火熱,發展正當時——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分會場側記
    儀器信息網、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聯合報導:2017年10月18日,2017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星宸皇家金煦酒店隆重召開。學術年會為期三天,吸引了近900人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的代表出席。學術年會旨在幫助大家了解電子顯微學及相關儀器技術的前沿發展,促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最新進展的交流。
  • 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聚焦生命科學領域
    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儀器信息網聯合報導:2020年11月22日,「2020年全國電子顯微學學術年會」在成都市新希望皇冠假日酒店盛大開幕。為期三天的大會吸引了來自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電子顯微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千餘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