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前段時間,看到網上興起了一波吃鱷魚熱,而這些被吃的鱷魚大多數都是暹羅鱷,這是原產東南亞地區的一種鱷魚,當然這都是人工飼養下鱷魚罷了。為啥不是野生的?因為目前野生暹羅鱷為極危的保護動物。印象中,野生鱷魚的一些紀錄片大都產自國外,許多小夥伴就有疑問了:我國就沒有鱷魚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國不但有鱷魚,還是一種僅在我國分布的鱷魚,它就是揚子鱷。並且揚子鱷恰好就分布在我國的長江流域中。因此,長江是有野生鱷魚,並且有且僅有一種,它就是揚子鱷。
那麼,揚子鱷到底與其他鱷魚有什麼區別?它為什麼是我國的「國寶」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兩個問題。
揚子鱷
鱷魚是鱷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在現存的鱷目下一共有三個科:短吻鱷科、長吻鱷科以及鱷科,而在這3個科下一共有23種不同的鱷魚。其中體型最大的就是鱷科下灣鱷了,它有著平均4米以上的體長,300公斤以上的體重。在二戰時期的蘭裡島之戰中,殺死了數名日軍一戰成名的就是灣鱷,因此它又被稱為食人鱷。(下圖就是灣鱷)
相比較而言,我們今天說的揚子鱷體型就有些「袖珍」了,因為揚子鱷是現存體型第二小的鱷魚,僅僅比最小的鱷魚-侏儒鱷(平均體長1米)大一點。揚子鱷是短吻鱷科下僅存的兩種鱷魚之一,另一種是美國短吻鱷,也就是密河鱷,相比較揚子鱷來說,密河鱷要長很多,平均體長在2.5米左右。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鱷魚都是冷血的、兇殘的食肉動物,其實,有些鱷魚恰恰相反,它們在水中以魚蝦為食,性格溫順、移動緩慢,很少主動攻擊人,比如揚子鱷就是這樣的鱷魚。
野生的揚子鱷體長平均在1.5米左右,體重平均在35公斤左右,很少有超過2米的個體,在野生環境下,揚子鱷主要以水中的魚類、水鳥、貝類為食,而其他大多數鱷魚的食物都以偷襲來岸邊喝水的哺乳動物為主。
揚子鱷是一種古老的鱷魚,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它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超過1.5億年,也就是說它是曾經與恐龍同行的鱷魚,並且在恐龍全部滅絕的前提下,它依然生存至今。可見揚子鱷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其中穴居就是揚子鱷的生存法寶之一,其他的鱷魚只有雌性會在產卵時在河岸挖洞,而揚子鱷無論雌雄都用會自己的爪子挖洞,這有利於它們躲避天敵和躲過漫長且寒冷的冬季。
野生的揚子鱷曾經廣泛地分布於長江中下遊的水域附近,但是,由於人為的獵殺(肉吃掉、皮用來做皮具),揚子鱷的數量已經降到了冰點,據不完全統計,野生揚子鱷的數量已經不足200條,屬於極危動物。不過好在我國對揚子鱷的保護及時,在全國範圍內人工繁育的揚子鱷數量大約在1.6萬條左右。雖然,人工飼養下的揚子鱷數量眾多,但是想要擴大野生種群數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最起碼的野化是必不可少的。
看似兇猛,實則飽受摧殘的鱷魚們
鱷魚是變溫動物,它們無法自己調節體溫,而是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它們被稱為「冷血動物」的原因,再加上鱷魚是兇猛的食肉動物,所以被人稱為「冷血殺手」。但是,在野生環境下,鱷魚襲擊人的事例鳳毛麟角,它們大都棲息在人跡罕至的沼澤、雨林、河流中,鮮與人發生正面衝突。
但是,在現存的23種鱷魚中,只有幾種,如尼羅鱷、灣鱷是低危動物,其他基本上清一色都是瀕危,甚至極危動物。而它們到了今天這步田地,與人類是分不開的。
首先,人對於食肉動物向來就充滿了敵意,儘管它們的生存區域一再地遠離人類,但是依然逃不過被獵殺的命運,華南虎、華北豹、灰狼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人類「排除異己」、「清除威脅」看似沒什麼毛病,但是,人類其實也是大自然生態的一環,破壞了生態鏈,最終人類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其次,即便是野生動物遠離人類的活動區域,它們依然會遭到獵殺,因為有「利益」,比如老虎、鱷魚「全身是寶」。這為它們招來了殺身之禍。我們可以簡單地回想一下我國滅絕的動物,大多數是在一些人看來「渾身是寶」的動物。
因此,與其說鱷魚是「冷血殺手」,倒不如把這個威風凜凜的稱號送給獵殺動物的人。
總結
我國原本有許多野生動物,但是目前在我國的野生動物大都成為了瀕危動物,甚至有些已經野外滅絕,這也是我們總是感覺我國很少有野生動物的原因,比如鱷魚。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我國還有野生鱷魚,其實我國不但有野生鱷魚,還是世界獨有的鱷魚種類-揚子鱷。不過,它的現狀因為人為的關係,也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