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萬年前的一天有多長 聽聽白堊紀海底貝殼怎麼說

2020-12-06 中國荷都網

如果你回到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你會發現太陽和月亮穿過天空的速度更快,明天會比預期的更快。

根據對白堊紀晚期貝殼的一項新研究,在恐龍時代結束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今天快,一年372天。貝殼上的新發現讓我們不禁要問:在過去的45億年裡,地球自轉變化了多少?誰是幕後操縱者?

雷射鑽孔探索白堊紀秘密

美國地理學會(American Geological Society)3月發表在《古海洋學和古氣候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稱,白堊紀晚期的軟體動物殼化石揭示了一個秘密:在恐龍時代結束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今天快,每年372次,而目前是365次。這意味著白堊紀只持續了23個半小時。

科學家正在研究的是白堊紀海底貝殼化石。7000萬年後的今天,人們在阿曼乾旱的山區發現了它。

它被命名為「託裡特桑切斯」,看起來像是歐洲常見的帶蓋子的粗陶啤酒杯。這種古老軟體動物的兩個殼像不對稱的牡蠣一樣鉸接在一起。它們像現代牡蠣一樣與水下暗礁緊密相連。在白堊紀時期,它們在世界海洋中被發現。

科學家分析的古代軟體動物屬於已滅絕的各種「蛤蜊」。這種生物長得非常快,每天都會一個接一個地跳起來。

這項新的研究使用雷射取樣並獲取微小的貝殼切片,這比以前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更精確。在精確計算了年輪之後,研究人員能夠確定白堊紀在一年中比現在有更多的天數。

新方法將雷射聚焦在一個小外殼上,鑽一個直徑為10微米(紅細胞大小)的孔,並取一點樣本。這些微小樣品中的微量元素揭示了殼形成時水的溫度和化學成分。還能在一天內準確測量出年輪的寬度、數量和季節變化。

隨著新技術的高解析度,我們從未見過古代雙殼類動物如何快速生長,甚至在一天內就決定了水質的變化。

「在地質研究史上,一個生長日可以採集4到5個數據點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基本上可以把握7000萬年前的那一天。這真是太神奇了。」布魯塞爾比利時自由大學的科學家德溫特說。

享受太陽能的珊瑚礁創造者(000591,古巴)

貝殼的化學分析表明,白堊紀晚期的海洋溫度比以前認為的要高,夏天達到40攝氏度,冬天超過30攝氏度。德溫特說,40攝氏度接近軟體動物的生理極限。

在白堊紀晚期,這種貝殼是一種造礁生物,就像今天珊瑚扮演的角色一樣。新的研究還證實,軟體動物可能與光合生物共存,併合作產生一個與當前珊瑚礁一樣大的「殼礁」。

六千六百萬年前,「託裡特桑切斯」貝殼隨著恐龍滅絕了。「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雙殼動物。今天沒有像它這樣的貝殼。」德溫特說,「在白堊紀晚期,世界上大多數造礁者都是這些雙殼類動物。因此,他們確實有能力像珊瑚一樣建造生態系統。」

研究發現,一天中貝殼生長的變化比季節或潮汐周期的變化大33,354倍,而且白天比晚上長得快得多。這表明這種殼非常依賴太陽,這表明它有光合能力。

這很有趣:太陽是古代軟體動物的食物和衣服的父母,這不同於用來過濾水中食物的貝殼。德溫特說,白堊紀的貝殼很可能與光合生物共存,如藻類。

以前,一些科學家也推測古貝殼可能是光共生體,但沒有直接證據。這項研究是第一次提供可信的證據。

為什麼地球自轉變慢了

從貝殼的生長可以清楚地看到晝夜的節奏,一年的周期也很明顯。科學家計算了貝殼每年生長的天數,發現一年有372個晝夜。這不是意外,因為科學家知道過去的日子比現在短。然而,我們不知道晚白堊世會持續多久。這個精確的數字將幫助我們研究一個重大的天文問題。

一年的時間在古代和現代基本相同,因為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不會改變。然而,由於海潮的摩擦,時間發生了變化,地球自轉越來越慢。

我們知道月球的引力將地球上的海水吸引到靠近月球的一側。海水像剎車墊一樣摩擦著地球,拖著地球旋轉,因此一天的長度一直在穩步增加。

潮汐也會影響月亮。它不僅會逐漸鎖定月球,使其永遠面向地球,還會加速月球。現在,月球正以每年3.82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阿波羅登陸月球後,反射器留在月球表面。精確的雷射反射測量了這個數字。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地球科學教授史蒂芬·梅爾斯(Stephen meyers)做了一個類比:「當月亮移動時,地球就像一個旋轉的花樣滑冰運動員,伸展雙臂時速度會變慢。」

但是科學家也知道月球移動的速度不是恆定的。如果它是每年3.82釐米,那麼據計算,月球在14億年前離開了地球。許多證據表明,月球和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要古老得多,最有可能是45億年前,在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

因此,我們不知道古代月亮離地球有多遠。這也是為什麼白堊紀的外殼如此重要,以至於我們可以從中推斷出月球和地球之間的相互作用歷史。

7000萬年對德溫特和他的同事來說還不夠老。科學家們還希望將新方法應用於更古老的化石,看看是否有新的發現。

擴展閱讀

14億年前的一天有多長?

這個問題似乎無法探究。但是科學家仍在試圖回答。2018年6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推測,14億年前,地球上每天有超過18個小時。

首先,地球在太空中的運動受到其他天體引力的影響,它的規律在變化,有著複雜的節奏。地球公轉、自轉和自轉軸擺動的規律性變化,被稱為米蘭科維奇周期——塞爾維亞米蘭科維奇首先計算了地球的偏心率、軸向傾角和軌道進動在過去數百萬年中的變化,並認為這些參數與地球的冰期有關。

例如,米蘭科維奇認為地球軌道的傾角每26000年完成一個完整的進動周期。同時,橢圓軌道的旋轉也引導著緩慢的21000年中季節和軌道之間的變化。另一方面,地球旋轉軸和軌道平面之間的傾角在22.1度和24.5度之間擺動(也稱為章動),周期為41,000年。當前角度為23.44度,並且仍在減小。

幾年前,像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史蒂芬·邁耶斯這樣的科學家試圖在一億年的時間裡觀察搖滾唱片中的這種節奏。

梅爾斯與哥倫比亞大學的馬林諾合作,將2015年開發的一種統計方法(用於處理時間上的不確定性)與天文理論、地質數據和一種稱為貝葉斯反演的複雜算法相結合,以便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消除最麻煩的蝴蝶效應。早期——地質記錄中的小錯誤會導致巨大的不確定性。

他們在兩份地質記錄上測試了這種方法,一份來自14億年前中國北部的下馬嶺地層,另一份來自5500萬年前南大西洋的沃爾維斯海脊(600558,古巴)。

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可以從地質記錄中的巖層中可靠地評估地球旋轉軸的方向及其軌道形狀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同時消除不確定性。他們還確定了一天的長度以及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他們的結論之一是:14億年前,地球上一天至少有18個小時。

相關焦點

  • 古代貝殼顯示,七千萬年前的一天比現在少半小時
    這項新研究使用雷射對貝殼的微小切片進行採樣,比使用顯微鏡的人類研究人員更精確地計算了生長輪。 生長輪使研究人員能夠確定一年中的天數,並更準確地計算出七千萬年前的一天的長度。這項新的測量方法可以告訴我們,在45億年的地球-月亮引力歷史上,月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距地球有多近。
  • 白天有多長?古代貝殼解惑:七千萬年前日長比現在短半小時
    新的研究用雷射檢驗貝殼薄切片,這樣計數出的生長輪比研究員人工用顯微鏡統計準確的多。生長輪使科學家們得以確定一年的天數並更準確地計算七千萬年前一天的時長。新的測量結果補充了長達45億年地月引力之舞中月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月球曾離地球有多近的模型。
  • 為什麼在泰國旅遊時不能撿海灘上的貝殼?聽聽泰國導遊怎麼說的吧
    為什麼在泰國旅遊時不能撿海灘上的貝殼?聽聽泰國導遊怎麼說的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海邊旅行,反正小編去海邊旅行都會撿一些貝殼作為紀念品帶回去,不僅好看而且很有意義。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有這種習慣,但是這種在海邊撿貝殼很簡單的行為,卻在泰國是被禁止的,小編一開始也感到好奇,後面問了在泰國做導遊的朋友才知道。
  •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久,比地球長還是短?聽聽「內行人」怎麼說的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處於太陽系的一顆行星,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好多行星,其中有一顆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金星啦,它可以說是很美麗了,你知道嗎?金星的亮度僅次於月亮,它既是清晨的啟明,也是傍晚的長庚,那麼,你知道金星上一天有多久嗎?比地球長還是短?聽聽「內行人」怎麼說的。
  • 海底洪水曾淹沒白堊紀大陸
    然而這些內陸中的海洋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當時的內陸海平面到底有多高以及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如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白堊紀的全球海平面比今天高出了170米,並且不斷變化的海底對海平面的升降產生了主要作用。 當研究人員嘗試解決白堊紀的海平面高度問題時,他們往往不會考慮當時地球上的海水體積。
  • 一天為什麼是24小時?古代一天是多長?地球自轉為什麼越來越慢?
    地球人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每小時有60分鐘,每分鐘有60秒,就算以小孩子的認知水平也能接受這件事。但是,一天究竟為什麼是24小時呢?為什麼不能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呢?這就要從人類的計時方法說起了。這個時間並不是恆定不變的,越來越多的科學發現證實,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漸變慢,也就是自轉周期變長,所以現代人理解的「一天」和古代人理解的「一天」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古代人的一天比我們的更短暫。現在國際上有專門的計時機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根據地球自轉周期的變化,校正最新的時間,於是就出現了「閏秒」這個概念。每逢「閏秒」,全球增加一秒。
  • 歷史上的今天1994年11月5日茂名發現七千萬年前恐龍蛋化石
    歷史上的今天1994年11月5日茂名發現七千萬年前恐龍蛋化石 2013-09-11 11:4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一天中哪個時辰生孩子更好?孕媽別多想,聽聽醫生怎麼說!
    文|小不點懷胎十月,每個孕婦都期待著自己能夠「卸貨」的那天,生孩子對於每個孕婦來說都非常重要,到了孕晚期以後,孕婦隨時都可能因為某種原因而提前分娩,而且生孩子的時間有些情況下也不是根據孕媽個人意願決定的,只有剖腹產的時候可以和醫生預約時間,順產的話就看寶寶發動了,所以一天中的每個時辰都有孕婦在生孩子
  • 在平行時空內,是否真的有另一個自己?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平行時空內,是否真的有另一個自己?聽聽專家怎麼說相信不少小夥伴們,每次再出門之前都有照鏡子的習慣,每次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可否會想到也許在另一個時空裡會不會有同樣的人呢?聽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瘋狂的想法,但是卻很少有人去這樣想,不過我們的科學家們卻有過這樣的理論,那就是平行時空,在平行時空內,是否真的有另一個自己?讓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說吧。對於世界上任何物體,我從來就是沒有一模一樣的狀態,即便是一樣的樹葉和植物都會出現細微的特徵,這都是生物的獨特性所表現出來的。
  • 聽聽老人怎麼說!
    聽聽老人怎麼說,漲知識了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句話是上輩人留下來的經典。雖然說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但每當聽到身邊有人去世,我的心都會有那麼一絲疼痛。就會想起他們在世的種種畫面。人死不能復生,我們要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 聽聽警察怎麼說
    聽聽警察怎麼說 2020-11-23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長? 金星轉動一天需要多少時間?
    金星上的一天有多長? 金星轉動一天需要多少時間?時間:2017-02-10 12:27   來源:怪羅科普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金星上的一天有多長? 金星轉動一天需要多少時間? 金星通常被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因為它們有著諸多的共同點。例如,這兩顆行星都位於我們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
  • 在阿根廷發現了25米長的恐龍化石,距今七千萬年
    在阿根廷南部的卡拉法特地區發現了一種七千萬年前在地球上遊蕩的恐龍怪物,這隻恐龍長達驚人的82英尺(25米),是一輛雙層巴士的兩倍多。據來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古生物學家稱,發現這隻恐龍的人是阿根廷自然博物館的伯納迪諾·裡瓦達維亞,他們稱這隻恐龍為「Nullotitan Glaciaris」,它有超長的脖子,用四肢行走,是食草動物。
  • 30%女性的腳都有這種病,快聽聽醫生怎麼說...
    30%女性的腳都有這種病,快聽聽醫生怎麼說...>不少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有這樣的一個困擾:大拇趾「外翻」>資料:科普中國原標題:《30%女性的腳都有這種病,快聽聽醫生怎麼說...》
  • 麻煩給七千萬年前的恐龍發條信息
    近期,來自耶魯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表示,我們隔著七千萬年,也能把恐龍的體溫給測出來! 科學家們用了什麼法寶呢? 恐龍到底是啥動物? 體溫測量之所以可行,是因為人類是典型內溫性動物。
  • 白堊紀海洋霸主再次現身為了什麼?
    科學家們幾次來這裡探尋,也沒有找到水怪的蹤影,但有一些人堅持說自己親眼看到了,所以目前究竟存不存在還是個謎。根據看到過的人的描述,水怪是一種蛇頸龍的形象。那麼這個長頸龍又是怎樣的一種生物呢?蛇頸龍,大家根據名字就可以判斷出這是一種龍屬動物,莫非是龍的後代?是不是龍的後代還不知道,畢竟龍的存在也是個謎一樣的傳說。但它是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的動物。
  • 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四十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個時候蘇聯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緊接著美國也跟上了。肯定會有人好奇,為什麼四十年前都還能登月球,為什麼現在卻不行了?聽聽專家怎麼說。首先,專家說,我們要先了解四十年前的歷史背景。四十年前有著特殊的世界背景,那就是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競爭比賽。
  •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湖南日報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 王晗 黃利飛 攝影 田超 如何開啟人工智慧的未來?
  • 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一線是多長?有多少分鐘?
    農村俗語「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啥意思,「一線」到底有多長?文/農夫也瘋狂冬至節氣已過,從這一天開始也正是進入「數九寒天」了,天氣也會一天比一天寒冷,其中在「三九」,也就是冬至節氣後的第19天到27天,即2019年1月份的中旬這個期間是最寒冷的。
  • 聽聽氣象專家怎麼說
    2020年3月25日凌晨,渝中半島上空電閃雷鳴。記者今(25)日採訪了重慶市氣象臺相關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由於大氣不穩定能量快速釋放導致冰雹白天還是豔陽高照,晚上卻又出現了強對流天氣,這樣的天氣正常嗎?「是正常的。」重慶市氣象臺副臺長張焱告訴華龍網記者,春季天氣多變,出現類似的天氣並不算罕見。那昨晚的強對流天氣又是如何發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