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進化生物學家們曾經認為,自從智人誕生後,也就是大約20萬年前,人類的進化就停止了。但後來,生物學家很快發現,這個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事實上,就在最近一萬年的時間裡,伴隨著農耕、畜牧業的出現,各地的人們就在沿著不太一樣的軌跡在進化著。
首先,讓我們先定義一下,什麼是進化?
進化不是指非要長出三頭六臂來才叫進化。達爾文有句最著名的話:自然無飛躍。
他的意思是說,任何後來看起來非常巨大的差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通過一些非常細微的變化,一步一步慢慢積累而來的。正應了我們的祖先中的智者李耳說過的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在已經進入基因研究時代的今天,進化的意思就成了在基因水平上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雖然很輕微,但只要它發生了,那麼就說明人類的確還在進化。
人類持續進化的證據
1、人類的牙齒在持續縮小,部分人不再長智齒
多項定量研究發現,人類的牙齒,從3,5000年前開始就大約每2000年減小約1%。而到了最近一萬年,牙齒減小的趨勢進一步加速,達到每一千年就減小1%,除此之外,部分人的智齒已經徹底消失,不再生長。智齒停止生長的人,因為智齒現在是個添亂的傢伙,幾乎毫無用處,反倒帶來麻煩和困擾,因此不長智齒,就將具有某種細微的生存優勢,而進化的要訣就是,只要具有細微的生存優勢,再加上足夠長的時間,最終長智齒的會輸給不長智齒的。因此,據進化生物學家的預測,未來的人,都將不再生長智齒。
2、歐洲的白色人種就是在環境和農耕的雙重影響下進化出來的
2015年,著名權威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證了歐洲白人是如何從黑人轉變過來的進化歷程,而且這次轉化的發生的時間,就在數千年前。這項研究是通過分析生活在農業起源前和農業起源後的古歐洲人骨頭裡的DNA以及現代歐洲人的DNA進行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
最初進入歐洲的人都是黑皮膚,因為找到了讓人皮膚變黑的基因。
在農耕起源後,這些黑皮膚歐洲人的後代的皮膚顏色迅速變淡,因為相應的基因上發生了突變,關閉了讓皮膚變黑的能力。這是多重影響因素造成的,首先農耕削弱了肉食的比例,其次農耕帶來了人口爆炸,進一步削弱了肉食的比例,最後高緯度地區的紫外線本來就少,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導致了新出現的淺膚色突變就此成為優勢突變。因為,人類需要的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就是肉蛋奶加紫外線,當所有這些因素都在減少時,淺膚色的人由於可以利用紫外線獲得更多維生素D,從而擁有更加強壯的骨骼,立刻就成為巨大優勢。他們的基因在群體中迅速傳播開,將歐洲人轉變成了白人。
藍眼睛也是在農耕時期出現的新特色,並迅速得到追捧,開始在歐洲流行。
當畜牧業發展起來,開始提供牛奶後,導致歐洲人代謝乳糖的基因發生突變,它們持續表達,不再關閉,因此多數歐洲人不會患上一種叫做乳糖不耐的毛病。
圖示:左圖小腸釋放乳糖酶,分解乳糖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吸收進入血液。右圖,小腸不分泌乳糖酶,乳糖被細菌吸收,產生大量氣體和酸,導致腹瀉腹脹腹痛伴隨放屁等症狀,這時候喝牛奶非但不能得到營養供應,反倒增加營養不良和脫水的風險。
在歐洲歷史上,那些不能持續表達乳糖酶的人,大多絕後了。如今在北歐只有10%的人會發生乳糖不耐,但在東亞卻有高達90%的人會發生乳糖不耐。這就是因為在歷史上,東亞人對奶的依靠不多。但歐洲人卻通過喝奶維生,如果不能順利消化奶,那將是一種巨大的缺陷。
免疫系統強化。畜牧業的出現,讓人類和動物——自己馴養的家畜和家禽——之間有了前所未有的緊密互動,這導致從前只在這些動物中傳播的傳染病,有了通過進化搭上新宿主的可能性,結果就是傳染病開始在大量的農業人群中出現,這成為一個強大的選擇力量,強化了歐洲人的免疫系統,當然這種強化是通過死亡來實現的。凡是不強的都死了。比如,肺結核是在大約五千年前就出現在部分人類社會中的疾病。
當然,發生在歐洲人身上的某些進化,在其他農業社會中也在發生,比如免疫系統強化這一條,歐亞之間的聯繫緊密,包括傳染病的聯繫也非常緊密,兩地流行的傳染病,伴隨著商隊的腳步,也在兩地之間不斷的相互交叉感染,起到了屠戮免疫系統不強的人的作用,留下的都是相對的強者。
從前,許多未來學家都想像未來的人類,腦袋會繼續長大。因此,未來的進化之路就是長出更大的腦袋,但是這種預測錯得離譜。因為,雖然人類在別的方面的確在發生著各種變化,比如上面說的,皮膚的顏色、眼睛的顏色、智齒的消失、代謝乳糖的能力等等。但是,人類的大腦從大約20萬年前到現代,的確沒有繼續發生過任何顯著的變化,不僅沒有變大,在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後,反倒在變小。
實際上,伴隨著電腦的問世,以及AI的誕生,人類未來的進化之路,是不可能脫離開我們使用的工具來單獨想像的。而人類會否最終走上人機結合的新路線,現在還是未知數。但那條路的誘惑力大概是人類難以抵擋的,就像現在讓你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