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9.不同光子相互轉化的思考

2020-10-18 王東鎮

2018.12.10

通過物質的正反形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五種光子:正負偏電荷光子;正反光子;由正負偏電荷光子對偶聚集形成的巨光子。

正負偏電荷光子是正反光子的離子形態,是相對不穩定的光子形態:獲得核外電子,它們就轉化為正反光子;相互糾纏,它們就轉化為巨光子。一個正反光子與305個巨光子結合,就是正反質子形態;再加上306個巨光子組成的中子,就是正反質子、中子對形態的正反「氘」結構;中子擴大一倍,就是正反「氚」結構。

沒有正反光子,就沒有正反質子,沒有正反物質的其他形態。沒有正負偏電荷光子,就沒有正反光子和「巨光子」,沒有正反物質的其他形態。所以,正負偏電荷光子的存在非常重要。

偏正電荷光子其實是偏正電子光子,由兩個正電子、一個負電子組成。偏負電荷光子也是偏負電子光子,由兩個負電子、一個正電子組成。正負偏電荷光子相互糾纏,對偶聚集,才能獲得正負電荷的相對均衡,取得相對穩定的形態。獲得核外電子,也能取得正負電荷的相對均衡,得到相對穩定的形態。所以,偏電荷形態是一種過渡形態。

偏電荷光子的存在決定了一般物質的偏電荷現象:它們的離子形態和分子形態都可能導致物質的偏電荷現象。雖然微弱,但是集沙成丘,也會形成正反物質的對偶聚集,星系就是這樣形成的。

電子為什麼會出現偏電荷聚集,我不清楚,只能分析現實存在。沒有光子的偏電荷現象,就沒有物質的偏電荷現象,沒有原子的核外電子現象,沒有正反物質形態。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正物質星球,迄今為止沒有發現反物質和正反物質的分子形態,說明正物質星球排斥反光子和反物質形態。我們也可以據此推論反物質星球排斥正光子和正物質形態,只有在星際距離上相互吸引,組成星系。

我是通過原子分析光子,自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否存在光子的其他形態,如一個正電子、一個負電子組成的光子形態,我不清楚,所以不做分析。

正負偏電荷光子與正反光子、巨光子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卻不能跨界轉化。進一步的轉化只有裂變為電子,重新組合才能實現。

所謂弱作用力特指中子衰變為質子的過程,應該是「氚」結構中子中一個偏電荷光子裂變為正負電子的過程,體現了「氚」結構的不穩定性。一個正反光子能夠聚集起那麼多的巨光子組成原子,是什麼作用力我不清楚,只能承認現實。

通過正負電子對偶聚集的現象分析,我發現了同電相聚、正負電荷對偶聚集的客觀規律,解釋了核外電子和星球、星系現象形成的原因,否定了萬有引力,為基本物理作用力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但是,我仍然不能解釋原子形成的原因,質子、中子與一定數量巨光子的關係。

人類認識上的進步是長期努力的結果,科學進步還任重道遠。

相關焦點

  • [大轉變] 光子帶能深刻轉化物質與靈魂(重新排版)
    那時人們的意識層次與你們不同,因為這兩個時期體驗的經歷是不同的。這巨大光子帶的特點是能徹底轉化一切物質的東西。也就是說,它能將物質的振動頻率提高到你們無法想像的程度。這轉化的過程不像你們想的那麼簡單。它常常要通過毀滅來進行——人的毀滅、甚至行星的毀滅,還有時是大規模的毀滅。所有不能在這巨大振頻中振動的都會以某種方式被毀滅。
  • 人類首次發現新光子:質量大、速度慢、相互影響!
    來自2月16日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消息:美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一種前所未見的奇異光:由雙光子或者三個光子組合形成的新型光子
  • 4383.光子、核外電子、星系與星際關係
    夜深人靜時,我開始思考光是什麼?想到光來自電,於是認為光可能是電子的受激反應。自學大學本科物理化學以後,我發現光子可以裂變為正負電子,於是想到電線裡流淌的可能是正負兩種電流,其一不暢,就可能電流受阻。於是提出了光子五種形態的猜想:兩個正電子、一個負電子組成偏正電荷光子;兩個負電子、一個正電子組成偏負電荷光子;它們分別擁有核外電子達到正負電荷的相對均衡,就有了正反光子;它們相互糾纏,對偶聚集,就有了巨光子的可能。
  • 光與真空相互作用會徹底轉化為電子?完全可以!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氣體這三類物質,都是可以具有各種不同速度的,甚至可以完全「靜止」下來。但是有一樣特立獨行的存在形式——光(電磁輻射),它們永遠不會停止自己的運動,並且在真空中保持著不變的速度(299792458米/秒),任何其它物質的運動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它。
  • 電子和光子有什麼關係?電子能變成光子嗎?
    簡單說,電子是電子,光子是光子,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兩者並不能相互轉化,電子並不能變成光子。同時電子和光子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電子是微觀粒子,是有大小的,雖然電子很小,但確實是有尺寸的!
  • 把握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相反,若是我們的思考只從確定性出發,思維就會固化,我們得到的就可能是發展的不確定性,甚至面臨危機。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也是發展的基本邏輯。   世界歷史進程開啟了不確定性模式,解構確定性的速度越來越快於構建的速度,全球秩序與發展的動蕩會不斷搖晃我國這艘巨輪,甚至會引發大的顛簸。
  • 4123.物質能量轉化守恆定律
    光子至少存在五種形態:偏正電荷光子由兩個正電子、一個負電子對偶形成;偏負電荷光子由兩個負電子、一個正電子對偶形成;巨光子由正負偏電荷光子對偶形成;正光子由一個核外負電子與一個偏正電荷光子對偶形成;反光子由一個核外正電子與一個偏負電荷光子對偶形成。
  • 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不對,質量和能量根本就是一回事
    很多人誤會了愛因斯坦,也誤會了質能方程,他們認為質能方程說明了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化,而事實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質量和能量無法相互轉化,因為二者根本就是一個整體,又何來轉化呢?在質能方程中,這一點體現得極為明確,質量等價於能量。正是因為質量守恆、能量守恆,所以才有了質能守恆。為了便於理解,我們還是可以從物質運動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 從哲學上思考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原標題:從哲學上思考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一 矛盾通過自己本身揚棄自己。對立雙方相互否定,相互促進,使事物不斷變化。當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雙方的對立不再緊張,矛盾就一點一點地逐漸平息下來。直到最後,對立降低為一般的差別,不再構成矛盾。
  • 光子矩陣的基本概念
    宇宙萬物,都是以大大小小不同的點,以不同的密度形式,螺旋、分形、幻化出了這個世界。人類也好,空氣也好,都不過是由不同物質元素的點,以不同的密度和規則形式,羅列組合而成了今天這樣的現實世界,這就是光子矩陣,矩形陣列,也就是所謂的波形粒子。
  • 光子紅移能量降低,那麼損失的能量去哪了?
    在引力場中,光子紅移損失的能量,用於克服引力場的勢能。單個光子的能量和光子頻率有關,光子能量公式為E=hν;光子從恆星表面發出,光子具備動質量,會受到恆星引力場的引力作用,導致光子的能量降低,由於真空中的光速是不變的,所以只能是光子的頻率降低,這種效應就是光子的紅移效應。
  • 不同價態含硫物質的轉化
    今天一起來繼續分享不同價態的含硫物質之間的轉化。一.硫元素的存在1.硫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元素,組成生命體的蛋白質中含有硫元素。2.自然界中游離態的硫存在於火山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裡,煤中也含有少量硫。
  • 科學家成功將光子拉長了1000倍!光子也能像橡皮筋一樣拉伸
    為了這些要求,聯合量子研究所(JQI)和量子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聯合中心(QuICS)的科學家,已經拉伸了多個光子(光的量子粒子)並將三個不同脈衝轉化為重疊的量子波。現在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的這項研究中:實現恢復了光子之間的幹擾,並最終可能使一種特定類型的量子優勢得以展示,這對於按照量子物理規則運行的計算機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速度優勢。
  • 光子也能像橡皮筋一樣拉伸?科學家已將光子拉長了1000倍!
    為了這些要求,聯合量子研究所(JQI)和量子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聯合中心(QuICS)的科學家,已經拉伸了多個光子(光的量子粒子)並將三個不同脈衝轉化為重疊的量子波。現在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的這項研究中,實現恢復了光子之間的幹擾,並最終可能使一種特定類型的量子優勢得以展示,這對於按照量子物理規則運行的計算機來說,這是一個明顯的速度優勢。
  • 光子是光明的「幽靈粒子」
    如果彼此毫不相干,那麼為什麼天體的兩種物理屬性不發生相互作用?難道引力是引力、磁力是磁力,「井水不犯河水」?如果磁場和引力場、或磁力和引力發生相互作用,那麼它們之間發生怎樣的交互作用?不能把科學哲學的廣義等效原理理解為傳統哲學普遍適用的「規律」,廣義相對論揭示了物質引力場和時空的相互作用,物質密度越高或引力場越強,時空彎曲程度越大。
  • 光子是具有不同速度的高速粒子
    光是由各種光子組成,能見顏色也有幾種,光子是微小質量、微弱帶電、微小體積的高速微觀粒子。各種光子具有不同形狀、不同帶電、不同體積、不同質量、不同速度,光子的速度很難精確測量,各種光子很難區分。光子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具有電磁波和粒子雙重特徵,光子在媒質中的運動傳播,有的是穿越、穿過,有的是反射、反弾、被吸收,穿行和反射可能交替存在。
  • 能量如何轉化成物質?科學家擬用2個光子相撞產生正負電子
    自然界中,物質轉化成能量的現象比比皆是,比如家家都要用到天然氣燃燒產生的熱能。再比如,原子核裂變時由於損失了質量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部分能量可以用E=mc^2方程精確地計算出來。又比如,物質與反物質湮滅變成光,這也是物質轉化成能量。物質轉化成能量很常見,但能量轉化成物質目前還沒人見過。
  • 日本科學家稱發現三種可相互轉化基本粒子
    科學家發現了三種基本粒子,並且可相互轉化。這對宇宙未來的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雖然這個實驗只處於起步階段,且日本福島地震又使它在短時間內被迫停止,但科學家還是在近日宣布,他們已經通過該實驗發現了現存的三種可以相互轉化的基本粒子,尤其,這個發現初步回答了為何宇宙是由物質組成,而不是由非物質組成的問題,這將物質主宰世界原因的探索研究向前推進一大步,對於宇宙的研究也是一個新的突破。
  • 光子準粒子: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該文章聚焦總結了近年來光與物質基於光子準粒子進行相互作用的重要進展,用統一的理論將電子與微腔(或光子晶體)中的光子、等離激元、聲子和激子等之間看似不同的相互作用囊括在一個框架中。這篇綜述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的束縛電子和自由電子,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宏觀量子電動力學理論框架去統一描述這些看似不同的電子系統中的光子準粒子現象。
  • 光子帶是上帝向人類伸出的手
    那個時候人們的意識層次與你們的不同,因為這兩個時期體驗的經歷是不同的。這巨大光子帶的特點是能徹底轉化一切物質的東西,也就是說它能將物質的振動頻率提高到你們無法想像的程度。這個轉化的過程並不像你們想的那麼簡單,它常常要通過毀滅來進行——人的毀滅、甚至行星的毀滅,還有時是大規模的毀滅,因為所有不能在這巨大振頻中振動的都會以某種方式被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