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眠高閣,櫻桃拂短簷。畫明金冉冉,箏語玉纖纖。細雨無妨燭,輕寒不隔簾。欲將紅錦段,因夢寄江淹。——唐·溫庭鈞《偶題》
孔雀木的中文學名是:孔雀木
孔雀木的別稱是:手樹
孔雀木的植物學分類: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傘形目——五加科——孔雀木屬。
孔雀木的形態特徵
孔雀木為常綠觀葉小喬木或灌木,盆栽時常在2米以下;樹幹和葉柄都有乳白色的斑點;葉為互生、掌狀複葉,小葉7~11枚,為條狀披針形,長7-15釐米,寬1-1.5釐米,邊緣有鋸齒或羽狀分裂,幼葉為紫紅色,後成深綠色;葉脈為褐色,總葉柄細長;為復傘狀花序,生於莖頂葉腋處,小花黃綠色不顯著。
孔雀木的生長環境
孔雀木喜溫暖溼潤的環境,屬喜光性植物,不耐寒,不耐強光直射;土壤以肥沃、疏鬆的壤土為好;夏季適當遮陰,秋、冬季要多曬,適合溫度為20°C-29°C;冬季溫度應不低於5℃,特別注意溫度不能忽高忽低,否則孔雀木易受凍害。
孔雀木的分布範圍
孔雀木原產於澳大利亞和太平洋上的波利尼亞群島;中國華南地區引種栽培較早,而今許多地區引種作為栽培植物;印度、斯裡蘭卡至中南半島也有分布。
孔雀木的主要品種
孔雀木同屬植物約15種,常見栽培的品種有①寬葉孔雀木:掌狀複葉,小葉3~5枚,葉較寬闊;②斑葉孔雀木:掌狀複葉,深綠色小葉上有黃白色斑紋;③狹葉孔雀木:又稱維奇氏假惚木、手樹,掌狀複葉,形似手掌,小葉窄長,為灰綠色,小葉周邊為深紅色,中肋為粉紅色。
孔雀木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種法繁殖、扦插法繁殖、壓條法繁殖等。
1、播種:在中國華南部分地區,可播種育苗;種子採收後要及時進行播種,否則會因保管不善而使種粒失去發芽能力;可先將洗淨的種子,貯藏於溼沙中,待其裂口露白後再行播種、春季播種,種子的發芽適溫為20-25℃,播後約25-30天方可出苗;在低溫條件下會嚴重影響其發芽率;另外,斑葉品種,不宜用播種法育苗。
2、扦插:在溫室內,春、秋二季均可進行扦插繁殖,但生產性栽培,以5-6月份為最佳;扦插基質可用蛙石、珍珠巖、泥炭土等,礱糠灰也可用淋去鹼性的礱糠灰2份與溼沙1份,配製成的混合基質;在有電熱溫床的條件下對插穗下切口用濃度為500mg/l的吲哚丁酸或1號ABT生根粉處理5-10s,生根效果更為理想;插穗長10-15cm,剪去基部的1-2個葉片,插入深度約為穗長的1/2,噴透水後,架好竹弓,加蓋薄膜保溼,適當給予遮蔭,維持20~25°C的生根適溫,20天左右即可生根。
3、壓條:對地栽叢生植株,可於4月份進行低壓:對較高的盆栽植株可行高壓;因其莖幹較細,在進行高壓時,要先插1根竹竿作支柱,將壓條部位的土團綁靠於竹竿上。
孔雀木的藥用價值
①孔雀木的性味:辛,溫;②孔雀木的功能主治:具有祛風除溼,止咳之功效;主要用於風溼關節痛,風寒咳嗽等疾病;③孔雀木的用法用量:根或樹皮0.5~1兩。
孔雀木的觀賞價值
孔雀木的樹形和葉形非常優美,葉片為掌狀複葉、紫紅色;小葉為羽狀分裂,非常雅致;為名貴的觀賞植物,適合盆栽觀賞,常用於居室、廳堂和會場布置。
本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前幾天在公園的溫室裡發現了此種植物,覺得好奇就寫出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多多記日記:風車草
多多記日記: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