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回魂》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小說。提起史蒂芬金,不僅在美國家喻戶曉,也深受中國書迷的喜愛。史蒂芬金的作品帶有美國文學的特徵,重視敘事和故事推進,因此也很容易改編成影視作品。只不過,這位恐怖小說大師的幾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之後,遠沒有原著小說精彩,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其實,縱觀歷來的電影獎項,很少有恐怖片獲得大獎的案例,或許是與恐怖片的定位有一定關係。恐怖片的目的,原本就是利用視覺和聽覺效果,讓觀眾冒出一身冷汗,達到一定程度的驚嚇刺激。從這一點來說,《小丑回魂》已經不負眾望,而且因為史蒂芬金的小說經常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製造恐怖和驚悚,所以由他的作品改編的恐怖電影,總是能表現出一些人性的反思。
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座看似平靜的小鎮裡,時常會發生人類失蹤事件,通常以兒童為主,有時也有成年人失蹤,而造成失蹤事件的根源正是小丑。男主角只因為一時的懶惰,沒有陪弟弟去玩,卻沒想到永遠地失去了弟弟。
類似這樣的兒童消失事件,小鎮的人們並沒有竭盡所能去尋找真相,而是選擇麻痺自己的神經,並最終遺忘。這本身就是一種很恐怖的環境和氛圍。我們的男主角卻是個例外,他雖然看似從悲傷中走了出來,私下卻從沒有放棄尋找弟弟。他的行為自然也得不到別人的理解,甚至包括他的父親。
在影片中,通過幾個孩子的遭遇,反映出小鎮的病態和人們的麻木。這幾個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會遭到不同人的欺凌。因此,他們才組成了一個組織,叫做「失敗者俱樂部」。
不得不說,史蒂芬金大師善於描繪變態扭曲的人性。人類實在是一種複雜的生命,自古以來,我們積累了許多意識形態和文化知識,然而有一部分人卻也將那些被文明遺棄的原始衝動繼承下來。道德,倫理,暴力,血腥,總會有人喜歡衝破某種約束,沉醉在這些原始衝動裡。「失敗者俱樂部」的幾位成員,都是人性陰暗面的受害者。
其中一個孩子,在母親的過度保護下成長,是母親的心肝寶貝,一舉一動都受到母親的監視和「關懷」,因此他自然會受到同學們的嘲笑。
另一個孩子被大人強迫著去屠殺一隻羊,給孩子淳樸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暴力的陰影。
影片中唯一的女主角,同樣是生活在一個變態家庭裡。她的父親以愛護女兒為名,阻止她與其他男孩交朋友,實則在欺騙之下,對自己的女兒實施性侵犯。她的父親不敢大張旗鼓地侵犯自己的女兒,但是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淫慾,於是就利用女兒對父親的依賴和親情,撫摸女兒的臉蛋,聞女兒的頭髮,嘴裡說出「你還是不是我的乖女兒」這種令人髮指的話。
小丑正是利用了這些人性的弱點和這幾個孩子的恐懼,製造出一幕幕驚悚的景象,伺機對這些孩子下手。在影片中,這些孩子們看到的景象虛實不明,一開始則都來自各自內心對某種事物和經歷的恐懼感。這些恐怖的景象如惡作劇一般,引導著這些孩子跌入小丑布置的陷阱,幸運的是孩子們都及時脫險。
影片另一個讓觀眾細思極恐的地方,體現在與主角們對立的小惡霸身上。這個窮兇極惡的小惡霸,似乎是許多電影裡常見的角色類型。在電影中,他從一開始就欺負別人,欺負那些從別的地方搬進這座城鎮的孩子。從一開始的圍追堵截,到用匕首劃破別人的肚子,連他身邊的兩個跟班都有些不忍。這個如惡魔一般的孩子,出自一個惡毒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個警察,影片通過一段簡單的情節告訴觀眾,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的父親對他怒吼,說他是個懦夫,還用手槍來恐嚇他,以此向他的跟班證明,他的兒子始終是個懦夫。這種畸形的教育方式,正是一部分現實的寫照。小惡霸在家裡的遭遇,致使他將怨氣發洩在別人身上。終於,小丑利用了他。
電視機裡,兒童節目主持人面帶微笑著對小惡霸說著「殺了他,殺了他」。真正體現了小丑的恐怖之處,讓一個人的心靈徹底墜入邪惡的深淵。
《小丑》的結局,其實還只是一個開始。男主角和他的夥伴們最終選擇正視恐懼,在下水道裡見到了他的弟弟。他們終於知道,上百年來這個小鎮的陰雲究竟源於什麼,他們也找到了小丑的弱點,男主角親自給了小丑假扮的弟弟一槍,預示著他終於能夠意識到,他的弟弟已經永遠離開了他。小丑靠人類的恐懼而生存,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捕獲獵物。當他們勇敢團結起來,小丑便拿他們沒辦法。
史蒂芬金的早期恐怖小說,主人公通常都能夠戰勝恐懼,擺脫魔鬼的追逐,而不像是日本恐怖電影,魔鬼總是勝利,人類難免一死。所以,《小丑》雖然是恐怖片,真正恐怖的地方卻並非來自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而是埋藏在人性中的不被注意的陰暗面,這陰暗面一直在尋找機會,將你引入黑暗的深淵。
(此文章為毒舌影視文學原創,歡迎轉載與交流,期待您關注毒舌影視文學,一起積累電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