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分之一齒輪熱處理工藝研究

2020-12-05 熱處理之家

大齒輪是球磨機上的關鍵部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及齒面的耐磨性能,從而保證磨機整機運行的質量。當冶煉、澆注等冶金因素確定之後,金相組織就成為工件力學性能的決定性影響因素,而化學成分和熱處理制度對於工件各部位金相組織的形成又是至關重要的。不同的熱處理方式、熱處理參數的改變,對材料的機械性能都有不同的影響,從而影響零件的使用性能、使用壽命和失效方式。因此,本文對大齒輪的熱處理性能和熱處理方式進行試驗研究,為制定最佳大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方案提供依據。

1.零件尺寸及技術要求

該零件應用在球磨機上。材料為ZG34Cr2Ni2Mo,直徑達11560mm,技術要求為:齒面硬度280~320HBW,力學性能Re≥700MPa、Rm=950~1000MPa、A5≥12%、Akv≥32J。

2.工藝試驗

試驗方案:按照我們公司現有加熱設備能力,大齒輪需要鑄成四分之一進行調質,由於齒面硬度要求比較高,如果調質後銑齒,硬度高銑齒困難;能否粗銑齒後調質,對於這種高合金鋼鑄造齒輪在熱處理技術上提出了新的課題。

試驗方式是通過投制小試塊及試塊模擬試驗件進行工藝模擬,在不同的熱處理制度下進行材料性能、齒面硬度及淬透性試驗,獲得一系列的試驗數據,為制定最佳四分之一齒輪的熱處理工藝方案提供依據,最終保證大齒輪材料性能達到Re≥700MPa、Rm=950~1000 MPa、A5≥12%、Akv≥32J,齒面硬度達到280~320HBW,而不產生開裂和較大的變形,為今後大型齒輪的生產提供工藝保證。

投制14件試塊,規格:150mm×150mm×200mm,化學成份見表1。四分之一齒輪試塊淬火和回火設備用4.5kW電爐。

(1)正火後不同的回火溫度對材料性能及金相組織的影響 正火工藝為(860±10)℃/3h,空冷。採取不同的回火工藝後,其性能及金相組織見表2。

(2)淬火冷卻介質採用油冷,不同的回火溫度對材料性能及金相組織的影響 淬火工藝為(860±10)℃/3h,油冷。採取不同的回火工藝後,其性能及金相組織見表3。

3.試驗件的齒面硬度及淬透性試驗

(1)試驗件及試驗用設備

試驗件外形模仿實際大齒輪,其有效截面和實際大齒輪有效截面相同,見圖1,化學成分見表1。試驗件加工路線主要參照四分之一齒輪工藝進行:鑄造→鑄後正回火→鑄後粗銑齒→正回火熱處理→解剖分析齒面淬透性及性能→調質→解剖分析齒面淬透性及性能。

(2)熱處理工藝參數的制定、淬透性及淬硬性試驗

由於試驗是模仿實際四分之一齒輪的生產,所以在制定工藝參數及質量控制方面都要按實際生產考慮。制定出符合四分之一齒輪粗銑齒後熱處理生產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方法和措施,如:原始組織應為正回火狀態,如為退火態要補作正火熱處理,以改善原始組織;此外,對裝爐方式、爐膛溫度、試驗件溫度等實時監控,用鎧裝熱電偶對試驗件實際溫度進行實時監控。

對於四分之一齒輪來說,如淬透性不足,淬火後就不能獲得足夠厚度的淬硬層,不能獲得足夠數量的馬氏體,齒面硬度就不能達到要求,尤其是力學性能(如屈服強度、疲勞強度)會顯著降低。如果不能對零件進行具體分析,一律要求保證淬透,就要提高鋼中合金元素含量,導致成本增加,造成浪費。

我們對試驗件進行粗銑齒後正回火及調質處理,檢測了其淬透性、淬硬性、力學性能和金相組織。結果如下:①粗銑齒後正回火試驗:正火溫度870℃/3.5h空冷,580℃/7h回火,切50mm後檢測:淬透性、淬硬性、性能及金相組織:見圖2和表4。②粗銑齒後調質試驗:淬火溫度860℃/3.5h油冷,600℃/7h回火,切100mm後檢測淬透性、淬硬性、性能及金相組織,見圖3和表5。

4.試驗結果分析

通過對ZG34Cr2Ni2Mo四分之一齒輪試塊淬火後採取不同的冷卻方法、不同溫度回火,其性能變化的規律是:

(1)正火回火後由於所得組織含有鐵素體,所以,強度、硬度、衝擊較低。

(2)淬火採用油冷後不同溫度回火,隨著回火溫度的升高,零件的強度、硬度降低,塑性和韌性升高,通過選擇合適的淬火溫度和回火溫度可以滿足材料性能。

從ZG34Cr2Ni2Mo四分之一齒輪模擬試驗件的試驗結果看,實際生產時四分之一齒輪淬火採用油冷卻的方法,只要成分控制在要求範圍之內,不論是材料性能還是齒面硬度都能滿足大齒輪的使用要求,同時通過沿齒面硬度的檢測及機械性能試驗,使我們對該材料的淬透性及淬硬性有所了解。

5.結語

通過此項研究可知,對於大型鑄造合金結構鋼齒輪,可以四分之一粗銑齒後調質熱處理。在生產過程中,只要裝爐和起吊過程採取有效的措施,監控好整個工藝過程,採用油冷卻的方法選擇合適的回火溫度,使大齒輪達到所要求的力學性能和調質硬度要求

熱處理設備

多功能熱處理設備

相關焦點

  • 鋼材的熱處理知識,齒輪加工工藝及熱處理
    文/大山一般零件生產的工藝路線:毛坯生產 —預備熱處理 —機械加工 —最終熱處理 —機械精加工。在零件加工中一般要經歷兩次熱處理,即預備熱處理和最終熱處理。:調質→氮化(表面>700HV,心部26~33HRC,高精度)下面我們以齒輪熱處理為例講解:齒輪工作條件-用於傳遞動力、改變方向或速度的重要零件,受力情況複雜。
  • 齒輪常用的熱處理方法
    2.滲碳淬火滲碳淬火用於處理低碳鋼和低碳合金鋼,滲碳淬火後齒面硬度可達HRC56~62,齒面接觸強度高,耐磨性好,而輪齒心部仍保持有較高的韌性,常用於受衝擊載荷的重要齒輪傳動。
  • 熱處理工藝的四把火
    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保溫、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目的是通過改變材料的表面或內部組織,來改變工件性能,來獲取我們需要的機械性能的工藝。
  • 新技術與新工藝提升齒輪加工水平
    在齒輪加工過程中,先進的毛坯成型工藝,穩定、精密的熱處理工序,以及合適的表面硬化處理程序,都是最終形成齒輪精品的關鍵因素。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王小椿教授總結出一套用加工中心加工齒輪的方法,它不僅為單件小批量和大模數齒輪加工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高效率、低成本、高柔性和快速響應的製造方法,同時還突破了舊的製造工藝對產品結構的限制,為高功率密度、輕量化的傳動機構以及一些創新型的設計方案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 熱處理正火回火的解釋及熱處理的工藝特點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熱處理的正火和回火的解釋  1.
  • 齒輪用22CrNi2MoNbH鋼的滲碳工藝
    開發新產品所使用齒輪大部分採用滲碳淬火熱處理來達到提高壽命。齒輪壽命主要取決於原材料冶金質量、熱處理工藝及達到結果、齒輪加工精度。大馬力推土機終傳動的齒輪要求傳動重載荷,受空間影響,齒輪的尺寸小,模數大。
  • 緊固件滲碳後的熱處理工藝
    緊固件為了能夠提高性能質量、表面光滑度及美觀度,經常會對緊固件進行表面處理—滲碳,為了讓緊固件能夠進一步得到質量高硬度能力和耐磨性,很多廠商會經過緊固件滲碳後熱處理工藝。將零件自熱處理爐中取出直接淬火,然後回火以獲得表面所需的硬度。預冷的目的是減小零件變形,使表面的殘餘奧氏體因碳化物的析出而減少。
  • 五種熱處理先進技術分析
    大型的如易普森公司密封箱式多用爐,豐東的全自動智能化密封箱式多用爐生產線,不僅能滿足滲碳、碳氮共滲,而且能實現光亮淬火、光亮退火等多種熱處理工藝。還有Aichelin公司(愛協林),這些生產線,都可實現計算機輔助設計、生產管理、物流管理、現場控制、質量管理、工藝管理等系列工作。同時改變了過去熱處理車間「髒、亂、差」的局面,取而代之的為簡潔、明快。
  • 內齒輪加工需要進行哪些熱處理?
    內齒輪加工需要進行哪些熱處理?1、正火處理正火處理可消除齒輪內部過大的應力,增加齒輪的韌性,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正火處理常用於含碳量0.3%~0.5%的優質碳鋼或合金鋼製造的齒輪。一般經調質處理後,輪齒硬度可達HB220~285,對尺寸較小的齒輪,其硬度可再高些。調質齒輪的綜合性能比正火齒輪要高,其屈服極限和衝擊韌性比正火處理的可高出40%左右,強度極限與斷面收縮率也高出5%~6%(對於碳鋼)。調質齒輪在運行中易跑合、齒根強度裕量大、抗衝擊能力強,在重型齒輪傳動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 什麼是中碳鋼,中碳鋼的熱處理工藝介紹
    正火狀態或不經熱處理的中碳鋼,用於製作負荷不大的拉杆、套筒、緊固件、墊圈和手柄等。碳含量較高的中碳鋼用於製作彈簧和鋼絲等。中碳鋼的熱處理工藝介紹鋼的熱處理:是將固態鋼材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加熱、保溫和冷卻以獲得所需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工藝。
  • 齒輪的設計過程,齒輪應該如何設計 - 直觀機械
    ;3)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和熱處理工藝性能及焊接工藝性能。,表面硬度可達HRC58~62,心部硬度為HRC30~45,並具有較好的切削加工性能和熱處理工藝性能,滲碳速度快,淬火變形小,對過熱不敏感,滲碳後可直接淬火。
  • 熱處理「四把火」到底是什麼?
    熱處理的「四把火」十分重要,今天機械知網分享這篇總結性的文章,方便知友們對比看、收藏和轉發。 金屬熱處理是機械製造中的重要工藝之一,與其他加工工藝相比,熱處理一般不改變工件的形狀和整體的化學成分,而是通過改變工件內部的顯微組織,或改變工件表面的化學成分,賦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 RV 減速器行星齒輪製造及檢驗技術探討
    如圖1,三個行星齒輪為一組,聯動運動,故行星齒輪內花鍵齒和外齒需要比較準確的相位位置要求,三個行星齒輪內外齒相位位置要求一致。1arc·min(角分),設計精度取1/2,即0.5arc·min(角分),則第一級行星齒輪傳動分配1/3.則傳動損失應小於10角秒,考慮到第一級行星齒輪傳動損失對輸出端的影響,是第二級傳動 i2 分之一,即Δθ1 / i2。
  • 常見零件的熱處理工藝流程
    一、齒輪1.滲碳及碳氮共滲齒輪的工藝流程毛坯成型預備熱處理切削加工滲碳(碳、氮共滲)、淬火及回火(噴丸)精加工2.感應加熱和火焰加熱淬火齒輪用鋼及製造工藝流程配料鍛造正火粗加工精加工感應或火焰加熱淬火回火珩磨或直接使用調質3.高頻預熱和隨後的高頻淬火工藝流程鍛坯正火粗車高頻預熱精車
  • 機械齒輪傳動
    齒輪材質選用的基本原則: 一、滿足材料的機械性能 材料的機械性能包括強度、硬度、塑性及韌性等,反映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性。齒輪在嚙合時齒面接觸處有接觸應力,齒根部有最大彎曲應力,可能產生齒面或齒體強度失效。齒面各點都有相對滑動,會產生磨損。
  • 真空熱處理工藝
    待處理材料或工件在真空或保護氣體環境下,通過電阻或感應加熱到適宜的溫度,並在此溫度中保持一定時間後,又在不同的冷卻介質中以不同的速度進行冷卻,從而改變待處理材料或工件的表面或內部的顯微組織結構以達到消除、控制某些缺陷,改善、提高其性能和質量的一種工藝。 真空熱處理主要分為哪幾種?
  • 合金鋼20CrMnTi等熱處理滲碳鋼小知識及應用舉例
    合金鋼20CrMnTi等熱處理滲碳鋼小知識及應用舉例一、化學成分特點工具機、汽車、飛機等機器上的各種齒輪在服役期間,其齒面承受較高的壓應力及強烈的摩擦和磨損;輪齒不但承受較高的彎曲力矩,而且還承受較高的交變載荷尤其是衝擊載荷。
  • 航空鋁合金熱處理工藝的優化
    固溶、時效熱處理是調控鋁合金材料綜合性能的有效手段,一種新的熱處理技術的建立往往標示著一種新合金材料的產生。因此,熱處理工藝的優化對於研發新型高性能鋁合金具有重要意義。  一.固溶工藝。
  • 滲碳鋼和氮化鋼及其熱處理
    許多機器零件要求表面有高的疲勞強度和耐磨性,這就需要進行表面化學熱處理。滲碳鋼和氮化鋼是為適應於滲碳和氮化熱處理工藝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鋼種。例如齒輪及軸等零件,除要求高的強度及韌性外,高的表面耐磨性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 淬火後齒輪加工刀具選擇
    第一部分 常見的齒輪材料常見的齒輪材料包含有20CrMnTi,16Mn5、42CrMo等。通常這些齒輪都是經過熱處理後使用,熱處理後的硬度一般在HRC45以上。常見的齒輪類型有汽車齒輪,壓力容器齒輪和牽引機用的大齒輪等等。第二部分 齒輪的加工工藝一般是原材料製成粗毛坯,然後再用數控車床加工使齒輪基本成型,再經過熱處理後進行再加工,車削,磨削等。熱處理後的齒輪一般硬度能夠達到HRC58~62,難加工,所以選擇合適的刀具車削齒輪變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