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闢謠平臺顯示,截至7月5日,已經粉碎了有關疫情的謠言642個,極大的消減了謠言對社會的影響,增強了大眾防控、抗擊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謠言,可謂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一個潛在毒瘤。因其向社會大眾發出的信息缺乏事實根據、或是捕風捉影、或是憑空捏造,更因其功能總是消極、負能的,很容易讓不明真相者信以為真、讓別有用心者當作武器、讓將信將疑者成為「牆頭草」、讓期盼穩定者人心惶惶、讓良好的人際關係出現縫隙、讓樂觀者失去信心、讓涉及其中者受到人身傷害、讓真正的事實遭到混淆、讓輿論場充斥負能量,其危害不可小覷,如不及時闢謠、及時回擊、及時粉碎,就可能給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
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有關疫情的謠言尤為可惡、可憎、可恨,特別是在當前北京市萬眾一心抗擊疫情反彈的形勢下,這些謠言的散步,無疑是射向社會穩定的一個個「暗箭」,是扎向大眾身心的一個個「毒針」,必須用盾牌一個個擋回、用利鉗一個個拔除,讓這些謠言個個「見光碎」。
這個「光」是政府部門應有的作為。當前,雖然科技發達,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網絡的普及讓一些信息渠道受到「汙染」,除了電視、廣播和充滿正能量的大多數官方網站,還有一些不入流的、把關不嚴的、充滿惡意的傳播渠道或明或暗的存在,給謠言的傳播搭建了平臺。對流傳於這些渠道的信息和謠言,相關政府部門應及時出手、有效作為,強化各種高科技的監控手段,成立專業隊伍,隨時隨地展開監控,第一時間分析、排解、定格謠言的種類、性質和危害,在具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立即通過官方信息傳播渠道向公眾闢謠,澄清事實,這是一道「強光」,不僅能讓謠言適時被粉碎,更可讓大眾得到溫暖和心安。
這個「光」是各媒體應有的責任。在當前人手一部手機、人人一個信息終端的時代,口口相傳的謠言雖然有,但遠不及通過網絡媒體的傳播影響大、範圍廣、危害深,每一個網絡媒體就是一個信息平臺和擴散器,如果把關不嚴、審查不利、隨波逐流,就極易成為謠言的播撒器,一旦政府部門的「光」速不及,謠言滿天飛的態勢就極易形成,後果難以想像。為此,作為媒體人,尤其是網絡媒體人,必須要承擔得起責任二字,沒有十足的把握,絕不編發相關信息,堅守媒體人的原則和底線,真正成為擋住謠言衝出黑暗的那道「光」。
這個「光」是社會大眾應有的慧眼。人的學識可分高中下、人的立場可分左中右,但誠信應是每個人的原則和底線。在當今思想多元的時代,首現要在言行舉止上做到不給這個社會添亂,在對待謠言的問題上,就是做到不造謠,這是基礎,也是根本。其次要努力培養出自己的一雙「慧眼」,面對錯綜複雜的現實、面對目不暇接的事件、面對難辨真偽的信息,一定要篤定一個信念,以政府官方媒體渠道的說法為準,如果一時得不到確切的信息,也要做到對模稜兩可的信息不信、不傳,不成為謠言的傳聲筒,讓謠言止於自己,讓自己成為慧眼識謠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