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鸚嘴鵯,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

2021-01-09 希希談時尚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青冠」。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

綠鸚嘴鵯體長約20釐米,體重約45克。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額基部為石灰色,喉部及頭側呈黑褐色。

綠鸚嘴鵯上胸有一半圓形白環,繞到頸的兩側,上胸和體側呈橄欖綠,腹部為黃綠色,有一黑褐色寬端,尾下覆羽鮮黃色,腳褐色。

綠鸚嘴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樹木和草、灌叢中,尤其是在近溪澗的樹叢間。大多結群活動覓食。鳴聲顫動婉轉,而富於音韻,有如笛聲。

綠鸚嘴鵯體長17-21釐米,體重35-50克。嘴形短,和鸚鵡相似。額的基部有一個白斑。頭頂黑色,略雜以灰白色。通體大部分為綠色,腹部鮮黃色。頰和耳羽黑色,頰的下側和耳羽後緣雜以白色細紋。喉部煙黑色,圍以半環狀的白領,止於耳後。虹膜灰褐色或紅褐色。嘴灰黃色。腳褐色。

綠鸚嘴鵯常棲息於平原、山地的樹林、灌木叢中,在山間河谷的樹叢中也很常見。喜歡集群,有時也成對或單獨活動。善鳴叫,鳴聲婉轉。

相關焦點

  •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青冠」。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綠鸚嘴鵯體長約20釐米,體重約45克。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額基部為石灰色,喉部及頭側呈黑褐色。綠鸚嘴鵯上胸有一半圓形白環,繞到頸的兩側,上胸和體側呈橄欖綠,腹部為黃綠色,有一黑褐色寬端,尾下覆羽鮮黃色,腳褐色。綠鸚嘴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樹木和草、灌叢中,尤其是在近溪澗的樹叢間。大多結群活動覓食。鳴聲顫動婉轉,而富於音韻,有如笛聲。綠鸚嘴鵯體長17-21釐米,體重35-50克。嘴形短,和鸚鵡相似。額的基部有一個白斑。頭頂黑色,略雜以灰白色。
  • 城市常見鳥類之領雀嘴鵯(火星人原創)
    領雀嘴鵯是膽子頗大的鳥類,一般不是很怕人,如果你不去驚擾它,往往可以比較近距離地觀察,甚至連望遠鏡都不需要。在杭州的公園裡經常能看到它們,山區則更多見了。 領雀嘴鵯有厚重的,象牙色的喙,和其白色領圈一起成為容易辨認的標誌,再加上綠色的身軀,基本上掌握這幾個要點後就可以完全辨認這種鳥了。
  • 《明日之後》烤鸚嘴魚製作攻略 烤鸚嘴魚怎麼做
    導 讀 明日之後烤鸚嘴魚怎麼做?
  • 總有一些魚,妖豔得讓人下不去嘴!
    鸚嘴魚科是個大家族,包含綠鸚嘴魚屬、絢鸚嘴魚屬、鯨鸚嘴魚屬等近百種魚,幾乎都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的珊瑚礁海域,它們身體呈長橢圓形,體表被大圓鱗覆蓋,有著珊瑚一樣的絢麗色彩。鸚嘴魚 | 鸚嘴魚的體色總體以藍色和綠色為主並帶有彩色斑紋,雄性個體偏向於藍綠色,雌性和幼體偏紅棕色,其中也不乏奇葩的種,譬如藍鸚嘴魚,不同於其它鸚嘴魚,大自然的色板裡仿佛只剩下了一種色彩,魚身調足了飽和度,塗上了一抹極致的純藍,使它成為了這個星球上為數不多全身近乎純藍色的生物。
  • 畫眉鳥「嘴」的優劣比較
    諸多品論聽嬌音,著它數嘴實難禁。若逢橋梁素相輕,一生彎曲有何能?」有一種說法是,畫眉鳥的彎嘴(猶如鷹嘴)的嘴型,打鬥起來兇狠且佔據優勢,是極為有利的打嘴,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一點點的彎曲。三稜嘴,猶如冷兵器三稜,天生的兵器嘴。拱橋嘴,比較長的彎嘴。鸚鵡嘴,看上去像是鸚鵡的嘴巴,又短又粗,且彎曲。釘子嘴,又直又尖,如同一根釘子一般。瓜子嘴。看上去和瓜子差不多,又小,根部粗,嘴巴直。馬牙嘴,嘴巴長而扁,並不尖銳。
  • 科普一下,了解紅嘴黑鵯的請舉手
    紅嘴黑鵯,拉丁學名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紅嘴烏秋、紅嘴筆仔(閩南語、客家語)科,英文名Black Bulbul,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的一種動物。其身長約24至25釐米,有長尾巴,身體羽毛則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嘴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松冠羽。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松冠羽。體長24公分,全身羽毛黑色,嘴、腳鮮紅色,頭頂略有羽冠。此物種在廣大的地區中有數種亞種,大部份是身體羽色的差異。此鳥種可發現於闊葉樹森林和耕地區,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一鳥窩有2至4個蛋。
  • 髮型界的Cool哥——鳳頭雀嘴鵯
    居士哥哥發來的鳳頭雀嘴鵯鳥片,誰知道「鵯」字怎麼讀嗎?認半邊字可以嗎?對了,讀鵯bēi,這次可以的。看到鳳頭雀嘴鵯的羽冠,立馬就想到曾經令無數女生尖叫的球娛兩界「兩匹」哥,貝哥和希哥,他們的髮型是不是很像?很潮?很Cool?典型的莫西幹頭,有木有?
  • 自帶「鏟子」覓食的琵嘴鴨
    喜歡來神農架大九湖溼地公園越冬的鴨類有綠頭鴨、綠翅鴨、斑嘴鴨、白眉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斑背潛鴨、紅嘴鷗、琵嘴鴨等。 琵嘴鴨,體大嘴長,末端寬大有如鏟子因為其喙形如琵琶,而得名。顧名思義就是嘴巴長得像琵琶一樣的鴨子,但人們第一眼注意到的往往不是它的嘴而是它的頭。
  • 東莞首次發現厚嘴葦鶯
    東莞首次發現厚嘴葦鶯金羊網  作者:謝穎  2020-10-20 經東莞觀鳥協會確認,該鳥屬於東莞首次發現,為此,厚嘴葦鶯記錄為東莞鳥類名錄第
  • 對厚嘴葦鶯你了解多少?厚嘴葦鶯知識大全
    厚嘴葦鶯,拉丁名為Acrocephalus aedon,別名樹鶯、蘆鶯、蘆串兒、大嘴鶯,英文名Thicked-billed Reed Warbler,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鶯亞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Pallas,命名年份是1776年。
  • 多圖|東莞首次發現厚嘴葦鶯!
    每年的秋冬季都是候鳥遷徙的季節,近日,有市民在中堂鎮四鄉村拍到了一隻厚嘴葦鶯。經東莞觀鳥協會確認,該鳥屬於東莞首次發現,為此,厚嘴葦鶯記錄為東莞鳥類名錄第272種。厚嘴葦鶯第一次亮相,但那鼓足勁的叫聲一下子引人注意。
  • 「珠海」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短嘴豆雁
    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發現三隻短嘴豆雁。據了解,短嘴豆雁是由豆雁(Anser fabalis)亞種提升為種。短嘴豆雁體色麻褐,與豆雁(80釐米)相近,但體型(75釐米)較小。喙較短,下喙基部較厚,喙灰黑色但次端斑橘黃色,頸較短粗,額頭弓形較明顯,腳為橘黃色。短嘴豆雁在珠海屬於冬候鳥,根據《廣東省的鳥類及考察歷程》,廣東省最早記錄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絕大部分南下到鄱陽湖越冬,很少飛到廣東。本次雁落平沙,表明平沙處於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上。除了短嘴豆雁,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已經記錄到野生鳥類100餘種。
  • 多圖|東莞首次發現厚嘴葦鶯
    每年的秋冬季都是候鳥遷徙的季節,近日,有市民在中堂鎮四鄉村拍到了一隻厚嘴葦鶯。經東莞觀鳥協會確認,該鳥屬於東莞首次發現,為此,厚嘴葦鶯記錄為東莞鳥類名錄第272種。厚嘴葦鶯第一次亮相,但那鼓足勁的叫聲一下子引人注意。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額與頭頂黑色,嘴黑色,兩眼上方直至枕羽都為白色,老鳥的枕羽更為潔白,眼先、頦、喉和後腦勺均為白色,頰、耳羽和後頸為暗褐色,胸部有淡灰褐色寬斑帶,胸以下為白色,腹部雜有黃綠色縱紋,背部為黃綠色,翅膀和尾羽暗褐色。下體為白色,虹膜褐色,腳黑色。幼鳥則是頭為灰褐色,背部呈橄欖褐色,胸部為淺灰褐色,腹部及其尾下覆羽均灰白色,容易與成鳥區分。
  • 《明日之後》手遊鸚嘴魚刷新位置介紹 鸚嘴魚捕捉流程介紹
    鸚嘴魚捕捉位置分享 ​1、長相怪異的鸚嘴魚可以在夏爾鎮河流中釣到。 以上就是九遊小編為你分享的明日之後手遊鸚嘴魚捕捉位置分享,如果你喜歡小編分享的內容,記得關注九遊,每天為你分享更多遊戲攻略!
  • 厚嘴葦鶯,額羽鬆散,羽幹伸延
    厚嘴葦鶯,額羽鬆散,羽幹伸延;嘴寬闊,基部寬度超過4mm。厚嘴葦鶯,嘴須非常發達,具副須;尾羽12枚,尾羽凸狀甚著;上體羽橄欖棕褐色;下體羽近白色,微沾淡棕色。厚嘴葦鶯,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下嘴基部淡黃褐色;腳暗鉛褐色。
  • 紅嘴相思鳥的介紹及飼養
    紅嘴相思鳥是馳名中外的形、色、鳴俱佳的名貴籠鳥。其又名五彩相思、相思鳥、紅嘴玉、紅嘴綠觀音,屬雀形目鶲科,是我國出口數量十分可觀的一種觀賞籠鳥。分布於我國的江蘇、浙江、四川、安徽、江西、廣西、雲南、福建等地。
  • 黃山低海拔區域常見鳥類——領雀嘴鵯
    黃山低海拔區域常見鳥類——領雀嘴鵯 ( / 6)發布時間: 2017-02-20 15:53:22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方立華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每個到黃山旅遊的遊客,只要留心,總會遇見一種體長約20釐米,嘴短而粗厚、腹部橄欖綠色,能發出悅耳笛聲的鳥,這種鳥名叫「領雀嘴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