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

2020-12-06 百家號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青冠」。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

綠鸚嘴鵯體長約20釐米,體重約45克。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額基部為石灰色,喉部及頭側呈黑褐色。

綠鸚嘴鵯上胸有一半圓形白環,繞到頸的兩側,上胸和體側呈橄欖綠,腹部為黃綠色,有一黑褐色寬端,尾下覆羽鮮黃色,腳褐色。

綠鸚嘴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樹木和草、灌叢中,尤其是在近溪澗的樹叢間。大多結群活動覓食。鳴聲顫動婉轉,而富於音韻,有如笛聲。

綠鸚嘴鵯體長17-21釐米,體重35-50克。嘴形短,和鸚鵡相似。額的基部有一個白斑。頭頂黑色,略雜以灰白色。通體大部分為綠色,腹部鮮黃色。頰和耳羽黑色,頰的下側和耳羽後緣雜以白色細紋。喉部煙黑色,圍以半環狀的白領,止於耳後。虹膜灰褐色或紅褐色。嘴灰黃色。腳褐色。

綠鸚嘴鵯常棲息於平原、山地的樹林、灌木叢中,在山間河谷的樹叢中也很常見。喜歡集群,有時也成對或單獨活動。善鳴叫,鳴聲婉轉。

相關焦點

  • 綠鸚嘴鵯,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
    綠鸚嘴鵯,別名「藍頭公」、「青冠」。屬雀形目,鵯科,鸚嘴鵯屬。綠鸚嘴鵯體長約20釐米,體重約45克。嘴短厚且呈灰黃色,上喙向下彎曲似鸚鵡嘴,額基部為石灰色,喉部及頭側呈黑褐色。綠鸚嘴鵯上胸有一半圓形白環,繞到頸的兩側,上胸和體側呈橄欖綠,腹部為黃綠色,有一黑褐色寬端,尾下覆羽鮮黃色,腳褐色。綠鸚嘴鵯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樹木和草、灌叢中,尤其是在近溪澗的樹叢間。大多結群活動覓食。鳴聲顫動婉轉,而富於音韻,有如笛聲。綠鸚嘴鵯體長17-21釐米,體重35-50克。嘴形短,和鸚鵡相似。額的基部有一個白斑。頭頂黑色,略雜以灰白色。
  • 髮型界的Cool哥——鳳頭雀嘴鵯
    居士哥哥發來的鳳頭雀嘴鵯鳥片,誰知道「鵯」字怎麼讀嗎?認半邊字可以嗎?對了,讀鵯bēi,這次可以的。看到鳳頭雀嘴鵯的羽冠,立馬就想到曾經令無數女生尖叫的球娛兩界「兩匹」哥,貝哥和希哥,他們的髮型是不是很像?很潮?很Cool?典型的莫西幹頭,有木有?
  • 城市常見鳥類之領雀嘴鵯(火星人原創)
  • 科普一下,了解紅嘴黑鵯的請舉手
    紅嘴黑鵯,拉丁學名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紅嘴烏秋、紅嘴筆仔(閩南語、客家語)科,英文名Black Bulbul,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鵯科的一種動物。其身長約24至25釐米,有長尾巴,身體羽毛則依各亞種從灰黑色到黑色,嘴和腳為紅色且頭部有黑色松冠羽。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松冠羽。體長24公分,全身羽毛黑色,嘴、腳鮮紅色,頭頂略有羽冠。此物種在廣大的地區中有數種亞種,大部份是身體羽色的差異。此鳥種可發現於闊葉樹森林和耕地區,築巢於樹木或灌木,一鳥窩有2至4個蛋。
  • 黃綠鵯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黃綠鵯
    黃綠鵯,拉丁學名Pycnonotus flavescens,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鵯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Flavescent Bulbul,命名人為Blyth,命名時間是1845年。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大家好,好久不見,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樂樂,今天樂樂要給大家講的內容就是關於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它們,可能有的朋友不知道白頭鵯是什麼鳥,它還有一個別名就是(白頭翁),相信大家現在知道它什麼鳥了把。好了,下面樂樂就詳細給大家講講關於它的一些知識。身體特徵 體長16 ~22 釐米,體重26 ~43 克。
  • 【聚焦】紅耳鵯來栖,上海留鳥再添新面孔
    大小與白頭鵯差不多,但顯得苗條,俊俏,漂亮,似乎更討人喜歡。它的大名叫紅耳鵯,綽號「高髻冠、高冠鳥、黑頭公」。與綽號「白頭翁」的白頭鵯同為雀形目、鵯科、鵯屬,兩者血緣相近。上海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將兩者做了比較,並製作了圖表。
  • 紅耳鵯
    1.簡介紅耳鵯(學名:Pycnonotus jocosus),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釐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下體白色尾下覆羽紅色。顴紋黑色,胸側有黑褐色橫帶。
  • 黑鵯現身揚州常仿貓叫 是名副其實「白頭翁」
    現身揚州的黑鵯紅嘴紅腿,白頭黑身黑鵯一身「打扮」堪稱經典近日,鳥友靜遠、杭德泉、小朱等人在儀徵山區觀鳥時,發現一種黑白紅特別分明的鳥兒——黑鵯。黑鵯的全名是「黑短腳鵯」,大家通常叫它黑鵯。黑鵯是鵯科大家族的一員,在這個家族中,揚州人最為熟悉的就是白頭鵯(白頭翁),另外還有不太熟悉的領雀嘴鵯。因為黑鵯大多分布在長江以南,很少到長江以北。因此,能在江北的揚州看到它,也算一個小驚喜。杭德泉說,作為白頭鵯的近親,黑鵯其實更有資格稱作「白頭翁」,這也讓鳥友戲稱,它來揚州要與白頭鵯搶名號了。當然,黑鵯也有很多自己專有的俗稱,如白山頭、紅嘴白頭黑鵯、紅嘴黑鵯等。
  • 黃山低海拔區域常見鳥類——領雀嘴鵯
    黃山低海拔區域常見鳥類——領雀嘴鵯 ( / 6)發布時間: 2017-02-20 15:53:22  |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方立華  |  責任編輯: 劉芳奇     每個到黃山旅遊的遊客,只要留心,總會遇見一種體長約20釐米,嘴短而粗厚、腹部橄欖綠色,能發出悅耳笛聲的鳥,這種鳥名叫「領雀嘴鵯」。
  • 流浪紅耳鵯渴望有個家 一連5天"求愛"
    愛鳥人士李超最近觀察到一隻雄性紅耳鵯(bēi),連續幾天向一隻已經「成家」的雌性白頭鵯(俗稱白頭翁)求偶。  鬧市驚現紅耳鵯  上周五上午,李超在中山西路,偶遇一隻紅耳鵯。這種鳥兒很好辨認,它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個鮮紅色斑,其下還有一白斑,周圍都是黑色,頭部非常醒目,屬於比較漂亮的鳥兒。
  • 一路北漂的歌者——白頭鵯
    歌唱者是觀鳥人士最喜歡的一種鳥,名叫白頭鵯(音:bēi),大名為「Pycnonotus sinensis」,號白頭翁。循著聲音,不用望遠鏡,你就能很容易在樹枝上發現它,3、5個成群或者1、2個站在樹枝上放聲歌唱。剛已進入農曆庚子鼠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得不「宅」在家裡,越發想念這些老朋友的歌聲。北京的秋季 白頭鵯最愛大柿子白頭鵯是雀形目鵯科的中等體型鳥類,鳴禽。
  • 愛鳥周:想起一隻白頭鵯
    白頭鵯則用力扇了兩下翅膀,只不過挺起頭透個了個氣,根本帶不動被水浸溼羽毛的沉重身子前行,重新撲倒向水面,再扇翅膀時,力氣明顯小多了。腦袋剛剛離開水面,就重重地撲下了,一動不動。「你看,白頭鵯的屍體浮在水面上了。」四葉草說。
  • 《明日之後》烤鸚嘴魚製作攻略 烤鸚嘴魚怎麼做
    導 讀 明日之後烤鸚嘴魚怎麼做?
  • 鷸、鶇、鴝、鶲、鵯、鸛、䴉……這都是啥鳥?
    天氣不太好,看下高清美顏照—— 圖源:鳥網 鵲鷂是鷹形目鷹科鷂屬的鳥類同樣奉上高清美顏照—— 圖源:鳥網 半蹼鷸是鴴形目丘鷸科半蹼鷸屬的鳥類
  • 大明湖中的精靈——紅耳鵯
    隨著泉城濟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眾多的鳥類來到大明湖周圍生活繁衍,紅耳鵯就是眾多鳥類的其中之一,它們的到來,使我們的城市處處鳥語花香,充滿生機和希望。請大家賞鳥、拍鳥的同時,愛護野生鳥類,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野生動物,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 白頭翁和白頭鵯是一種鳥類嗎?你聽一下它的鳥叫聲就明白了
    白頭鵯白頭翁這種鳥類的學名就叫做白頭鵯,屬於雀形目鵯科中的小型鳥類。白頭鵯亞成鳥野外觀鳥:當你在野外觀鳥時,發現有的鳥外形和鳥叫聲都像是白頭鵯這種鳥類白頭鵯分布圖白頭鵯分布情況:白頭鵯這種鳥類它屬於我國特有的鳥類